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道友信伦理美学关于技术关联的批判
本文关键词:今道友信伦理美学关于技术关联的批判 出处:《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今道友信在对现代社会的伦理考察中指出现代科学技术已成为人的一种生存环境,这就是技术关联。现代社会艺术及其活动的变异有其内在发生机理,即技术关联与人更紧密地接近,产生新的抽象和新的舍象,这是与过去相异的一个新的外在世界对人内在世界的影响。由科学技术所催生的新的神话与艺术的变异,都说明着在现代技术关联环境中所发生的人的意识结构的异化。面对现代人亲近虚拟、远离真实,在新的神话中找寻现实人生内容的生存境况,今道友信的美学便由形而上的思辨转向伦理的批判。
【作者单位】: 黑龙江省教育学院;
【基金】: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课题重点项目(12A088)
【分类号】:B83-05
【正文快照】: 今道友信在对现代社会的伦理考察中指出现代科学技术已成为人的一种生存环境,这就是技术关联,“科学技术维持着工具本性并相互关联,成为‘技术关联’这样一种环境,并与自然环境并立”[1](P272),他由此对现代社会行为逻辑结构的逆转告诫为,如果只以技术手段为大前提去考量行为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占伟;;视觉霸权反思与多重审美感知重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2 林颐;;“自我”的两个维度——读丹尼尔·贝尔《社群主义及其批评者》[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3 冯正强;;个性的解释学张力——从康德的天才论美学到施莱尔马赫的普遍解释学[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4 张公善;海德格尔美学的历史地位及当代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5 李霞;论儒道生命观的理性精神及其历史影响[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6 黄颖;;文学形态与媒介变革——对网络文学的检视与评估[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7 王列生;主体缺席的概念晚餐——关于当代文学批评失态的一种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1998年04期
8 方军;海德格尔的真理观——兼谈一种思维方式的革命[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9 杨丽萍;;论教师实践知识及其彰显[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10 胡沫;张加明;;走在生存向存在途中的人的意义世界[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程光炜;;一个被重构的“西方”——从“现代西方学术文库”看八十年代的知识范式[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2 廖全京;;存在之镜与幻想之镜——读阿来长篇小说《尘埃落定》[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3 李杨;;具体性的追寻——读马尔库塞《历史唯物主义现象学论稿》[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4 胡蓓蓓;;结构与圈层:媒介文化视域中流动的“话语空间”——从“黄山门”事件进展引发的思考[A];中国传媒大学第五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何强;;道德资源整合与网络道德建设[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6 李义天;;运气究竟有多重要?——美德伦理视野中的运气问题研究[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7 代峰;;论康德的尊严观[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8 刘月岭;;康德意志自由的三重境界[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9 赵祥禄;;“仁”与“绝对命令”——孔子与康德的道德人生观比较研究[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10 邓俭;;自我生存之“无”的突破——解读《野草》中的存在之思[A];鲁迅与“左联”——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娟;理论旅行:吸收与变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张美宏;生生之道与圣人气象:北宋五子万物一体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刘义;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研究:概念、历史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靳宝;批判哲学的现象学批判[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陈丽琴;制度分析框架下的女县长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7 朱新春;莱布尼茨自然有机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8 吴舜立;自然审美:川端康成的文学世界[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刘宇;从臣民到公民[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刘军政;中国古代词学批评方法论[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宋明珠;米兰·昆德拉小说叙事形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石实;隐秘的参与[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梁爽;黑龙江省动漫产业发展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于海霞;主体间性视域下高校德育主体间矛盾的消解[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惠;中国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王健;雅克·拉康的文学伦理学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张晓媚;中美媒体对中国在金融危机中经济角色的建构[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石岩;SNS对人际传播的不良影响[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李军;侦查权下沉之检察监督制约模式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自秉;;论形式美[J];装饰;2008年01期
2 王圣松;;再识清初“四王”[J];河南教育(高校版);2006年10期
3 游光霖;;没有疆界的蓝图——08’福建中外画家抽象作品邀请展作品选登[J];艺苑;2008年06期
4 仇永佳;周美玉;郭明;;汉字文化与设计[J];商场现代化;2010年04期
5 金竹青;心中的歌——刘华明的陶塑艺术[J];美术;1989年03期
6 朱寿兴;神韵、神话与自然及艺术的美[J];民族艺术研究;2003年05期
7 刘迎九;谈我国传统艺术中的抽象因素[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8 樊锦鑫;形的哲学的败退与美的学问的构想──今道友信美学思想札记[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4期
9 杨幼梅;反映的现实与现实的反映——浅谈解读绘画艺术的抽象性[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04年01期
10 Madder;;慢门拍抽象[J];影像视觉;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谢志坚;;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课堂调控艺术[A];信息技术环境构建与教学应用[C];2009年
2 鲍玮;;古建筑柱础考略[A];中国营造学社建社80周年纪念活动暨营造技术的保护与更新学术论坛会刊[C];2009年
3 卢俊;彭运石;;数学思维—思维研究中的“裂脑人”[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胡阔心;;“美人痣”与批评艺术[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5 浦春雄;;调节课堂气氛的艺术[A];校园文学编辑部写作教学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罗选民;;文化传播与翻译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7 梁秀芬;;谈谈班主任工作中的“无声艺术”[A];广西新时期班主任工作论坛论文集[C];2008年
8 幸建华;;稿件处理的艺术[A];湖北省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2008年论文集[C];2008年
9 胡鸿影;;浅析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艺术[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7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一)[C];2007年
10 江玉萍;;政治课堂教学中巧用“空白”[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关耳;北京小学生参加艺术培训情况调查分析[N];中国文化报;2000年
2 那国毅;管理是艺术[N];国际商报;2001年
3 段共生;讲究“抓”的艺术[N];解放军报;2002年
4 本报记者 陈辉 实习生 陈静;艺术如何表现科学[N];科技日报;2001年
5 景素奇;变处罚为激励的艺术[N];中国煤炭报;2001年
6 明德;艺术化了的“生活的艺术”[N];人民法院报;2001年
7 本报评论员;艺术的盛会 人民的节日[N];人民日报;2000年
8 刘蓉林(北京大学艺术系);艺术这个汉堡[N];中国图书商报;2002年
9 花建(作者为上海社科院上海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呼唤更多的艺术社区[N];文汇报;2002年
10 张东;艺术的特征是激情[N];解放军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龙云;今道友信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政文;批判哲学框架中的康德美学研究[D];山东大学;2003年
3 张伟;艺术精神的本体论阐释[D];吉林大学;2002年
4 林志远;艺术设计学科特征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5 刘亮;晚唐乐府诗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6 罗燕萍;宋词与园林[D];苏州大学;2006年
7 滕志朋;画者:原天地人生之道[D];暨南大学;2006年
8 鲁克兵;杜甫与佛教关系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9 陈于书;20世纪中国家具艺术风格解读[D];南京林业大学;2008年
10 张晚林;徐复观艺术诠释体系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甜甜;今道友信美学思想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2 何晓静;今道有信美学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3 张伟;现代主义设计探源[D];河北大学;2005年
4 郝雪鹏;艺术与商业的互动[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5 徐斌;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思想转化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5年
6 赵晨洋;生态主义影响下的现代景观设计[D];南京林业大学;2005年
7 杨林;论艺术的身体性本源[D];武汉大学;2005年
8 罗小娟;艺术高职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张宏志;从《永别了,武器》中读海明威的艺术风格[D];内蒙古大学;2005年
10 柳宇新;科技的进步与艺术的发展[D];山东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3274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3274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