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庖丁解牛与《资本论》美学——关于脑力工作的“艺术性质”

发布时间:2017-12-22 13:59

  本文关键词:庖丁解牛与《资本论》美学——关于脑力工作的“艺术性质” 出处:《社会科学》2013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庖丁解牛 马克思 《资本论》 艺术性 脑力工作 工作美学


【摘要】:庖丁解牛活动符合《资本论》"劳动"范畴之义;庖丁解牛生涯的追求印证并超出了马克思关于手工业劳动具有"半艺术性"的评断;庖丁解牛劳动饱满的艺术性内涵鲜明折射出马克思"劳动异化"说的美学关怀。《资本论》批判劳动"异化"的同时也注意到其"转化"的另一面,后者集中表现于凝聚了科技新知的现代工艺学。庖丁作为传统手工业劳动的典范,其手工艺在"受到工业革命的侵袭"之际,也可能转化进入现代工艺学新天地。《资本论》"劳动"观聚焦于体力劳动,而与《资本论》本身创造性的脑力工作相歧异,由此提出以脑力工作为对象的"工作美学"(working aesthetics)论题。庖丁解牛作为比喻艺术法则的寓言,《资本论》作为创造性脑力工作的结晶,两者的互文比较有助于开拓"工作美学"新论域。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资本论》美学研究”(项目批准号:11BZW018)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A811;B83-0
【正文快照】: 马克思从事政治经济学研究伊始就提出:人类劳动理应“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①。《资本论》将古代手工业评断为“半艺术性”劳动,同时将机械时代失去“艺术性质”的劳动称为“异化劳动”②。这意味着劳动是否具有艺术性质,以及在何种程度上蕴涵艺术性,既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区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陆晓光;;马克思美学视阈中的“汉特医师”们——重读《资本论》[J];社会科学;2008年04期

2 章斌;劳动美学引论[J];学术界;1989年02期

3 陆晓光;;《资本论》的自然科学类比——关于马克思科学精神[J];社会科学;2010年10期

4 庞朴;解牛之解[J];学术月刊;1994年03期

5 陆晓光;;“艺术很接近手工业”——关于黑格尔一个美学命题[J];艺术百家;2009年01期

6 陆晓光;;“庖丁解牛”美学新论[J];艺术百家;2010年02期

7 陈峗;;论“庖丁解牛”[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沈天水;;论冯梦龙的“情教”说[J];蒲松龄研究;2008年04期

2 郑春元;;《聊斋志异》中仙人小说的喜剧色彩[J];蒲松龄研究;2012年01期

3 谭大友;政治本体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4 杨竞业;人的本质的多维哲学反思——以“经验的预设”与“预设的经验”为路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5 段勇;涂效华;;略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发展与创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6 税尚军;;正视问题 突出重点 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S1期

7 周智健;徐刚;;保障农民主体地位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8 王浩斌;王飞南;;试论政治伦理化的底线、限度及其超越——市民社会的制度生态诉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9 邓宏烈;;论康德哲学的批判精神[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10 李银兵;;浅析马克思自由观的科学含义、基本特点和基本内容[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玉锁;;《管子》的成人命题:既仁且智,是谓成人[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1年年会暨全国第六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1年

2 顾晓伟;;历史学的中庸之道:融通“历史解释”与“历史表现”的尝试——重思“亨佩尔-德雷论战”的现代意义[A];第八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3 王炳林;;思想争鸣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4 颜杰峰;;党内民主建设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5 李怀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6 王淑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基本问题研究[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7 杨生平;;新中国60年我国意识形态理论回顾与反思[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8 陈明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共和国的灵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9 乔旋;;浅析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形象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10 赵春明;;改革: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建军;宋朝地方官员考核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徐佳;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中国濒危语言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胡雪梅;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三三;基于新农村视角下的农民宗教信仰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丁玲;武汉部属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参政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周荣;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农村女性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林冬妹;粤东黄狮村贫困人口生存状况及改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贾蓓;新世纪都市类报纸女性报道现状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6 韩家勤;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当代价值及其实现路径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7 路明;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机制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8 黄桂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机制构建[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9 孙春萌;奥运会开幕式多元文化及价值探讨[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10 孙德茹;和谐社会视阈下的公民道德建设[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田小中;覃君;;“庖丁解牛”新解[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2 陆晓光;;马克思美学视阈中的“汉特医师”们——重读《资本论》[J];社会科学;2008年04期

3 庞朴;解牛之解[J];学术月刊;1994年03期

4 陆晓光;;“艺术很接近手工业”——关于黑格尔一个美学命题[J];艺术百家;2009年01期

5 陈峗;;“浑沌之死”与“轴心时代”中国思想的基本问题[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陶冶我;对“人的自我异化”的理解[J];文史哲;1962年05期

2 刘大新;;美和“美的规律”是劳动创造的吗?——兼谈对马克思《手稿》的理解[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02期

3 章建刚;理解马克思的一次积极尝试——读朱立元《历史与美学之谜的求解》[J];学术月刊;1995年05期

4 庄锡华;美学享受与精神启示:论马克思主义人的美学生成观[J];学海;1997年06期

5 曹俊峰;;论马克思“美的规律”的适用范围[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6 冀志强;;寻找被遮蔽的美学精神——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美学解读[J];衡水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7 陈望衡;马克思“美的规律”说初探——学习马克思《经济学——哲学手稿》札记之一[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02期

8 ;名人谈美[J];妇女生活;1982年06期

9 虞频频;马克思论美感的社会性——《经济学——哲学手稿》学习札记[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年01期

10 志民;关于马克思美学思想的几个问题——与蔡仪同志商榷[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邹其昌;;美学与知识经济时代[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2 齐大卫;;“最大的美”——世纪“审美之维”[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3 张伟;;类美学论纲[A];中华美学学会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徐书城;;《美学大纲·序》[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5 陈晓春;熊良智;;从中国传统本然美学看实践美学[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6 王济民;;毛泽东的审美趣味[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七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1992年

7 周怡;;复归意识·山水审美及其文化解释[A];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8 ;生态美学的几个问题[A];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9 严春友;;论实践美学的理论缺陷[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上卷)[C];2009年

10 潘必新;;美,自由的生命表现之花——马克思美学思想新探[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高建平;“和谐美”思想的发展与当代中国美学的选择[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2 钱竞;一位在左翼营垒中具有独立个性的美学家[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3 蔚志建;“继续”美育与和谐社会[N];光明日报;2005年

4 白兰;魅力哲学[N];内蒙古日报(汉);2005年

5 刘晓燕;作为马克思后学的阿多诺[N];中华读书报;2002年

6 高建平;“和谐美”思想与社会理想[N];人民政协报;2007年

7 中共山西省委常委、太原市委书记 申维辰;构建时代之美[N];光明日报;2008年

8 黄力之;审美抗御“物欲症”[N];人民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长庚;马克思的感性理论与美学问题[D];复旦大学;2004年

2 张正江;中华人民共和国美育的命运[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华强;走向美的生活[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2 李琳;审美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王进;自我的转化与审美主体的生成[D];贵州大学;2006年

4 袁志准;日常存在与审美灵境[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5 刘樝;商品的审美价值论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6 王芳;论马尔库塞的解放美学[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7 顾颉;多重叠合的审美幻象的生产机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8 马冰初;席勒美育思想的发展及其现实意义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9 李倩;简论李泽厚的美学思想[D];新疆大学;2009年

10 刘汉芸;从人性和谐美论席勒活的形象美学[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3197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3197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2f9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