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求真”与“审美”一弗雷格美学思想初探

发布时间:2017-12-15 14:20

  本文关键词:“求真”与“审美”一弗雷格美学思想初探


  更多相关文章: 现代逻辑 分析哲学 语言转向 意义 意谓 概念 对象


【摘要】:弗雷格是德国著名的数学家、逻辑学家、哲学家。他是数理逻辑的创始人,也是分析哲学的创始人。弗雷格的思想在哲学史和逻辑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的工作对现代哲学产生了既深刻又广泛的影响。分析美学作为分析哲学的支脉,也可以从弗雷格那里找到其源头。因此,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对弗雷格的美学思想进行研究,对我们理解分析美学的历史发展也是有意义的。国外对弗雷格的逻辑以及哲学思想都有大量的研究。弗雷格的研究可以说是蔚然成风。国内对弗雷格的研究则相对来说比较薄弱。弗雷格的译著也只有寥寥数本。除了王路对弗雷格进行过专门的研究,并出版过关于弗雷格的专著外,其他对于弗雷格的介绍只散见于哲学史或者哲学教材以及一些零星的论文中。而关于弗雷格美学思想的研究不仅在国外非常少见,在国内也非常稀有。这主要是因为弗雷格首先是一个逻辑学家,他对于美学的关注本身就是很少的。虽然如此,我们也还应该看到,他对美学的一些论述是非常深刻而有价值的,这种价值并不因数量的少而褪色,反而更显得独具价值。这也是我选择弗雷格的美学思想作为论文选题的原因。弗雷格的哲学思想是建基于他的逻辑思想的。他由建立逻辑系统开始,在这个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对一些哲学问题进行了非常详细而细致地探讨。当然,他也涉及到了一些美学问题,并且都是一些非常基本的美学问题。比如美的定义的问题,艺术的本体论或者说艺术的定义的问题,美的主观性与客观性的问题等。要理解弗雷格的哲学或者美学思想,理解他的逻辑思想是很关键的,甚至可以说是必要条件。在逻辑上,弗雷格建立了非常完整的形式语言与演绎系统,为科学分析以及哲学分析提供了一个十分精密的工具。他所建立的演绎系统是现代逻辑史上的第一个一阶谓词系统。他卓越的工作为现代逻辑的发展奠定了非常坚实的基础。在建立他的逻辑系统时,弗雷格借鉴了传统逻辑所使用的自然语言以及数学所使用的形式语言,并创造性地加入了表示逻辑关系的联结词以及量词符号,使得现代逻辑在精密程度上远远超过了传统逻辑。首先,他引入了断定符号。断定符号将“真”作为谓词独立出来,而不是像传统逻辑那样,仍然囿于自然语言的语法形式。弗雷格认为传统逻辑对主谓词的区分只有语法的意义,而没有逻辑的意义。其次,弗雷格引入了逻辑联结词以及量词,包括表示条件关系、否定、全称量词、存在量词等等的一系列符号。在此基础上,弗雷格还提出了九条公理以及两条推理规则。这样他就创立了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逻辑推理系统,为现代逻辑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后来的分析哲学提供了一个十分有力的工具。在哲学上,弗雷格从他的逻辑思想出发,对函数和概念进行了分析。他认为概念就是函数。概念是不完整的,需要完整的东西来对它进行补充。而专名是完整的,可以对概念进行补充。他还进一步区分出句子的意义和意谓。句子的意义是其思想,句子的意谓是其真值。思想不属于外在的物质世界,也不属于内在的主观世界,但思想仍然是客观的。思想属于“第三范围”。应该说这样的区分是符合弗雷格的逻辑思想的。在美学方面,弗雷格从真和美这两个谓词的比较出发,得出了一系列简单但却深刻的结论。他认为美是有程度的,而真却是没有程度的。我们可以发现两个对象是美的,但是其中一个比另一个更美;但如果两个思想是真的,其中一个不会比一个更真。真的东西凭自身就是真的,但没有东西凭自身就是美的。客观的美总是建立在主体的美之上的。艺术是表象的构成物,而外界事物例如雕像和绘画只是我们产生这种艺术品的媒介而己。每个欣赏者都有自己的艺术品,所以审美判断之间没有矛盾,关于审美力不应该有争论。弗雷格不仅是一位严谨的科学家,也是一位深刻的思想家。在逻辑科学方面,他建立了第一个一阶谓词逻辑系统,直接影响了罗素怀特海等后来的逻辑学家,为现代逻辑的发展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有人甚至将他和逻辑学的创始人亚里士多德相提并论,可见他在逻辑史上的地位非同一般。在哲学方面,弗雷格也可算是分析哲学的第一人。罗素维特根斯坦等人都曾与他有过交集。特别是维特根斯坦,曾数次前往弗雷格的家中,与其讨论哲学问题,直接受到了弗雷格的影响。罗素曾专门讨论过弗雷格提出的建立纯粹逻辑演算体系的构想,并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维特根斯坦在《逻辑哲学论》中也承认,弗雷格是他的两个思想来源之一——另外一个是罗素。卡尔纳普则把弗雷格的逻辑体系作为他的哲学讨论的前提。另外,随着弗雷格的著作在英语世界的翻译出版,弗雷格在西方哲学界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英语世界最重要的哲学家如丘奇、蒯因等人都专门写过介绍弗雷格思想的文章。再经过达米特的大力推介之后,人们已经普遍承认,弗雷格改变了传统哲学的认识论模式,将语言分析提到了哲学研究的首位,进而开启了哲学史上的一次革命性的转变,因此在哲学史上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可以说,弗雷格是真正的促成哲学的语言转向的第一人。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B83-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倪荫林;弗雷格概念论探微[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0年05期

