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审美意识与心境高度

发布时间:2017-12-21 00:02

  本文关键词:审美意识与心境高度 出处:《美与时代(下)》2014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人性文化意识 审美心境 审美意象


【摘要】:人的审美意识尺度决定其审美心境高度。古希腊前苏格拉底时期的哲学美学中已经蕴含着开放的人性文化意识体系,它的正价值领域是由生命意识、日常生活意识、社会关系意识、科学文化意识、自由实现意识、创造意识、价值实现意识等七个逐层上升的意识层面所构成。这一开放的人性文化意识体系敞开着审美心境的无穷时空,孕育着审美创造的无限可能。
【作者单位】: 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
【分类号】:B83-0
【正文快照】: 审美意识的尺度决定心境高度。本文从古希腊前苏格拉底时期形成的开放性的人性文化意识体系,来揭示审美意识尺度与心境高度之间的关系。一、开放的人性文化意识体系古希腊前苏格拉底时期形成了开放性的人性文化意识体系。这一人文思想体系是人类意识结构的成熟,是人类高度上的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天波;;“意象”的现代表述与意义重解:一种可能的阐释[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12期

2 刘云艳;刘建华;;论19世纪西方“中国观”的转变[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6期

3 苏丽君;;论理想与反理想背后的美学意义[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0期

4 张广智;;浅说古代西方史学的反省精神[J];北方论丛;2010年02期

5 赵连奇;;一种自得之美的艺术追求——从《边城》看沈从文“乡土文学”的艺术风格[J];保山师专学报;2005年06期

6 陈婷婷;李健夫;;试论赫拉克利特的审美创造观[J];保山师专学报;2007年06期

7 段玉洁;;科学主体论美学观中的主体性初探[J];保山师专学报;2009年01期

8 杨春梅;;浅析杨慎云南诗歌中的审美情感[J];保山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9 杨琴;;论电影《霸王别姬》中的主体生存状态异常——以程蝶衣为例[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2年01期

10 郭子其;;用大文化视角尝试中学“文化史”教学[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雯;;浅谈语文教学与健全人格的塑造[A];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08年度交通教育科学优秀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日元;公元4至9世纪拜占廷帝国基督教化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吾斯曼江·亚库甫;16至19世纪维吾尔族史学史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焱;历史的痕迹[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4 金利杰;格尔达·勒纳女性主义史学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向宝云;曹禺悲剧美学思想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6 王f^;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提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董恩强;新考据学派:学术与思想(1919—1949)[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8 梁民愫;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及在中国的反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褚新国;塔西佗史学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10 陈志坚;情与理的交锋[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茹辉;黄仲则纪游诗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袁媛;论科学创造中的审美活动[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徐占辉;弗雷德里克·杰克逊·特纳史学探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钱芳华;卡洛·金兹堡微观史学思想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5 段艳;论休谟史学[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鹏;电视演播室内界面造型美感与声学设计技术的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1年

7 贾瑞霞;色诺芬的政体论[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8 汪新娟;1665-1666年伦敦大瘟疫的历史考察[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9 贾嘉林;普鲁塔克与修昔底德历史叙述观念之异同[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裴海燕;波里比阿国家政体思想探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杰;;庄子审美心境探微[J];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2 柳晓枫;;“虚静”说——中国古代审美心态论[J];东方企业文化;2010年05期

3 黄小伟;;辩证纠结的审美过程[J];广西社会科学;2007年04期

4 朱晓鹏;;审美与自由——老子美学的基本精神[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5 汪霏霏;先秦的审美心境论[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4年02期

6 史鸿文;唐代审美鉴赏论评析[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3期

7 陈震;;试论审美移情的心理机制——兼及审美心境的发生机制[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1995年04期

8 张金梅;虚静与审美创造[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9 鲁文忠;;先秦儒家审美心理思想初探[J];湖北社会科学;1987年11期

10 舒克斌;;论庄子审美理想实现的心理层次[J];美与时代;2006年1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洪辉;跨文化视野下的自然审美比较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2 彭静;中国古代美学之“化”范畴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静静;审美与自由——席勒的审美教育思想及其现代影响[D];安徽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13138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3138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223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