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意境审美的逻辑辩证及其哲学建构
本文关键词:中国意境审美的逻辑辩证及其哲学建构 出处:《求索》2014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范畴中的最高审美境界。意境的蕴成,是我国特有的艺术与哲学、古老的人体科学等相结合的产物。意境是艺术创作和接受过程中,通过联想和想象所创造出来的精神的传播交流场域。意境的形成和接受都是审美场作用的结果。意境的"审美空间"强调意境是生于象外的"艺术空间"、"想象空间",注重意境生成时的心理想象特征,注重中国古代审美心理超越"象外"的艺术趣味,切合中国艺术审美实践的感性经验。
【作者单位】: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
【基金】: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2012年科学基金资助科学研究项目“景观在室内公共空间的应用研究”(12KYPT05)
【分类号】:B83-02
【正文快照】: 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范畴中的最高审美境界。近代是意境现代意义生成的关键时期,由于西学的输入,意境出现了一种新的使用形态——对西学的“格义”[1]。这种由西学转换而来的意境在重新融入中国本土文论话语后,便成了近代文论中的所谓新意境,从而对意境上升为中国文论乃至美学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悦笛;;比较美学视野中的“意境说”——以朱光潜和宗白华为例[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2 高淑珍;;论意境的空间构型[J];时代文学(双月版);2007年03期
3 曹顺庆;意境说与典型论产生原因比较[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02期
4 赵旗;禅境与艺境[J];文艺理论研究;1999年06期
5 符根宁;包妍;;朱光潜、宗白华“意境”比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5期
6 可人;庄子与意境说[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04期
7 毕桂发;王国维意境说理论体系臆解[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8 徐辉;美的本质刍议[J];殷都学刊;1997年04期
9 毛萍;莱辛诗画理论刍议[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01期
10 赵铭善;;评意境研究中的两种倾向[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1992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外国文学所 史忠义;“言外之意、象外之象”与“内涵义”[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2 潇牧;中国现代美学的初启与西学[N];中国艺术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马璐璐;宗白华审美之维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2 刁锦付;中国古典审美视野中的“致”[D];暨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3105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3105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