2 刘国锋;弗雷格逻辑预设理论评析[J];湖北社会科学;2002年08期

3 吴锵,陈亚军;对弗雷格《论意义与所指》中“=”的分析[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4 夏国军;论弗雷格的“涵义决定所指”原则[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5年06期

5 王路;;《弗雷格思想研究》再版序[J];博览群书;2007年05期

6 ;纪念弗雷格诞辰160周年[J];科学文化评论;2008年06期

7 叶峰;;弗雷格的算术哲学[J];科学文化评论;2008年06期

8 邢滔滔;;从弗雷格到新弗雷格[J];科学文化评论;2008年06期

9 叶清玲;;论弗雷格的涵义[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8年01期

10 颜中军;;论弗雷格对同一陈述疑难的解答[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路;;弗雷格论思想和思想的普遍性[A];理有固然——纪念金岳霖先生百年诞辰[C];1995年

2 刘奋荣;;略论弗雷格和皮亚诺对数学基础的研究[A];2000年逻辑研究专辑[C];2000年

3 蒋运鹏;;弗雷格的“真”[A];全国“当代西方哲学的新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4 张燕;;弗雷格意义理论浅析[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六辑)[C];2010年

5 王路;;弗雷格论概念和对象[A];1994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4年

6 王学刚;;量词与字母[A];1993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3年

7 毕富生;;弗雷格逻辑观中的“真”[A];改革开放以来逻辑的历程——中国逻辑学会成立30周年纪念文集(上卷)[C];2009年

8 柴生秦;;论弗雷格的同一性难题[A];2000年逻辑研究专辑[C];2000年

9 张燕京;;论达米特对于弗雷格意义理论的继承与发展[A];逻辑与认知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4年

10 迭格芬·弗罗斯达尔;周武;;分析哲学:是什么以及为什么应当从事[A];时代与思潮(7)——20世纪末的文化审视[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厦门大学知识论与认知科学研究中心 庄朝晖;第一人称哲学与第三人称哲学并不排斥[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2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刘新文;逻辑是什么?[N];东方早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薄谋;新弗雷格算术的一致性和解释性[D];复旦大学;2011年

2 周允程;第一人称信念的哲学研究[D];清华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先祥;浅析弗雷格对算术真问题的探讨及其意义[D];复旦大学;2009年

2 南丽琼;弗雷格的意义理论探讨[D];黑龙江大学;2009年

3 白静;弗雷格意义理论探析[D];云南师范大学;2009年

4 熊斌;弗雷格意义理论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张萍;试论弗雷格真理论[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6 张姣姣;弗雷格涵义理论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7 赵向革;弗雷格逻辑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8 王慧;弗雷格的真之理论困境及其解决[D];山西大学;2012年

9 贺立维;论弗雷格的算术哲学[D];中南大学;2012年

10 任书建;浅析弗雷格的“真”概念—从实在论的观点看[D];复旦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2922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2922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22d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