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从“意识哲学”向“语言哲学”的转向

发布时间:2017-11-11 23:25

  本文关键词:从“意识哲学”向“语言哲学”的转向


  更多相关文章: 巴赫金 弗洛伊德主义 语言与意识 语言哲学转向


【摘要】:西方现当代哲学的特点之一,是以人自身的存在为出发点,从不同角度对传统哲学进行批判的基础上,重点关注人本身的问题和显示人存在的语言问题,所以二十世纪语言学的转向就成了西方传统哲学走向现当代哲学的一个转折点。这一时期,哲学对语言问题的高度关注,把人主体与语言符号之间的关系作为哲学研究的重点,对语言学的发展影响重大。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来,巴赫金携手各个人文学科思考人类社会现象,对语言学的质性研究作出了重大建设,创造性地提出了“超语言学”理论,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对话哲学。时而至今,巴赫金独特的话语理论对心理学、文艺学、哲学等人文科学领域的发展仍具有开拓性的意义。 巴赫金的话语观是对他思想理论的一次哲学分析,无论他的交往理论还是“对话主义”,这些哲学观念都是在他的有关语言学的著作中得到了具体分析和进一步阐明。哲学观念与语言思想水乳交融,相辅相成,是巴赫金超语言学的方法论的总特征。把巴赫金语言学的哲学基础作为研究他思想的切入点,这是符合“我更多是个哲学家”--巴赫金的本意,他指出:“没有系统的哲学美学作基础的诗学,从根本上变成了一种脆弱的偶然的东西。以系统观阐发的诗学,应该是语言创作美学。”巴赫金站在哲学的高度,从语言入手,引进社会学方法,在语言形式中透视意识形态,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研究方法和视角。 本文共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章是巴赫金对弗洛伊德主义的阐释,分为两节展开,通过追溯弗洛伊德主义历史渊源和心理学背景,以巴赫金前期的哲学美学为基础,以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作为批判武器,对弗洛伊德主义理论和方法进行解析,展开论述语言与精神分析学理论的关系。第二章从巴赫金对精神分析无意识及语言的批判与解构入手,重点分析巴赫金对弗洛伊德主义语言的生理性和个人主观心理性的批判与他的语言具有社会实践性和历史性的建构。第三章,深入探析巴赫金语言哲学转向的实质,通过语言与意识形态二者关系的剖析,进一步阐述巴赫金所提出的超语言的话语理论。第四章,巴赫金从意识哲学向语言哲学转向,对研究精神分析批评和巴赫金语言哲学乃至诗学的完整性所具有的美学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B83-0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丰林;超语言学:走向诗学研究的最深处[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2 刘长兴;弗洛伊德无意识论浅析[J];长白学刊;1989年04期

3 李彬;巴赫金的话语理论及其对批判学派的贡献[J];国际新闻界;2001年06期

4 路易·阿尔都塞;赵文;;论马克思与弗洛伊德(1977)[J];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2010年00期

5 杨璐;;巴赫金的对话理论——通过对话彰显人的存在[J];黑河学刊;2010年08期

6 杨喜昌;巴赫金语言哲学思想分析[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7 陈桂华;巴赫金超语言学思想及其话语理论[J];洛阳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8 齐效斌;被遗忘的语言:意识形态——巴赫金意识形态符号学初探[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9 宫军;;巴赫金语言哲学观的渊源与走向[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10 彭敏;方江南;;略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中的“无意识”理论[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9年07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蒋三军;巴赫金语言哲学思想中的马克思主义思想[D];吉林大学;2011年

2 武耀博;巴赫金超语言学理论与文艺思想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3 孙淑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哲学的人学意蕴[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1733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1733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950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