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本体论重构的两个维度
发布时间:2017-12-20 00:27
本文关键词:美学本体论重构的两个维度 出处:《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中国美学 西方美学 本体论重构 生存本体 历史本体
【摘要】:无论中西美学存在怎样的差异,对美之根源的本体论探询都是必然发生的。因"理念"和"天道"的文化差异,中西古代美学的本体论具有不同的形态,但又因其同属古代范畴而具有历史的共同性。近代以来人的个体感性地位的提升导致柏拉图理念世界的崩塌,本体论的人学重构成为西方美学的新课题;中国传统本体论自宋明以来亦出现明显的变化,形成不同于西方美学的独特的运行轨迹。人的存在有个体性和社会性两个方面,本体论的人学重构亦有"生存本体"和"历史本体"两个维度;前者偏重内在生命,它为"历史本体"提供人性的理想和导向,后者偏重外部生活,它为"生存本体"提供现实的根基和底蕴。本体论的人学重构以对峙互补的方式呈现出来,一旦割裂两者的关系,无论何者胜出,内外两个维度将同时发生变异并随之收敛封闭;中国"后实践美学"所崇尚的"生存本体"正是这种变异的产物。审视并勾连百年来本体论人学重构的历史,推进"生史二本"的发展,这是中国美学从古代突围的基本途径。
【作者单位】: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古代审美意识生成机制研究”(13AZX025)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国当代美学审美问题研究”(12ZXB008)
【分类号】:B83-02
【正文快照】: 一、本体论的基本内涵西方哲学的Ontology一词出现在17世纪,19世纪末由日本学者译为“本体论”,20世纪上半叶传入中国[1](PP.194-195)。对于中国哲学界,“本体论”这个译名是否准确本身就是一个问题,因此在许多学者那里,本体论的研究首先就是对Ontology的词源学讨论。有观点认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支宇;艺术:体验论美学对认识论美学的挑战——评王岳川《艺术本体论》[J];当代文坛;1995年03期
2 张弘;作为美学基础的本体论的若干问题——与朱立元先生商榷[J];学术月刊;1998年01期
3 郭玉生;宇宙本体论·理性本体论·人类学本体论——西方悲剧理论嬗变新探[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4 赵惠霞;;本体论美学批判[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5 邓晓芒;;我看陈望衡先生的境界本体论[J];社会科学战线;2009年08期
6 于,
本文编号:13100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3100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