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先秦儒道美学思想中的“大”美

发布时间:2017-12-24 11:21

  本文关键词:先秦儒道美学思想中的“大”美 出处:《安徽大学》200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儒家 道家 “大” 美学


【摘要】: 中国古典美学与西方美学相比,具有极大的特殊性,它是由丰富的审美范畴和审美命题构成的,而中国美学就是随着这些范畴、命题的出现、发展、演变而不断前行的。中国古典美学思想中,“大”的范畴出现得很早,《左传》在关于季札观礼的记载中就已经用“大”来评论音乐和舞蹈。可以说在先秦,具备了美学意味“大”就已经作为审美范畴出现在一些美学评论中。 在先秦美学思想中,,儒家和道家都有对“大”美的论述,不过,由于受到儒家和道家哲学思想的影响,这两个学派中的“大”美涵义有所区别。从老子的“大道至美”,孔子的“唯天唯大”,到庄子的“天地有大美”,孟子的“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以及荀子的“其美始大”,“大”的内涵一直在不断地深化发展。 那么儒家、道家所提出的“大”的范畴之间有没有联系和差异呢?孔子在“大哉尧之为君”中所说的“大”首先是一个道德范畴,因为在这里,孔子在赞扬尧之为君,明显是从道德修养和事业成就的角度着眼的。孟子继承了孔子的“仁”学思想,他的“大”主要是对人格美的赞扬。在道家哲学中,“道”和“德”是紧密联系的,甚至是等同的,而庄子的“天地有大美”的“大”是“道”的体现。从这个角度来说,儒家和道家所说的“大”有一定的联系。 但是,孔子所说的尧的“大”是效法天的“大”,因为孔子所说的“天”并不是自然界的“天”,而是有意志、有道德属性的人格神,所以他的“大”就带有了天命论色彩。但道家哲学是否定天命论的,道家创始人老子就已经用“道”否定了有意志的“天”。庄子哲学也继承这一观点。因此,道家思想中的“大”与儒家思想中的“大”涵义并不相同。 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大”的范畴与西方美学中的“崇高”或中国美学中的“壮美”非常容易混淆,“大”在内涵和表现上与西方的“崇高”范畴是不同的,虽然审美对象都具有超过一般的体积、数量或力量,但儒家美学的“大”包含了道德的因素,不表现“崇高”那种矛盾对立的状态,道家美学的“大”则是“大道”的体现,反映绝对自由的境界,它所引起的审美愉悦中没有“崇高”所伴随的恐怖和痛感。所以,中国古典美学中“大”的范畴与西方美学中“崇高”范畴是两个不同的审美范畴。庄子美学中的“大”美接近于“壮美”范畴,但“大”体现“道”自然无为的根本特性,要达到一种绝对自由的境界,这一点,在“壮美”的内涵中是不存在的。 “大”对于后世审美观念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历朝歌功颂德的文学作品和皇家建筑园林都受到儒家的“大”的影响,用气势恢弘和壮观场面来表现统治者的人格修养和伟大功绩,但由于儒家的“大”过于强调审美对象的伦理道德水平,使得“大”美的发展受到一定的约束,对后世产生的影响不是很大。而道家庄子对“大美”即无限之美的肯定和赞颂跳出了伦理学范畴,强调突破限制,自由无限的美,更适合艺术这种创造性思维活动,因而对中华民族的审美意识和中国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B8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熊刚;;论《绿衣》、《葛生》对中国古代悼亡诗的影响[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2 陆建华;荀子礼法关系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3 汤兵;论陶渊明的人格美[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4 夏娃,丁鹏华;论中国古典园林的传统特质[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5期

5 于川;《吕氏春秋》美在“中和”思想浅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6 王念东;气韵与文气辨[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7 石云孙;女性世界的展示——女部字抉微[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8 刘刚;宋玉赋——《高唐》、《神女》二三考[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9 李静;略论“以文为词”[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10 魏义霞;;中西语言哲学的不同特征——兼论先秦语言哲学的盛行[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姜照君;陈清;;科学传播的“边缘化”[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2 苏庆红;;“馘”之音辨——从《庄子今注今译》“黄馘”之音义说起[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于长英;;明代霞帔及其文官补子纹样考释[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葛力力;;字词辨析二题[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曾腊梅;;称谓词“奴”的变迁[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金松姬;;张衡赋与庄子的自适思想[A];先秦两汉文学论集[C];2004年

7 何国瑞;;《讲话》中的文艺学基本原理[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六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成立1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0年

8 李应龙;;文化美学视野与中西方古典美学批判[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三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50年来文艺发展道路与21世纪文艺发展走向学术年会论文集汇编[C];2000年

9 沈心敏;王之栎;刘雨川;;试议摩擦学的美[A];第七届全国摩擦学大会论文集(二)[C];2002年

10 李静;;东坡词,以壮美之笔写士大夫之思[A];纪念辛弃疾逝世8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云;西方前现代泛诗传统——以中国古代诗歌相关传统为参照系的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2 姜晓敏;略论西汉对犯罪的预防与惩治[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3 周武忠;理想家园[D];南京艺术学院;2001年

4 刘永红;诗筑的远离[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5 胡莲玉;型世言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6 闫月珍;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批评研究的进程[D];暨南大学;2002年

7 周文德;《孟子》单音节实词同义词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8 崔莉萍;李方膺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2年

9 李晓春;天命之性与气质之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10 戴兆国;孟子德性伦理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范海玉;刘长卿五言律诗研究[D];河北大学;2000年

2 万德凯;杜诗中的民俗文化因素研究[D];河北大学;2000年

3 张胜利;论文学的宇宙境界[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4 黄亚卓;陆机诗歌美学风格论[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5 吴永强;论庄子的人生观教育思想[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6 刘洁;神理与诗情——论船山诗学的超越本质[D];辽宁师范大学;2001年

7 齐凌云;审美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1年

8 邱嵘;我国近代美育思想及其启示[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9 郑勤砚;师徒传承美术教育模式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10 唐兵;近百年中国美育观念演变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13281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3281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e86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