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问题到重构设想
本文关键词:从问题到重构设想 出处:《群文天地》2013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鉴于实践美学和后实践美学的启示和缺陷,我从实践美学的"审美关系"和后实践美学,主要是杨春时先生所主张的"主体间性"的理论观点出发,尝试效法原始思维和宗教思维模式来建构美学体系,以期能够弥补实践美学和后实践美学的缺憾。
【作者单位】: 山东师范大学研究生学院文学院;
【分类号】:B83-0
【正文快照】: 纵观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的论争,笔者认为它们只是从两个不同的向度对美学所进行的思考,它们都蕴含着巨大的理论意义。鉴于实践美学和后实践美学的启示和缺陷,笔者将从实践美学的“审美关系”和后实践美学,主要是杨春时先生所提出的“主体间性”理论出发,尝试效法原始思维和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章辉;;话语实践论和起源本质论批判[J];甘肃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李丕显;;后实践美学析疑[A];时代与思潮(7)——20世纪末的文化审视[C];2000年
2 唐圣;;论美学的边界[A];“和谐社会中的美学与高校美学教育”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张奎志;;体验美学:当代美学的一种可行性选择[A];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4 戴冠青;陈志超;;“主体间性”美学理论对中国美学发展的意义[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陆扬;;关于后现代美学[A];中华美学学会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索松华;;美学是研究审美现象的科学——兼论“生活美学”的合法性建构[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刘成纪;;重新认识中国当代美学中的自然美问题[A];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张法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王国维:以美学接引传统[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李啸;“意识到生态之美,是人类的第二次觉醒”[N];衢州日报;2011年
3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 张法 章辉;追问美的真相[N];社会科学报;2003年
4 刘士林;生命美学:世纪之交的美学新收获[N];光明日报;2000年
5 弗雷德里克·詹姆逊;“当前时代的倒退”[N];中华读书报;2002年
6 杨春时;中国美学的主体间性转向[N];光明日报;2005年
7 魏德东;《敬畏生命》与生命伦理学[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刘广新;李泽厚美学思想述评[D];浙江大学;2006年
2 黄健云;“特殊”与美感[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3 周维山;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与中国当代美学[D];山东大学;2007年
4 陈雪梅;审美超越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5 江冬梅;生命·艺术·直觉[D];西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业明;对美学中“实践”的探讨[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黎祥伦;论审美超越的价值取向[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曹秋月;审美超越浅论[D];山东大学;2008年
4 贺丽;实践美学论争的历史考察及其哲学反思[D];黑龙江大学;2007年
5 李芳;二维视野中的蒋孔阳美学[D];南昌大学;2007年
6 郭玉生;欧洲中世纪美学思想个案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1年
7 贺季方;实践美学:历史选择与现实命运[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8 赵婷;生态美学研究的现状、问题与出路[D];兰州大学;2007年
9 贾凡;马克思实践生存论与当代生存美学的发展进路[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10 梁玉水;实践美学与认知美学作为科学研究纲领——拉卡托斯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与当代中国美学状况阐释[D];吉林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3219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3219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