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质追问:美学繁盛的必由之路
本文关键词:本质追问:美学繁盛的必由之路 出处:《河南社会科学》2015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中国当代美学 美学理论 美的本质 实践美学 反本质主义 美学流派 近代认识论 唯心主义美学 西方美学 后现代主义哲学
【摘要】:新实践美学与认知美学关于美的本质的争论,从2012年10月在广西玉林师范学院召开的"实践美学与中国当代美学发展学术研讨会"上开展以来,日渐深化,被认为是中国当代美学的第三次大讨论。20世纪50~60年代第一次美学大讨论,围绕着美的本质的观点争论形成了四大美学流派,奠定了中国当代美学发展的格局;80~90年代的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的论争,以美的本质为中心全面反思实践美学这个中国当代主导美学流派,使得中国当代美学发展形成多元共存态势,并促进实践美学发展到新阶段;21世纪初开始的这一次争论,已经集中在是否应该探讨美的本质问题上,使中国当代美学的研究进一步深化。李志宏等的认知美学以科学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立场,坚决否定美的本质问题研究,认为世上没有叫作"美"的事物,因此不能有"美的本质",所以"美是什么"是个伪命题,探讨它是水中捞月;张玉能等的新实践美学则认为,美的本质问题是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离开了这个问题的探讨就是盲人摸象,认知美学把"物何以美"作为美学研究的根本问题并将其归结为事物的有利性和"认知模块",实质上不过是重复和修订了康德主观唯心主义美学的论调,而且退回到西方近代认识论美学的水平上,跟着西方后现代主义哲学和美学的反本质主义徘徊,必然陷入混乱。因此,这次论争的实质就在于中国当代美学究竟应该走什么路的问题,是追随西方美学亦步亦趋,还是走中国特色当代美学的道路,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我们组织了李志宏、孟凡君的《美学的根本问题不是美本质而是"物何以美"——兼论康德美学的科学性和超前性》,张玉能、张弓的《盲人摸象与反本质主义——认知美学的盲人摸象》,石长平的《本质追问:美学繁盛的必由之路》三篇文章,欢迎大家关注。尽管争论双方针锋相对,言词激烈,但是并不影响他们是学术朋友。我们希望,就相关问题展开讨论,百家争鸣,追求真理,繁荣中国当代美学。
【作者单位】: 许昌学院学报编辑部;
【分类号】:B83-0
【正文快照】: 发端于20世纪初的分析哲学流派高举“反本质主义”的旗帜,曾经在西方哲学界掀起了一次很大的思想浪潮,对传统哲学产生了重大影响。在所谓哲学的“语言转向”中,它从语言逻辑理论出发,质疑人类的语言究竟是否与实体世界有同构关系、能否切中事物的本质,对传统美学的本质追问进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张法;;为什么美的本质是一个伪命题——从分析哲学的观点看美学基本问题[J];东吴学术;2012年04期
2 李志宏;美本质研究将怎样终结——再论“美是什么”是伪命题[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01期
3 张玉能;张弓;;为什么“美的本质”不是伪命题?[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年05期
4 李志宏;张红梅;;根源性美学歧误匡正:“美”字不是“美”——兼向张玉能先生及实践美学谱系请教[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年05期
5 董志强;“美的本质”问题的现代转换[J];文史哲;2002年05期
6 袁毓林;词类范畴的家族相似性[J];中国社会科学;1995年01期
7 祁志祥;;“美学”是“审美学”吗?[J];哲学动态;2012年09期
8 张践明;黄信;;“历史”与“逻辑”关系的两种表述[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大友;政治本体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2 杨竞业;人的本质的多维哲学反思——以“经验的预设”与“预设的经验”为路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3 段勇;涂效华;;略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发展与创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4 税尚军;;正视问题 突出重点 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S1期
5 周智健;徐刚;;保障农民主体地位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6 王浩斌;王飞南;;试论政治伦理化的底线、限度及其超越——市民社会的制度生态诉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7 邓宏烈;;论康德哲学的批判精神[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8 李银兵;;浅析马克思自由观的科学含义、基本特点和基本内容[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9 白立强;;唯物史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10 胡丰顺;;略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四个坚定不移”的辩证关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炳林;;思想争鸣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颜杰峰;;党内民主建设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李怀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4 王淑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基本问题研究[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5 杨生平;;新中国60年我国意识形态理论回顾与反思[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6 陈明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共和国的灵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7 乔旋;;浅析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形象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8 赵春明;;改革: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9 吴群芳;;和谐社会视野下公民均衡利益表达中的政府职能[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10 