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综合创新:美学的中国道路——谈蒋孔阳先生对中国美学建设的贡献

发布时间:2017-12-21 06:23

  本文关键词:综合创新:美学的中国道路——谈蒋孔阳先生对中国美学建设的贡献 出处:《文艺理论研究》2014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美学 中国道路 综合创新 蒋孔阳


【摘要】:本文以美学的中国道路为中心,历史地论说了王国维、宗白华、朱光潜、钱钟书、李泽厚等美学家,以不同的路径和方法,为美学的中国道路的形成与发展,各自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进入信息时代,蒋孔阳是继张岱年提出中国文化应走"综合创新"道路、王元化力倡"综合研究法"之后,全面阐释、践行和开拓"综合创新:美学的中国道路"的第一人。他深刻揭示了"综合创新"道路形成的历史必然性、时代性和实践性,具体回答了如何在继承中综合、在综合中创新,建设和发展既有时代特色又有民族特色的中国美学。
【作者单位】: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B83-0
【正文快照】: 天地之大美,自古有之,但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在中国出现,却是20世纪的事情。1750年鲍姆嘉通给美学正式命名,经康德、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古典美学阶段,美学已成为一门世界范围内的显学。中国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虽然仅有100多年的历史,也得到迅速蓬勃的发展,已成为·15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李衍柱;;主导多元,综合创新:中国文化发展的基本态势[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2 李衍柱;比较美学的理论与实践——谈蒋孔阳先生对美学研究领域的开拓与贡献[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01期

3 李衍柱;海纳百川 博采众长——谈蒋孔阳先生的学术品格[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4 李衍柱;生命艺术化 艺术生命化——宗白华的生命美学新体系[J];文学评论;1997年03期

5 李衍柱;陈博;;“为学不作媚时语,独寻真知启后人”——王元化先生与新时期文艺理论研究[J];文艺理论研究;2008年05期

6 李衍柱;自立于世界美学之林——评蒋孔阳的《美学新论》[J];学术月刊;1994年10期

7 李衍柱;美学家蒋孔阳先生的治学之道[J];文史哲;1994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岁黎;胡晓红;;浅析象罔是意象而非意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2 张泽鸿;;方东美与宗白华生命美学思想之比较[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3 孙显元;;二元 多元 和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4 罗筠筠;;写实 传神 妙悟——宗白华先生治学三境界[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5 方国武;;从“物”的形式到“人”的形式——康德形式美论的理论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6 李春娟;;形上审美与价值同构——方东美生命美学的本体论解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7 葛永波;;宗白华美学的文化理想及其哲学基础[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8 赵学存;;宗白华关于中西美感发生论的比较[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9 宋金亮;;从《世说新语》中再说德行与个性[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10 孙显元;;立足现代,继承传统,自由创新——评《方法学——科学发现的理论基础》[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祈楠;;翻译目的论指导下中国古典诗词的意象和意境美的翻译[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张玉海;杨光;余大亮;;科学发展才是硬道理——金沙能源系统开发的科学发展观初探[A];学成于思 行成于思——2005年度毕节地区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研究课题集[C];2007年

3 欧阳志远;;再论“循环型经济”与“节约型经济”[A];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地学哲学委员会第十届学术会议代表论文集[C];2005年

4 陶迎春;;浅析量子阶梯与学科交叉方法[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5 任世贤;;论网络时差[A];贵州工程项目管理论文集(2010)[C];2010年

6 任世贤;;网络数学模型的科学性与项目管理软件的网络定量分析——三种网络计划技术比较之五·网络所指篇(1)[A];贵州工程项目管理论文集(2010)[C];2010年

7 徐应元;;《水浒传》与晚清小说理论批评[A];水浒争鸣(第二辑)[C];1983年

8 李衍柱;;“天下同归而殊途”——谈中国现代文艺学建设的三种不同模式[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9 夏晓虹;;“五四”白话文学的历史渊源[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文学史研究·史料研究卷(史料研究卷)[C];2009年

10 郝建宇;;热力学黑洞和时空的热力学性质[A];数学·物理·力学·高新技术研究进展——2000(8)卷——中国数学力学物理学高新技术交叉研究会第8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学荣;主体间性视野中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教育[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铁华;主人的居处:“看”视域的古典园林文化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3 王洪席;过程课程观的构建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罗绂文;李泽厚“情本体”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江冬梅;生命·艺术·直觉[D];西南大学;2011年

6 杨亭;土家族审美文化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唐圣;圆觉主体的自由:牟宗三美学思想的核心问题[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惠萍;严复与中国近代文学变革[D];河南大学;2011年

9 颜炼军;象征的漂移[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李火秀;审美现代性视阈中的中国现代自由主义文学[D];浙江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媛;影响译者翻译策略选择的因素[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张f替,

本文编号:13150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3150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100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