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公理、感性经验与知识层理化——“科玄论战”中的美学问题
本文关键词:科学公理、感性经验与知识层理化——“科玄论战”中的美学问题
【摘要】:近现代科学主义思潮具有知识、认识论与伦理道德等价值范畴的一体性,它的发展以及对它的质疑催生了"科玄论战"。在论争过程中,基于感性经验的美学范畴被与科学范畴相区别,美学知识体系内部的美、美学等概念也被加以区分,这可以被视作一个"知识层理化"的过程,是现代性生成背景下知识分化与转型的重要体现。而在形式层面,貌似学术讨论的论战文本事实上呈现出基于感性经验的修辞特征与俗化的美学风格,"论理"过程本身其实是"乏理"的,这也是考察"科玄论战"中美学问题的一个视角。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分类号】:B83-09
【正文快照】: 发生于1923年的“科玄论战”(又称“科学与人生观的论战”)是中国现代思想史上的重要事件,它反映了近代以来科学主义思潮在知识界的深刻影响,以及对它的质疑与反思。怎样厘定彰显理性、客观性的“科学”与基于主观感性经验的“人生观”之间的分野,这是一个至今仍可以讨论的问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冯佳;;版本、编纂与修辞:思想社会史视角下的科玄论战[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2 樊洪业;从“格致”到“科学”[J];自然辩证法通讯;1988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桂莲,朱长久;“科玄论战”的哲学省思[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2 王伟;;丰子恺艺术审美理论的生成背景及来源[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3 方用;中西文化结合观的历史发展[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4 刘华杰;“反科学”种种:一种语义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5 秦英君;;近代中国的科学与哲学之辨[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6 魏建国;;“科学主义”对大陆法系影响的考察与反思[J];北方法学;2010年05期
7 赵淑莉;;“童心说”——丰子恺美学理论的核心[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年05期
8 胡莹莹;;论儿童视角对构置文学空间的意义与价值——以新时期小说文本为例[J];长城;2010年12期
9 龙小玲;;浅析道德教育效力弱化的原因[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0年04期
10 钱结海;;中国科学派的非理性特征分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海霞;;浅析生态文化建设的当代内涵[A];首届沂蒙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俞吾金;;走出“科学技术决定论”的误区:对中国现代化道路的一个反思[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3 李维武;;毛泽东“实践论”的中国性格[A];毛泽东研究总第3辑2008年第1辑[C];2008年
4 胡伟希;;中国自由主义与激进主义之比较——从清末民初到五四时期为个案的心理类型学分析[A];中国近代史上的自由主义——“自由主义与近代中国(1840~1949)”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运辉;张岱年人生哲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李炼;张君劢的伦理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3 李国臣;中国传统文化“和谐思想”对中医药的渗透、影响与推动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年
4 徐振燕;任乃强的西南图景[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唐东堰;生命的迷狂与神秘智慧[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6 耿淑玲;基于人文关怀的科学课程的构建[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7 陈剑;丰子恺艺术教育思想及实践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8 刘宗灵;媒介与学生:思想、文化与社会变迁中的《学生杂志》(1914-1931)[D];复旦大学;2011年
9 刘国胜;中国现代性建构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D];武汉大学;2011年
10 郑二红;陈立夫科技思想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红;论绘画中的“儿童画”情结[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2 徐亚娟;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中德育渗透的策略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伍本霞;论张君劢“修正的民主政治”[D];湘潭大学;2010年
4 林秀明;丰子恺散文创作论[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5 廖静爱;用艺术为心灵加“油”[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6 宋正超;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儒家的困局[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闫慧;隔代的青春抒写[D];西北大学;2011年
8 王雷生;钱宾四《论语新解》探微[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9 张军;中国近代科学观探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卫;1921—1949:中国共产党与思想文化战线的四次论战[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冯佳;;“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及其修辞[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汉民,张力军;关于科玄论战的几个问题[J];广西社会科学;1999年01期
2 周兰珍;论科玄论战中瞿秋白的辩证科技观[J];江苏石油化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3 洪晓楠;“科玄论战”与20世纪中国文化哲学思潮的发展[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济南市行政学院济南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4 潘洪林;瞿秋白对科玄论战的诠释[J];重庆社会科学;2002年04期
5 洪晓楠;“科玄论战”对中国文化哲学思潮发展的影响[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6 陈先初;;现代性视野下的“科玄论战”[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7 张力军;;科玄论战述评[J];怀化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8 冯佳;;版本、编纂与修辞:思想社会史视角下的科玄论战[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9 孙秀昌;;重温“科玄论战”[J];博览群书;2009年09期
10 张明;尚庆飞;;现代性视域下的科玄论战——对论战原因及其本质的当代探讨[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兰珍;潘洪林;;论瞿秋白的科技观[A];瞿秋白研究新探——纪念瞿秋白同志诞辰一百周年座谈会论文集[C];199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洪晓楠;“科玄论战”对中国文化哲学的影响[N];光明日报;2000年
2 郭继民;做自己的哲学[N];人民日报;2012年
3 苏州大学哲学系 蒋国保;为学术思想界“开一新纪元”[N];社会科学报;2014年
4 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员 孟庆云;激荡的中医百年[N];光明日报;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李铁;重读科玄论战[D];湘潭大学;2003年
2 于佳;文化哲学视角下的“科玄论战”[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3 范虹珏;科玄论战的再解读[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4 夏冰玉;科玄论战背景下马克思主义者的作用[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5 毕利年;早期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哲学观研究[D];华侨大学;2011年
6 李蕊;论“科玄论战”及牟宗三对科学与人文贯通的努力[D];中共中央党校;2014年
7 杨玉翠;科学与人文之间[D];安徽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2896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2896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