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美的基本属性
本文关键词:漫话美的基本属性
【摘要】:美的属性问题是美学研究的最基本的问题。美的最初发生与功利性有着密切的关系,一切"实用的"就是"美"的。所以,美的对象的第一属性就是功利性。日常生活中,美首先表现为感官愉悦。即美诉诸于人的情感,具有愉悦性,能够引起人的情绪的强烈反应,在精神上给人以愉悦、满足的特征。
【作者单位】: 甘肃省工商行政管理学校;
【分类号】:B83
【正文快照】: 美的属性问题是美学研究的最基本的问题。生活中到处都是美,人人都积极地追求着美,努力使自己成为生活的“艺术家”。没有美的世界是寂寞无趣的,而一个与美无缘的人则是孤独乏味的。美不仅仅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更是人类精神文明进步的标志。我们该如何理解和认识美的基本属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其海;;蒲松龄德性品质的审美体现[J];蒲松龄研究;2011年03期
2 庄丽娥;;厦门地域性建筑创作特征探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2年02期
3 尹俊燕;;语文教育中悲剧艺术的审美学探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5期
4 安盈盈;;中国古典绘画审美形态的气韵嬗变[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6期
5 李士奇;;《诗经·关雎》的多角度审美赏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9期
6 阿运锋;王倩;;“只有人是美的”——尼采美学观浅论[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2期
7 张斌;;关于艺术设计教学的思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6期
8 张宁;《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9 王耀辉;;论王安石诗文的审美意蕴[J];北方论丛;2006年04期
10 孙刚;王涛;;现代散打运动的审美阐释[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厚平;美学视角下的文学翻译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高刘巍;王世贞的园林实践与观念[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3 王佩环;景观概念设计中审美重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4 陈建新;李渔造物思想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5 姜燕;汉语口语美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刁建新;文化传承与多元化建筑创作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7 陈艳丽;中国现代小品文文体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8 李庆宗;在理性与价值之间[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9 张建;立美教育认识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10 唐震;理性视域的西方战略管理思想批判[D];河海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华;灾难新闻“英雄”原型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2 李虹;软装饰之于室内空间设计的语义效应[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吴亦昊;体验设计在手机设计中的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谢菁;中学语文“以写促读,读写结合”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倪磊;符号化消费语境下的影像广告语言研究[D];北京服装学院;2010年
6 王婷婷;云南新平花腰傣服饰的装饰艺术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7 王军奎;新农村建设中村落街巷景观改造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8 唐绍钧;东巴文字解构设计研究及其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9 宋杏爽;高校学生公寓多功能家具的人性化设计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10 罗剑;家具的环境特性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龙昌;;冯友兰美学思想研究的当代意义[J];枣庄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2 于德清;;世界的大会,寂寞的美学[J];走向世界;2010年24期
3 曹峻峰;;本体论意义上的美不存在[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年03期
4 彭运生;;美学杂思录[J];美与时代(下半月);2009年07期
5 王一川;;物化年代的兴辞美学——生活论与中国现代美学Ⅱ[J];文艺争鸣;2011年01期
6 陈跃红;;美学的未来在中国——周来祥教授谈美学的现状与前景[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1987年02期
7 王一川;;从哲学思辨到文学阐释 我在美学热潮中的经历片断[J];中文自学指导;1996年06期
8 杨海涛;;美的困惑与思考——刍议开设美学选修课的几点体会[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08年04期
9 彭锋;;跨文化美学与美的共识[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10 李天道;刘晓萍;;美学与多元文化对话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文学评论;2006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张道一;;中国美学站起来[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曾繁仁;;梁启超美育思想的贡献与启示[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3 郑元者;;蒋孔阳的美学道路——《蒋孔阳学术文化随笔》跋[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1)[C];1999年
4 殷曼i_;;从迪基艺术体制论的转变看后分析美学当代转型中的尴尬[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王向峰;;谈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美学史的研究[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朱存明;;新时期以来中国美学史书写的形态与反思[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特约记者 杨玉娟;世界美学大会与中国[N];中华读书报;2010年
2 北京大学 彭锋;美学在多样性中重新定向[N];光明日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潘欣信;美学何处寻?[N];美术报;2010年
4 记者 马子雷;第18届世界美学大会在京开幕[N];中国文化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杨桂青;美学对时代呼唤的回应[N];中国教育报;2010年
6 张政文;康德对二十世纪中国当代美学的主要影响[N];光明日报;2001年
7 本报记者 李啸;“意识到生态之美,,是人类的第二次觉醒”[N];衢州日报;2011年
8 华光;审美价值的探索性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9 刘悦笛;生活美学:全球美学新路标[N];中国文化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马子雷;为中国美学赢得更多话语权[N];中国文化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史磊;新中国美学课研究(1949-1965)[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2 刘建平;“中国艺术精神”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3 杨文臣;当代西方环境美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4 董宏;蔡仪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5 胡俊;对接与缝合:新方法建构新美学[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雨辰;人类生存生态之美的蕴含[D];沈阳工业大学;2011年
2 张晓光;佐佐木健一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毕小蕊;中西方“移情说”物我关系差异探源[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4 崔涵潇;韦尔施美学思想的“多元性”特征[D];山东大学;2011年
5 任雪山;朱光潜和桐城派[D];安徽大学;2010年
6 李华;周来祥和谐美学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7 郜静;英国近代经验主义美学的审美趣味理论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8 李瑞奇;倥偬廿载,浮沉三纪——陈望道美学思想评述[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纪波;论席勒对莱辛人性论的超越与发展[D];云南大学;2010年
10 张敏;论约翰·杜威的审美经验理论[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1756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1756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