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德格尔美学思想中的神学意蕴
发布时间:2017-12-22 15:15
本文关键词:海德格尔美学思想中的神学意蕴 出处:《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 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1889—1976)是20世纪杰出的思想家,它的美学思想得到了一致的肯定和广泛的研究。但是时至今日,学界对海德格尔美学思想中的神学意蕴一直缺乏关注,研究者很少从神学的视角来研究海德格尔美学。现象学与解释学的维度是西方美学界评价海德格尔的一般视角,该维度着重于描述海德格尔的美学思想是如何运行在现象学与解释学之间,但是却忽视了海德格尔美学思想与一般现象学和解释学的分离与差异。国内对海德格尔美学思想的研究,大多从美学的逻辑理路入手,总体上还处于一般性阐释阶段,对海德格尔美学思想的真正切入及深刻把握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本文尝试从神学的视角,重新审视海德格尔美学思想,以期可以彰显海德格尔美学的特点,进而深化对海德格尔美学实质的理解。 本文所讲的海德格尔美学思想中的神学意蕴并非出于传统神学的神学本位立场,而是由于海德格尔消解了传统主体论,使人与世界本原合一,从而使其美学具有了与神学相接近的内容和特质。“神学与美学”是一个不同于“神学美学”的论域。前者是人文科学研究,后者却必须至少保持最低限度的信仰态度。美学对于神学美学进而对于神学的兴趣,乃是基于审美与信仰这两种人性高级精神形态的相近相仿的比较意义;从精神史与思想史角度看,则是在人类心性情趣从古代转型为现代后,导致宗教与审美所发生的新的深层关系:这种关系不仅指古今嬗替与交接,而且是指,当宗教与审美面对共同的价值虚无主义与消费享乐主潮时的彼此援引渗透。总而言之,“神学与美学”课题的时代背景,乃是美学与神学在反省现代性与重建现代精神这一历史平台上的空前接近与相互吸引。美学的现代性演变趋势乃是背离信仰或非精神化。正是这一趋势,迫使美学依靠分析技术混合艺术学维持边缘化的学科局面。从而,神学美学乃至神学成为沉迷于“肉欲美学”的时尚解毒剂,也成为美学恢复自身固有向上精神维度的积极资源。海德格尔美学思想中的神学意蕴是对美学下行的更正,对于现代美学具有重要的建设意义。 本文除引言和结论部分外,共有三章,主要研究海德格尔美学思想中的神学意蕴及其对现代社会的意义。一方面,意在通过对海德格尔美学思想中的神学意蕴的把握,以便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海德格尔美学思想的实质;另一方面,通过对海德格尔美学思想中的神学意蕴的分析,凸显出海德格尔美学思想对现代社会所产生的重要的启示作用。本文的引言部分主要介绍论文的选题意义、研究目的,以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研究成果。本文的第一章主要论述海德格尔存在论哲学中的神学维度。“倾听”、“期盼”、“澄明”、“畏”等具有神学色彩的术语在海德格尔那里是至关重要的概念,渗破这些术语,才能领会海德格尔关于美、诗、艺术的见解。这为进一步分析海德格尔美学思想中的神学意蕴奠定了重要的哲学基础。第二章是本文的主体部分,主要分析海德格尔美学思想中的神学意蕴。海德格尔美学思想主要在三个方面与神学相汇通:一、美是神/存在/真理的光辉,美的本质存在却不可以言说;二、诗是艺术的核心,它是神/存在/真理的词语性创建;三、在艺术的美中,我们与神/存在/真理相遇。“人在大地上诗意地栖居”是海德格尔美学思想中的神学意蕴最好的概括。所谓诗意,就是处于自身的无蔽的澄明之中,居于神/存在/真理的关联中。第三章主要阐述海德格尔美学思想中的神学意蕴对现代社会的意义:海德格尔通过消解传统的主体论,使得人与世界的本原合一,在他所创造的天地神人的神圣空间中,“无家可归”的现代人找到了“诗意栖居”的住所。这对虚无主义与美学的感性化、技术与艺术的关系、家园的丧失等现代性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本文的结论部分对全文进行归纳总结,指出海德格尔的美学思想,既表达了神性,亦充满了人情。它具有神学的意蕴,但是同时也是人道的、人本的,有着深深的人文关怀。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B8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范玉刚;美是存在真理的闪光——海德格尔美的意蕴追问[J];人文杂志;2004年01期
2 苏宏斌;;诗·语言·神圣——海德格尔诗学的超验之维[J];人文杂志;2006年05期
3 程志敏;诗性智慧的本体阐扬[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本文编号:13199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3199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