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来自生活中的美学艺术

发布时间:2017-12-25 00:39

  本文关键词:来自生活中的美学艺术 出处:《美与时代(下)》2014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美学 崇高 心理距离 审美 移情


【摘要】:美学是什么?各个历史时期的人们对其定义不尽相同,对其感知也不同。从古希腊罗马时期美学的雏形到后来的18世纪及20世纪初的各个流派学说的成形,莫不如此。而美学与我们日常生活之间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生活中的自然之美、艺术之美和人格之美,充斥和围绕在我们的身边,美对于我们的生活的意义,不仅仅是解除了我们生活中的精神负担,更是具有将我们的身心引领到自由境地的神奇的力量。
【作者单位】: 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分类号】:B834
【正文快照】: 在各个历史时期,人们对美学的定义都不尽相同,从古希腊罗马时期开始就有了美学思想的萌芽,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对美及美学都有自己的看法。随着时代的变迁,关于美及美学西方几乎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观点,笔者认为这些都和当时的时代背景息息相关。姑且先不说康德与黑格尔等哲学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硕;;水彩的独特语言[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3期

2 金松林;;通俗化·本土化·生活化——当前美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新方向[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3 周黎隽;诗有画意——论现代视觉艺术对威廉·卡洛斯·威廉斯诗歌的影响[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4 何江宁;;“美学”何以可能——对鲍姆嘉通的“Aesthetica”及其相关概念的探析[J];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2008年04期

5 蔡洞峰;;论美育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和作用[J];毕节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6 焦杨;韩冰;;论高校体育教学中的美育功能[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2年01期

7 钟平艳;阳立兵;姚玉英;;《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内化困境及对策[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8 朱敏;;中国古代画论身体维度的隐喻与现代创意绘画的传承[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12期

9 宰政;;消费文化中艺术的悖论[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10 成联方;;从价值论原则看艺术作品的价值所在[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肖鑫;;“自律”启蒙的迟来与书法大众化背景下的受困[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8年

2 谢冠斌;;浅析外观设计专利中的功能性特征[A];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促进专利代理行业发展-2010年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年会暨首届知识产权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陈昌茂;;论贵州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文化的审美意蕴及旅游开发[A];西部发展的理论与实践[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及云辉;全景画美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伟斌;后现代视觉文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王静;作为文化批判的审美[D];黑龙江大学;2011年

4 王东阳;中国审美意识之心理考古[D];吉林大学;2012年

5 张建;立美教育认识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6 王军;奥林匹克视觉形象的历史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7 魏薇;小学阅读教学的生活体验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陈亚民;罗杰·弗莱形式—文化的艺术批评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9 胡友峰;康德美学中自然与自由观念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10 黄永健;艺术文化论—艺术在文化价值系统中的位置[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章涤凡;基于审美教育理念的中医药创新人才素质结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2 孙敏娜;云南文山壮族背带造型与装饰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3 张永海;云南斑铜造型艺术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4 许恬;与特性对话[D];北京印刷学院;2010年

5 张宁;儿童的确立[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6 黎晓玲;版画名家吴忠翰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林娜;陈子奋艺术道路探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叶新美;浙江绘画的形式语言与视觉心理[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赵丹丹;从接受美学和目的论的视角分析《围城》英译本的美学再现[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10 刘芳菲;诠释后现代女性艺术家的“自我关注”[D];山东建筑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春时;;实践乌托邦再批判——答张玉能先生[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2 李醒尘;审美的复杂性问题[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3 李建国;一部充满新的活力的美学专著──简评《审美要论》[J];理论与创作;1996年01期

4 李建国;《审美要论》──充满新的活力的美学专著[J];湖南社会科学;1996年01期

5 徐贞;审美形而上学的开拓之路——试析康德的“崇高论美学”[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6 成复旺;走向人学的美学[J];社会科学家;1995年02期

7 陈望衡;美学是未来的伦理学[J];江海学刊;1997年04期

8 章辉;鉴赏力·同情·崇高──博克美学三题议[J];云梦学刊;2000年05期

9 洪永稳;简析康德美学中审美与人的自由[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10 李鲁宁;审美与犯罪:作为人生两极的考察──评陈炎、李有祥的《美学与社会犯罪》[J];社会科学家;199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安华;;美学与高科技时代[A];春华秋实——江苏省美学学会(1981—2001)纪念文集[C];2001年

2 刘成纪;;重新认识中国当代美学中的自然美问题[A];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3 范藻;;美学 怎样面对电视文化的时代挑战[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4 鲁晨光;;科学派美学来龙去脉[A];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5 周宪;;审美现代性的四个层面[A];探寻美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2001—2006)纪念文集[C];2006年

6 张道一;;中国审美的意蕴[A];春华秋实——江苏省美学学会(1981—2001)纪念文集[C];2001年

7 张奎志;;体验美学:当代美学的一种可行性选择[A];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8 寇鹏程;;文明差异与中、西审美现代性的区别[A];2004生态美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查常平;;作为意性文化的美学[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10 ;江苏省美学学会历年主要活动情况[A];春华秋实——江苏省美学学会(1981—2001)纪念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晗 禹建湘 肖鹰 简德彬 王岳川 张建永 张法;乡土美学笔谈[N];文艺报;2005年

2 韩德信;生态美学——美学转型的一种尝试[N];文艺报;2004年

3 刘悦笛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通过自然问题实现美学进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4 陈定家;推动美学从实践研究向关系研究的当代转型[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5 简德彬 林铁;乡土美学的理论自觉[N];文艺报;2008年

6 朔风;美学的百花园中异彩纷呈[N];学习时报;2004年

7 薛永武;从审美文化看人才美学[N];光明日报;2005年

8 姚全兴;建设富有时代特色的新世纪美学[N];社会科学报;2001年

9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 张法 章辉;追问美的真相[N];社会科学报;2003年

10 记者 赵文 岳鹏;我省教授梁胜明提出美学新论断[N];兰州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金海;当代西方对话美学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2 傅松雪;美在生成:时间美学导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王耘;唐代美学范型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4 刘旭光;海德格尔与美学[D];复旦大学;2003年

5 赵彦芳;作为伦理学的美学:从康德到福柯[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6 马正应;退溪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7 刘长庚;马克思的感性理论与美学问题[D];复旦大学;2004年

8 成联合;崇高的面相——审美形态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9 齐光远;梁宗岱美学思想研究[D];辽宁大学;2008年

10 潘立勇;本体工夫论与阳明心学美学[D];复旦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海钢;审美与自由[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潘岗;老子的非主体美学[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3 雷琼芳;论荀子礼学思想的美学诉求[D];新疆大学;2007年

4 张公善;海德格尔美学思想述评[D];安徽大学;2002年

5 任亚荣;福柯的伦理学—美学初探[D];西北大学;2004年

6 段圣玉;张竞生美学思想的现代性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7 胡宁非;普罗提诺美学思想中的神圣与世俗[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8 刘军平;洪毅然美学思想的演变轨迹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9 王伟;荀子性恶论人学与美学[D];郑州大学;2000年

10 杨增菊;康德先验美学及其现代意义[D];安徽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3306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3306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250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