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论超越美学的自由观

发布时间:2017-12-12 12:26

  本文关键词:论超越美学的自由观


  更多相关文章: 杨春时 超越美学 自由 海德格尔


【摘要】:杨春时提出超越美学已经近二十年,但是直到目前仍然很少有人深入到其理论内部对它进行合理的评价。以自由为例,只有深入到超越美学的内部,首先立足于其哲学基础梳理清楚生存、超越、审美等核心概念的真正涵义,而后依照逻辑秩序深入分析自由生存、超越、审美的关系,才可能真正认清超越美学所谓的自由,以消除误解。
【作者单位】: 湖北科技学院人文与传媒学院;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B83-069
【正文快照】: 在中国当前的美学研究中,“自由”无疑是最为热门的主题之一。特别是对于后实践美学来说,自由更是其理论的核心和关键。但是,究竟如何界定自由,各家各派人言人殊,不仅造成理论上的混乱,也使真正的学术对话与交流困难重重。就杨春时的超越美学来说,其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距今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玉能;主体间性是后实践美学的陷阱——与杨春时教授商榷[J];汕头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2 杨春时;;存在显现难题与海德格尔的审美主义转向[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慧;;安贝托·艾柯的小说叙事策略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1期

2 伏爱华;;“庄周梦蝶”的美学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3 曾裕华;;论古希腊哲学研究方向的转变[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4 萧仕平;;鱼相造乎水,人相造乎道——庄子人际关系思想试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5 龙明慧;;翻译的形而上——论“忠实”之于翻译的本体论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6 赵卫国;;海德格尔视野中现代性的时间根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7 李孟国;;海德格尔的“伦理”论题与存在之真理[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8 王颖斌;;海德格尔的“无”所隐含的多重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9 邓晓臻;;海德格尔的“此在”范畴——基于马克思文本的比较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10 黄瑜;;黑格尔与海德格尔死亡观比较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时进;刘晓华;王约;刘小玲;;基于以能力为导向的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的首次正式调查——2010上海卢市湾区公众科学素质调查分析[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公民科学素质建设论坛暨第十八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戴冠青;陈志超;;“主体间性”美学理论对中国美学发展的意义[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朱军;;让纪录道说——当代中国新纪录运动的语言本体论观照[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4 苏建;陈凡;;论技术与法律关系形态的历史嬗变[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5 孙斌;张艳芬;;全球化语境下的文化帝国主义——从詹明信文化理论出发的一个考察[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7)[C];2009年

6 陈立新;;马克思“改变世界”的存在论寓意[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下)[C];2005年

7 姜佑福;;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性质”看当代中国“理论创新”的主题[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7年

8 周丽昀;;博客生存与人的主体性[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7年

9 余玉花;;生命价值的哲学辨析[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10 张红岭;;《共产党宣言》与现代欧洲虚无主义[A];浙江省社会学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娟;理论旅行:吸收与变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4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靳宝;批判哲学的现象学批判[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张凤莲;马克思对西方政治思想传统的挑战[D];南开大学;2010年

7 孙经国;从理想性政治哲学到现实性政治哲学[D];南开大学;2010年

8 张爱珍;模糊语义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孙余余;人的虚拟生存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军府;现代中国知识分子题材小说叙事伦理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实;隐秘的参与[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笛;论道德义务不能成为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赵苏丹;消费主义批判[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4 孙欢;政治参与的伦理维度[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阳功庆;论特雷·伊格尔顿的文化批评观[D];湘潭大学;2010年

6 黄杨莲;论塞缪尔·巴特勒《众生之路》的成长主题[D];湘潭大学;2010年

7 郭艳凤;海德格尔与庄子美学思想比较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周珍;利科的解释学符号美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杨立琼;生态美学视域下的明清经典小说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汪光宏;基于“生命需要”的高中古诗词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玉能;实践的类型与审美活动[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2 张玉能;;实践的双向对象化与审美[J];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01年00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海;;自由之路——萨特美学思想发展简论[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9期

2 吴炫;;美学建设:超越中西方的双重局限[J];文艺理论研究;1993年04期

3 余虹;反美学:海德格尔的入诗之思[J];外国文学研究;1995年03期

4 吉永生;对艺术真实性的存在论证明——论海德格尔美学的意义及缺憾[J];学术探索;2004年03期

5 杨家友;;美学的转向与迷惘——读海德格尔《艺术作品的本源》[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11期

6 郑艺;;浅谈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美学[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9年03期

7 任华东;;本体论与论本体——以对实践存在论美学的批判为例[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8 张文初;;从现代美学视域看海德格尔的“器物上手论”[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年02期

9 徐良;本体论:庄子和海德格尔的美学思想[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6期

10 蔡q拾,

本文编号:12825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2825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0e4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