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存在论美学的学理语境:从朱光潜“接着讲”还是从李泽厚“接着讲”
本文关键词:实践存在论美学的学理语境:从朱光潜“接着讲”还是从李泽厚“接着讲”
【摘要】:中国当代美学更应该从李泽厚"接着讲"。朱光潜先生本人的理论就是在自己"意象论"基础上"接着讲"的。李泽厚实践美学也是在自己理论上不断"接着讲"而形成的。当代其他主要美学思考也是接着实践美学讲。实践存在论美学是在李泽厚实践美学基础上"接着讲"的成果之一。这一学理语境是学术生态自身淘洗的结果,具有较强的生命力。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文学院;
【基金】:重庆市教改项目“《美学原理》全息案例教学暨通识教育可行性研究”阶段性成果(编号1203023)
【分类号】:B83-06
【正文快照】: 一、问题的提出中国当代美学如何发展,如何在继承既有成就的基础上“接着讲”,学界存在着不同的意见。从解放后所谓的“四大派”的争论来看,其对美的认识不尽相同。如蔡仪认为:“美的事物就是典型的事物,就是种类的普遍性、必然性的显现者。在典型的事物中更显著地表现着客观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朱立元;;我为何走向实践存在论美学[J];文艺争鸣;2008年1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春燕;;生活审美化时代的艺术危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2 洪增流,彭发胜;诗歌语言的维度:“Image”与意境的差异[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6期
3 薛雯;朱光潜的文艺与道德关系论[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4 钟名诚;;中西交融的散文艺术观——朱光潜的散文思想与创作实践[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5 宛小平;;朱光潜美学思想中的科学精神[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6 朱立元;路程;;新时期朱光潜美学思想中实践观念的发展及其启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7 雪文;趋于人生的艺术,趋于艺术的人生——谈朱光潜的散文观与散文创作[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8 郭世轩;;消费社会下的文学经典阅读[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9 陈琰;;桐城派文论对朱光潜的影响[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10 薛磊;;论书评写作的公正性[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陈以爱;;钱穆论政教关系[A];北京论坛(2011)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传统与现代、变革与转型:“教育传承与创新”教育分论坛论文及摘要集[C];2011年
2 舒携溺;舒挽溺;;人类精神是艺术创新之魂——兼论形象思维与艺术形象[A];中国思维科学研究论文选2011年专辑[C];2012年
3 张伟;;认识论·实践论·本体论——论当代中国美学研究思维方式的嬗变与发展[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杜蕾;;“译”犹未尽——中国古典诗歌的可译性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钟名诚;;论朱光潜美学思想改造的三个层面[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王云;;消极补偿:中国特色的艺术观念和艺术实践[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懿;英汉肤觉形容词的认知语义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颜水生;论中国散文理论的现代性转变[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徐萍;从晚清至民初:媒介环境中的文学变革[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豪;中心性与开放性[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5 张国栋;中华武术现代传承困境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何圣伦;苗族审美意识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梁光焰;回到美自身的领域[D];西南大学;2011年
8 罗绂文;李泽厚“情本体”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江冬梅;生命·艺术·直觉[D];西南大学;2011年
10 杨亭;土家族审美文化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艳艳;新课程背景下高考语文试题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何军斌;论生态农业景观的审美特性及其生态艺术价值[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3 斗格吉;论《朗萨雯波》的悲剧色彩[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4 孔元元;中国传统吉祥纹样在现代翡翠制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5 刘展;现代安徽诗人诗学批评[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丽芳;生态美学视阈下的沈从文小说创作[D];南昌大学;2010年
7 庄宽;朱自清“透彻了解”阅读教学观刍议[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8 陈丽;孟超然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吴婷婷;解放与束缚[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亚明;批评之美:《咀华集 咀华二集》的批评文体探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朱立元;任华东;;马克思实践观的存在论内涵[J];河北学刊;2008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立元;走向实践存在论美学——实践美学突破之途初探[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04期
2 朱立元;;关于实践美学发展的构想[J];河北学刊;2007年01期
3 朱志荣;;实践美学发展的必要性问题[J];河北学刊;2007年01期
4 刘旭光;;实践美学发展的方向与思路[J];河北学刊;2007年01期
5 董学文;;“实践存在论”美学何以可能[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6 任华东;;在论争中萌生与前行:浅论“实践存在论美学”[J];兰州学刊;2010年04期
7 董学文;陈诚;;马克思奠定现代存在论的理论基础了吗——质疑“实践存在论美学”并答复朱立元、刘旭光同志[J];探索与争鸣;2010年06期
8 刘旭光;;实践存在论美学的“实践性”[J];中外文化与文论;2011年01期
9 汤拥华;;主客二分与实践存在论美学[J];人文杂志;2007年02期
10 韩雷;;实践存在论美学如何可能[J];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本文编号:13046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3046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