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生态美学的兴起与发展
本文关键词:新时期生态美学的兴起与发展
【摘要】:生态问题已经成为一个直接关系到人的生存方式和生存质量的问题,甚至它已成为关系到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前途和命运的问题。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生态美学必将实现其理论上的超越,指导生态文明的发展。
【作者单位】: 安徽中医药大学概论教研室;
【基金】:2013年安徽中医药大学思想政治教学与研究部党的十八大专项研究基金项目(编号:2013szbzx02)
【分类号】:B83-06;X2
【正文快照】: 一、生态美学的兴起与发展当下生态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它不但关系到对生态平衡的维持,对环境的保护,对濒危物种的抢救保存,而且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生态问题已经成为一个直接关系到人的生存方式和生存质量的问题,甚至它已成为关系到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前途和命运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曾繁仁;试论生态美学[J];文艺研究;2002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传东;李泽厚美学批判[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2 韩德民;李泽厚与20世纪后半期中国美学[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3 李伟;试论康德美学的“判断在先”原则[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4 乔东义;李泽厚实践论美学的问题与反思[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5 朱立国;;从“羊人为美”看李泽厚的图像美学尝试——读《美的历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1期
6 李海燕;;“自然人化”探微——评李泽厚的“自然人化”观[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3期
7 陈书华;;实践美学的超越与发展——生态美学[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2期
8 陈寿富;高师现代写作课教学视角问题探讨[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9 范永康;;符号对文学要素的颠覆:后现代主义文论的考察与反思[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10 曾竞;;康德道德哲学的内涵及其现代启示[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悦笛;;当代中国美学:问题与反思[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下卷)[C];2009年
2 宋妍;;对李泽厚“人的自然化”与“情本体”的质疑[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朱林国;;论新世纪以来中国散文诗创作中的生态美学意识——以新世纪散文诗群“我们”为个案[A];新世纪以来散文诗的创作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4 陈士部;;实践美学的新变:新实践美学与实践存在论美学——兼论马克思主义美学、文艺学的中国化问题[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五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2012年
5 张皓;;生态美学与生态批评的沉重话题[A];东方丛刊(2005年第2辑 总第五十二辑)[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娟;理论旅行:吸收与变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王厚平;美学视角下的文学翻译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何圣伦;苗族审美意识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梁光焰;回到美自身的领域[D];西南大学;2011年
5 罗绂文;李泽厚“情本体”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刘敬;变革与模仿:试论中国当代女性电影的审美创新及其社会意义(1978-2010)[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剑;美学视野中清明节日民俗的整合[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田e,
本文编号:12398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23988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