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哲学美学著述研究辨正
本文关键词:王国维哲学美学著述研究辨正
更多相关文章: 王国维 哲学美学著述研究 发生语境 学科局限
【摘要】:关于王国维哲学美学著述的研究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其一,忽略王氏著述的发生语境,看不到王国维多种著述中所面向的共同问题即人生意义问题;其二,不能超越学科局限解读王国维的哲学美学著述。突破研究者的时代局限,从王国维所体验的语境理解王氏著述或许可以发现其原本意义,王国维为文化转型期开出的药方对于延续至今天的文化转型仍有借鉴意义。只有突破学科限制看待王氏的一系列著述,才能对其做更深的理解,激活其当下意义。
【作者单位】: 河南教育学院文学院;
【分类号】:B83-0
【正文快照】: 自20世纪头10年王国维哲学美学发生之初,相关研究就随时代或事件而风生水起:王国维的自杀、50年代的引进苏联理论、80年代的美学热及对叔本华和尼采的大量引介都引起大大小小的王国维研究反响,从王国维的学术精神、境界的含义到王国维年谱传记、王国维受叔本华和尼采的影响等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聂振斌;;王国维美学思想述论[J];江苏社会科学;2008年03期
2 赵利栋;传统宇宙观的崩溃与王国维早年的思想危机[J];孔子研究;2002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伟业;试论《人间词话》的对待思维模式[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2 马育良;;六安双墩一号汉墓墓主考[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3 王顺中;;试析王国维的天才论[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4 高宏洲;;古代文论研究的“二重历史化”[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5 谢文平,韦良德;开展美育教育 塑造高尚人格[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6 方向;;“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1期
7 郭小波;;古代诗歌情景交融理论形成的文化渊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2期
8 丁淑玲;;论《人间词话》中的“境界”[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7期
9 项楠;鲜滟薷;;王国维“境界”与叔本华“理念”的内涵之比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9期
10 张琼;;论“象”在中国文论中的历史流变[J];安康师专学报;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铁荣;;义既埏乎性情,辞亦匠于文理——刘勰《宗经》之经“体”论析[A];文心雕龙研究第十辑[C];2011年
2 李建中;;龙学的困境——由“文心雕龙文体论”论争引发的方法论反思[A];文心雕龙研究第十辑[C];2011年
3 高玉;;论王国维《〈红楼梦〉评论》的现代性[A];东方丛刊(1998年第4辑 总第二十六辑)[C];1998年
4 蒋永青;;“神圣之位置”——王国维境界之“真”的文化意蕴[A];东方丛刊(2001年第1辑 总第三十五辑)[C];2001年
5 王晓路;;他者的眼光——西方汉界对中国古代文论的总体评述[A];东方丛刊(2000年第3辑 总第三十三辑)[C];2000年
6 邓新华;;鉴赏与批评的同一——中国传统文学批评的形态特征论析[A];东方丛刊(2000年第3辑 总第三十三辑)[C];2000年
7 孔建平;;比较视野中的文艺美学学科定位问题[A];东方丛刊(2005年第1辑 总第五十一辑)[C];2005年
8 黄念然;;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学研究的现状与反思[A];东方丛刊(2004年第3辑 总第四十九辑)[C];2004年
9 王姝琛;;从《联绵字谱》看王国维的联绵字观[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二十二届医古文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10 林衡勋;;“纲领明”与“毛目显”——刘勰《文心雕龙》纲目体系的新探索[A];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二十八辑)——中国文论的道与艺[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成成;陈寅恪“文史互证”思想与方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张栋豪;中国逻辑史方法论在近代的演变[D];南开大学;2010年
3 吕伟;体用之间[D];南开大学;2010年
4 孙敏明;庄子“游”的人生哲学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程静;中西创世纪神话对比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6 王美芸;诗学与政治:聂绀弩思想与创作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周常林;罗振玉与清末民初历史文献学[D];兰州大学;2011年
8 周少华;晚清民初诗歌批评转型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朱维;王国维文学批评的接受史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熊江梅;六朝文体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潇嵩;王国维“新学语”与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型[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王顺中;论王国维的诗学观[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微霞;叶嘉莹词学理论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4 吴松;偶开天眼觑红尘[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5 胡乔美;浅析王国维的文学观[D];南昌大学;2010年
6 张静;“以意逆志”阅读教学论[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7 何斓;教化与审美[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8 孙丽;交流与融合[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戚顺欣;论吴德旋“清雕琢”文艺观[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黄田田;论唐诗中的风雨意象[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姜义华;章太炎的人性论与近代中国人本主义的命途[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清民;;罗蒂后哲学美学思想的两个维度[J];河北学刊;2010年01期
2 袁学群;;美的三种属性[J];改革与开放;2010年10期
3 徐东升;;费希纳的错误[J];美与时代(下旬);2013年10期
4 佛雏;;《王国维哲学美学佚文证补》序言[J];扬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02期
5 庆志远;;王国维哲学美学著述研究辨正[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6 杨宏芹;;哲学与艺术——多变的关系[J];外国美学;2013年00期
7 刘敏;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美学方法论现状的认识[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8 毛宣国;;中国古代“无”的哲学美学智慧及启示[J];求索;2006年04期
9 朱鹏飞;;生命哲学美学的历史流变及其基本特征[J];社会科学战线;2007年01期
10 薛红云;试论诺瓦利斯哲学美学思想[J];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振华;留憾亦存真[N];湖北日报;2001年
2 陈方既;对传统的再认识[N];中国艺术报;2004年
,本文编号:11783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1783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