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验论美学批判
本文关键词:先验论美学批判 出处:《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先验论美学 德国古典美学 现象学美学 先验还原
【摘要】:由于受强大的先验逻辑的影响,国内学界对于现象学美学往往是遵循其自身的理论期许,进行转述性、应用性的研究。本文则尝试着对现象学美学进行批判。这种批判可以看作是以现象学美学为中心,对美学中的先验逻辑进行批判:也可以看作是在批判美学的先验逻辑的背景下,对现象学美学进行批判。本文认为,德国古典美学和现象学美学是先验论美学发展的两个阶段,应该在重新发掘两者间内在关联的基础上寻求批判的可能性。 本文包括三个部分:导论性的对德国古典美学的批判,作为全文主体的对现象学美学的批判以及结论部分。在第一部分中,,本文依次考察了康德、费希特和浪漫派、谢林、席勒以及黑格尔的美学思想;在第二部分中,本文以对胡塞尔现象学基本思想的评述开始,依次考察了胡塞尔、盖格尔、英伽登、杜夫海纳和海德格尔的现象学美学思想;在结论部分,本文以对胡塞尔“先验还原”概念的重新阐发,探求对美学的先验逻辑进行总批判的可能性。它包括“先验还原与文学批评”,“先验还原与艺术独创”,“先验还原与美学批判”三个章节。在全文的最后,本文提出“审美的还原”与“美学的还原”这对概念,试图引起进一步的思考。 本文认为,德国古典美学的主旨是在主客统一中解说美,而现象学美学则通过建立审美对象先验的自在性,使经验主体向先验主体提升。这都是使美——作为审美对象的意义——在获得其先验性的同时获得现实性。对此,本文的意见是:任何先验的和现实的意义都是特定的意义,都必须被当作意义的特定拟构来理解。也就是说,我们应该保持对意义的现象学态度。只有这样,才能批判性地建构经验与先验的关系,才能在探求意义的可能性的同时,使审美话语与批评话语在一个新的层面上沟通起来,从而为探求真正有独创性的意义铺平道路。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B83-06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中杰;;诗意蕴结的文化精神[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7期
2 范杰;;浅析“道家对个体生命的关怀”[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12期
3 袁茹;;论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德育渗透[J];蚌埠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4 敬海新;现象学话语的真理——海德格尔对传统真理观的诘难[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2年05期
5 李荣海,安玲;哲学的诗化征程[J];长白学刊;2004年04期
6 黄秀云;;基于会计伦理制度化的思考[J];财会通讯;2009年18期
7 代金平,曾维伦;论海德格尔的思维方式与真理观[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8 马友平;;批评即展现——本雅明艺术批评思想研究[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9 张奎志;;现代西方对“诗与哲学之争”的解构[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10 朱云;;典型意象:对新诗用典的一种考察[J];大众文艺;2010年2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袁张帆;;海德格尔存在论的语言观对思想政治教育语言的启示[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福海;论海德格尔的本源之思与诗性突围[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肖建喜;隐喻对针灸学经典理论建构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3 刘泽民;试论实践存在论的美学思考方式[D];复旦大学;2004年
4 钟华;思与诗的对话[D];四川大学;2004年
5 魏薇;小学阅读教学的生活体验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张震;理解的真理及其限度[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李淑霞;王安忆小说创作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苏鸿;迈向意义的世界[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傅松雪;美在生成:时间美学导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刘良初;课堂传播效果:研究的维度与理论的构建[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忠利;海德格尔艺术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熊毅;试论《老子》之“强”及其对当下的启示[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万发;生命、生态与形式之美的和谐交响[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黄放华;论盛唐山水田园诗的生态智慧[D];牡丹江师范学院;2011年
5 叶凌峰;澄明之境[D];中国美术学院;2011年
6 王秋生;从判断返归前判断[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冯惠玲;文学审美的“新世纪”想象[D];湖北民族学院;2011年
8 付丽霞;论王安忆小说中的类型化人物塑造及其审美意义[D];苏州大学;2011年
9 王庆生;西方自然价值观反思[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10 杜学敏;海德格尔的艺术创造之思[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3192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3192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