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美学思想中的“境界”含义溯源
本文关键词:古代美学思想中的“境界”含义溯源 出处:《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境界"是古代美学中的核心概念,在现代语境中,它往往被视为与"意境"同义。然而在古代,"境界"比"意境"更具丰富内涵,通过追溯"境界"概念的起源与演变,可以总结出这样四个主要含义:第一,既指国土边界又指抽象的边界本身;第二,它指空间上的领域;第三,在佛学中指与心识关联的对象,可以引申为现象学意义上的境域;第四,指人所达到的精神层次。因此,"境界"所体现的正是各种精神层次中所观照的现象,不分主客,它将为境界论美学提供新的可能性。
【作者单位】: 江苏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分类号】:B83-0
【正文快照】: 自王国维使用“境界”概念论词以来“,境界”已经成为最为重要的美学概念之一,然而一个被忽略的事实是它的这种重要性跟它与“意境”一词的关联分不开,也就是说它常常作为“意境”概念的前身而被提及“,境界”由于其指谓不明而逐渐丧失了它的使用价值,而为义界更为明确的“意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文勋;佛学对我国古代美学的影响[J];思想战线;1985年04期
2 张贞林 ,马广先;关于“境界”的哲学思考[J];殷都学刊;1993年02期
3 刘正国;;虚实本质及形态的美学思辨[J];武汉教育学院学报;1996年01期
4 黄有东;郭岸;;略论20世纪“境界”美学范畴向文化美学的靠拢[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5 薛富兴;感兴·意象·境界——试论美感的三阶段、三次第[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6 张泽鸿;周畅;;“游”与嵇康美学[J];西安外事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7 于晴;徐大威;;自然的哲理化与虚实相生之“境界”的生成[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8 张威;;审美之“境”源考[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06期
9 栾芳;;审美“物化”的三重境界浅说[J];东岳论丛;2008年01期
10 姜巍;;生命的律动——宗白华的美学思想[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陈宪年;;走向综合、融通的新世纪中国美学(纲要)[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2 胡家祥;;中华文化讲求生态美的哲学基础[A];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3 潘立勇;;本体工夫论与阳明心学美学[A];中国哲学史学会2004年年会暨中国传统哲学当代价值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刘悦笛;;从美学“在中国"到“中国的”美学——一段西学东渐和本土创建的历史[A];美学在中国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遵沂;境界向往中的哲思与审美[N];人民日报;2004年
2 张保振;美无疆界[N];学习时报;2007年
3 潘杰;以水为美——人类独有的审美情怀[N];中国水利报;2006年
4 徐州师范大学校长 徐放鸣邋教授;儒家经典中的审美智慧[N];新华日报;2007年
5 张海波;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哪些道德和人格教育资源[N];中国教育报;2004年
6 毛洪安;儒家思想的美学观[N];大众科技报;2002年
7 赵涛;大境界有大智慧:审美视域中的科学[N];光明日报;2004年
8 盐城市亭湖区新兴中学 徐玉之;浅论美学中和谐美在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N];江苏经济报;2005年
9 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陈小野;科学思维 (下篇)[N];科技日报;2005年
10 郑勤砚;对话哲学对美术教育的启示[N];文艺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刘泽民;试论实践存在论的美学思考方式[D];复旦大学;2004年
2 张传友;清代实学美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3 韩振华;王船山美学基础[D];复旦大学;2007年
4 张志国;审美的观念——以胡塞尔现象学为始基[D];山东大学;2010年
5 潘立勇;本体工夫论与阳明心学美学[D];复旦大学;2003年
6 邓莹辉;两宋理学美学之形成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慧;克尔凯郭尔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周清平;语言视域中的审美境界[D];贵州师范大学;2003年
3 牟音昊;试论佛教对中国传统美学的几点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4 赖永兵;论庄子的生命美学思想[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5 吴海伦;观:中国传统的审美方式[D];武汉大学;2005年
6 裴昌胜;道家自然范畴的美学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7 蒋金华;论中国古典审美精神[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8 陆永胜;道德与审美的圆融境界[D];贵州大学;2008年
9 蔺熙民;生命节奏——宗白华美学的形上感型[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10 姚菲;论美的佛性与魔性[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3198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3198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