仰海峰;;表象体系、主体幻觉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职能——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探析[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建军;宋朝地方官员考核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徐佳;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中国濒危语言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魏晓红;乔治·艾略特小说的心理描写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唐树华;有些隐喻为什么不可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胡文辉;语言评价理论的价值哲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施佳胜;经典 阐释 翻译——《文心雕龙》英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原雪;二语/外语语境下的批判性阅读理论构建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三三;基于新农村视角下的农民宗教信仰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丁玲;武汉部属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参政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周荣;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农村女性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林冬妹;粤东黄狮村贫困人口生存状况及改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贾蓓;新世纪都市类报纸女性报道现状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6 韩家勤;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当代价值及其实现路径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7 路明;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机制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8 黄桂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机制构建[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9 孙春萌;奥运会开幕式多元文化及价值探讨[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10 孙德茹;和谐社会视阈下的公民道德建设[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朗;;美在意象——美学基本原理提要[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2 曹俊峰;;美学研究方法的过去与未来[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年05期
3 张法;;为什么美的本质是一个伪命题——从分析哲学的观点看美学基本问题[J];东吴学术;2012年04期
4 李志宏;“美是什么”命题辨伪──认知美学初论[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年02期
5 李志宏;美本质研究将怎样终结——再论“美是什么”是伪命题[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01期
6 王峰;;美学是一门错误的学科?——维特根斯坦对传统美学的批判及对新美学的启示[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7 姚文放;;“审美”概念的分析[J];求是学刊;2008年01期
8 杜学敏;;美学:概念与学科——“美学”面面观[J];人文杂志;2007年06期
9 王建疆;;是美学还是审美学?[J];社会科学战线;2008年06期
10 朱立元;;我为何走向实践存在论美学[J];文艺争鸣;2008年1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崇科;平淡上路:超越飞升与失落——中国当代美学批评的反思[J];中州学刊;2001年02期
2 赵奎英;“存在本体”与“生态视野”——试谈中国当代美学的前景与出路[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3 余开亮;中国当代美学发展研讨会综述[J];哲学动态;2004年07期
4 彭修银;;和谐社会语境中的中国当代美学[J];理论与创作;2007年05期
5 胡友峰;;中国当代美学方法论:误区与出路[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6 潘立勇;;走向休闲——中国当代美学不可或缺的现实指向[J];江苏社会科学;2008年04期
7 孔凡娟;;中国当代美学发展问题反思[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8 周传进;;中国当代美学的现状与未来[J];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09年06期
9 王汶成;;强化中国当代美学研究中的问题意识[J];贵州社会科学;2011年02期
10 代迅;;审美态度的恰当性:中国当代美学的自然美[J];社会科学战线;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成纪;;重新认识中国当代美学中的自然美问题[A];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2 王汶成;;中国当代美学研究中的现实关怀与问题意识[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08年卷)——理论创新时代:中国当代文论与审美文化的转型[C];2008年
3 蒋济永;;中国当代美学的资源与走向[A];东方丛刊(2000第4辑 总第三十四辑)[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政文;康德对二十世纪中国当代美学的主要影响[N];光明日报;2001年
2 ;“本体性否定”之下的“问题意识”[N];学习时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维山;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与中国当代美学[D];山东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晓文;中国当代美学新的学科生长点[D];山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杨东;中国当代美学高原上的两座坡峰[D];广西民族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3192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3192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