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美学发展的四大转折
本文关键词:环境美学发展的四大转折 出处:《哲学动态》2015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环境美学实现了由早期建构期向全面发展期的学科跨越。在这一进程中,环境美学的研究路径经历了由实践先行到理论与实践的深度结合的转折,研究对象经历了由自然环境到人类环境的转折,研究立场经历了由环境关注到环境关怀的转折,研究目标经历了由环境宜居到环境乐居的转折。上述四大转折有效促成了环境美学学科的纵深发展,也鲜明地表征了其研究轨迹的与时俱进。
【作者单位】: 中南大学文学院;
【基金】:2010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环境美学的理论建构与实践价值研究”(10CZW008) 2013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古代环境美学史研究”(13&ZD072)子课题“清代的环境美学” 2011年度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生态文明视域中的中国环境美学发展研究”(11YBA330) 中南大学教师发展基金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B834.2
【正文快照】: 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环境问题的不断凸显,西方国家环境运动日趋高涨。环境的美学价值日益引发了研究者和公众的普遍关注,环境美学应运而生,并经历了由早期建构期向全面发展期的学科跨越。在其学科发展进程中,环境美学在研究路径、对象、立场、目标等维度经历了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陈望衡;;环境美学的当代使命[J];学术月刊;2010年07期
2 赵玉;阿诺德·柏林特;;走出美学与“否定美学”的困惑——对话当代环境美学家阿诺德·柏林特[J];学术月刊;2011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健;;反思环境审美中的两种非人类中心主义倾向[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2 姜贵梅;贾丹丹;;生态批评视域下《圣经》中的生态书写研究——以《路得记》文本为例[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3 刘建峰;王桂玉;张晓萍;;基于旅游体验视角的旅游规划形式与内容的反思[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4年02期
4 覃美静;;精神家园与现实乐土——罗尔斯顿与伯林特生态美学思想之评析[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年04期
5 于冰沁;田舒;杨辉;车生泉;;新世纪美学运动与西方近现代风景园林美学的范式转向[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6 覃美静;莫国芳;;中越《金云翘传》中的“天人合一”生态美学思想[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10期
7 许哲娜;;环境美学视域下的运河景观改造与生态城市建设——以天津为例[J];城市;2014年07期
8 郭亚红;;“否定美学”视域下的环境宜居城市理论研究[J];城市地理;2014年12期
9 程相占;;环境美学的理论创新与美学的三重转向[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1期
10 李飞;;中国古代自然概念与Nature关系之再检讨——以《周易正义》为个案[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吴明霞;;景观概念的演变及其学科发展[A];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分会第28届年会暨贵州织金洞国家地质公园建设与旅游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2 杨斌;陈晓键;;人居环境美学角度反思历史文化城市规划[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8 城市文化)[C];2014年
3 张进;;物质性、活态空间、地方意识与天气美学[A];第三届海峡两岸生态文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陈学谦;诺贝尔文学奖美国获奖作家作品之环境伦理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2 杨昱;“游”:魏晋山水审美内涵研究[D];西南大学;2014年
3 宋艳霞;阿诺德·伯林特审美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4 沙凯;苏珊·朗格符号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5 常兵;当代西方景观审美范式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6 张健;大地艺术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7 张惠青;可持续能源景观审美创作范式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秀龙;基于GIS的京沪高速铁路景观环境影响评价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2 孔维双;城市生活品质的审美之维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
3 张东明;城市高速铁路两侧绿化景观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年
4 史建成;当代环境审美模式探究[D];中南大学;2013年
5 方美清;农田景观设计构想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3年
6 岳芬;城市与自然[D];海南大学;2014年
7 郝晓红;杜威自然审美观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8 张婷;环境美学视域下的龙门阁景区景观设计研究[D];西北大学;2014年
9 何丽姣;“融入野地”的绿色遥思[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10 袁晓军;海口城市家具人性化设计研究[D];海南大学;201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国雄;;环境美学的建构性考察[J];贵州社会科学;2010年06期
2 陈望衡;;试论农业审美愿景——新农村建设与环境美学[J];江淮论坛;2012年02期
3 聂春华;;试论环境美学中的身体问题[J];中州学刊;2012年05期
4 杨兆三;;满架蔷薇一院香——环境美学漫笔[J];中国花卉盆景;1985年02期
5 陈望衡;;环境美学是什么?[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6 N.费希尔,刘可欣;从美育到环境美学[J];国外社会科学;2000年04期
7 赵冬初,李连英;隐逸文化对中国古代环境美学的贡献[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8 王卫东;环境美学的学科定位[J];民族艺术研究;2004年04期
9 彭锋;环境美学的兴起与自然美的难题[J];哲学动态;2005年06期
10 陈李波;;环境美学研究的新维度[J];理论月刊;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陈望衡;;培植一种环境美学[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2 李丽;唐猛;;环境美学视域下的城镇化建设[A];2014年8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蒋劲松;环境美学:不仅仅是审美之学[N];中华读书报;2006年
2 王希;环境美:用感官去体验,还是用理性去分析?[N];中华读书报;2006年
3 刘蓓;西方环境美学理论[N];文艺报;2004年
4 王希;美,很远,又很近[N];中华读书报;2006年
5 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 赵秀福;天地有大美[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文臣;当代西方环境美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赵擎昊;论环境美学与当代人的生存境遇[D];长春理工大学;2007年
2 范昌丽;秦汉环境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张馨尹;艾伦·卡尔松环境美学思想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3年
4 张露;“在场”审美经验下的场所营造方式初探[D];中国美术学院;2009年
5 张婷;环境美学视域下的龙门阁景区景观设计研究[D];西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3223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3223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