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经验意义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29 02:20
本文关键词:审美经验意义研究
【摘要】: 对于审美经验的描述和分析,在当代西方美学研究中越来越居于重要而突出的地位,不少美学理论都把审美经验作为其研究的出发点和基础。这是当代西方哲学思潮的转变、当代心理学和社会科学的新发展以及美学研究方法的改变导致的结果。在充分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着重考察审美经验的意义,尤其是当代生活中呈现出来的纷繁复杂的审美经验的现实意义。 审美经验的一般性意义表现在它的形象性、情感性,能对个体、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对个体而言,审美经验可以丰富个体的感性经验,拓展人的视野,影响审美能力和审美趣味的形成,对个体审美心理产生积极的建构作用。对社会来说,审美经验可以丰富社会审美生活,对社会文化心理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审美经验物化成的艺术品,是社会文化心理形成的物质基础和精神财富。 当代生活中审美经验的特殊意义表现在多方面。其一,文学的边缘化带来了审美经验的世俗化、私人化倾向。文学在政治功能淡化、反对权威、消解崇高的过程中,突出了文学的娱乐、休闲等世俗化功能。其二,大众传媒的多样化带来了审美经验的表层化、肤浅化、平面化、当下化。影视、网络成了文学主要的载体。其三,日常生活的审美化带来审美经验的世俗化、娱乐化倾向。究其原因,首先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生活方式、观念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人们的各种心态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失范。浮躁的社会心态是欲望化、感官化盛行的原因。其次,这也是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文学自身发展的结果。在消解权威、解构崇高的过程中更注重对个体欲望的表达。再次,西方哲学思潮、文艺思潮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随着物质消费形成的消费观念,随着视觉转向带来的影像文化的强势话语,带给我们的是崭新的审美经验。 重视对当代生活中审美经验的研究,既有理论意义又有现实意义。分析这些审美经验产生的原因(个体心理和社会心理层面上的原因),探究其发生过程的内在机制,是美学立足于现实的理论任务。理论的最终任务是指导现实。从社会文化建设需要出发,在充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不断提高文化产品的质量,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提升人们的精神生活,是摆在当今的迫切任务。加强引导和规范,繁荣文化市场,这也是当前文化建设的重点。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B83-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俊国;日常审美·欲望狂欢·时尚拼贴——消费主义时代的文艺审美特征及其功能悖论[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2 王德胜;媒介变化·大众文化·文学批评[J];民族艺术研究;2003年04期
3 戴锦华;奇遇与突围──九十年代女性写作[J];文学评论;1996年05期
4 王纪人;个人化、私人化、时尚化——简论90年代的文学写作[J];文艺理论研究;2001年02期
5 张华;怎样理解罗曼·罗兰对《阿Q正传》的评语[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02期
6 张学海;消费时代的文学阅读[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本文编号:12358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2358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