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恶的“升华”:审美现代性中的主体精神

发布时间:2017-12-25 13:00

  本文关键词:恶的“升华”:审美现代性中的主体精神 出处:《人文杂志》2015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审美 现代性 本真性 波德莱尔


【摘要】:审美现代性是19世纪中叶兴起的反现代的现代性,其实质是将现代性的主体性原则在感性层面上推进了一步,使得主体性原则不止确立在理性的基础上,更确立在个人情感、欲望和想象力的自由上。本文以推进了审美现代性的代表性作家(如萨德、波德莱尔、普鲁斯特、巴塔耶等),以及代表性的文学现象为例说明:审美现代性是对主体性原则的激进化,这种激进化以寻找自我或文学的"本真性"为由,却可能使主体由于丧失分寸的僭越而重返人类生存的野蛮状态。本文对现代文学与恶的关系做出一个思想史的梳理,意图揭示现代性的边界:现代性本是为了让人通过理性和科学来摆脱原始蒙昧力量的统治,然而,主体性原则的无限激进化,亦有可能使现代人的生存"倒退"回命运的统治之下,使现代性遭遇自我摧毁。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道德崩溃与现代性危机”(12CZX050)
【分类号】:B83-0
【正文快照】: 在法文中,恶与痛是同一个词“le Mal”,我们由此自然想到“恶是痛苦”“人做恶就会给他人和自己带来痛苦(精神或肉体的)”。在西方文化传统中,痛苦源于人僭越了神圣事物规定给人的尺度,这就是希腊悲剧所体现的人在苦难命运之束缚中重新认识自己,2以及基督教所说的“罪的工价乃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国东;;社会学法理学的(可能)代价与限度——从社会整合看庞德《法理学》(第1卷)[J];河北法学;2007年09期

2 赖守忠;熊玉琴;;霍桑及其作品的现代性解读[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3 吴翔宇;;论《野草·题辞》的张力结构与文化意义[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4 王发奎;刘玉平;;论苏童小说的生命叙事[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5 汪登存;颓废:生命情调的选择——李金发象征主义诗歌审美主题浅探[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6 罗蓉蓉;;论昆德拉的媚俗观[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7 芦娟;;福柯史学思想的理论基础初探[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12期

8 王卫红;;西方“恶美”意象艺术对中国现代诗的影响[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11期

9 毛宣国;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美学的现代性[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10 刘月新;;审美现代性视野中的接受理论——论西方现代接受理论的价值追求[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红峰;大学组织变革中的博弈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雪艳;中国当代汉族作家的“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傅美蓉;从反再现到承认的政治[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赛力克布力;论新时期哈萨克小说创作[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自学;论政治哲学范式的演进[D];南开大学;2010年

6 蔡勇庆;生态神学视野下的福克纳小说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张凤莲;马克思对西方政治思想传统的挑战[D];南开大学;2010年

8 杨席珍;资本主义扩张路径下的殖民传播[D];浙江大学;2010年

9 颜水生;论中国散文理论的现代性转变[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建波;逆游的行魂[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鹏;理解审美现代性的四个层面[J];汉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3年04期

2 陈瑞红;审美现代性中的纨绔主义[J];学术研究;2003年12期

3 陈瑞红;纨绔主义与审美现代性[J];文史哲;2004年01期

4 侯新兵;现代性与审美现代性[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5 钟芸梅;蔡元培与审美现代性[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04年03期

6 寇鹏程;;文明差异与中西审美现代性[J];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7 侯新兵;;精神价值层面的审美现代性[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8 徐岱;范昀;;审美,另一个方向的回归——评周宪《审美现代性批判》[J];文艺理论研究;2007年02期

9 寇鹏程;;“浪漫”范式的缺失与中国审美现代性的症结[J];社会科学家;2008年02期

10 彭文祥;;理论与阐释:审美现代性研究三题[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寇鹏程;;文明差异与中、西审美现代性的区别[A];2004生态美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黄裳裳;;马克思的世界文化观与审美现代性[A];2003年安徽省文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3 周宪;;审美现代性的四个层面[A];探寻美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2001—2006)纪念文集[C];2006年

4 郑崇选;;审美现代性的追求与缺失——兼及对当下文学发展的一种批评[A];东方丛刊(2004年第4辑 总第五十辑)[C];2004年

5 钱中文;;我国文学理论与美学审美现代性的发动——评梁启超的“新民”、“美术人”思想[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6 宋一苇;;转型期中国美学与审美现代性问题[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08年卷)——理论创新时代:中国当代文论与审美文化的转型[C];2008年

7 张建永;;沈从文文学理论的审美现代性问题[A];湖南省美学学会、文艺理论研究会2010年年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金惠敏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审美现代性的三个误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2 刘林 黑龙江大学哲学院;反思现代性:在审美的视野中[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3 潘公凯;20世纪中国美术的审美现代性[N];中国文化报;2009年

4 姜涛 (文学博士,,现任教于北大);“踪迹”背后的位置[N];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

5 金惠敏;图像时代的文论碎片[N];文艺报;2005年

6 马佩林;美学研究的“关键词”[N];学习时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傅其林;阿格妮丝·赫勒审美现代性思想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2 董燕;林语堂文化追求的审美现代性倾向[D];山东大学;2005年

3 陈雪梅;审美超越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4 张军;阿多诺审美现代性思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5 寇鹏程;作为审美范式的古典、浪漫与现代的概念[D];复旦大学;2004年

6 李火秀;审美现代性视阈中的中国现代自由主义文学[D];浙江大学;2010年

7 范昀;审美与正义[D];浙江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果;中国新时期审美现代性问题讨论的述评与反思[D];山东大学;2014年

2 刘瑶青;审美现代性视域中的当代视觉文化[D];山东大学;2008年

3 侯新兵;新时期审美现代性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4 赵佳音;审美现代性视域中的斯达尔夫人美学思想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9年

5 田婷婷;审美现代性视角下的“上海怀旧”[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6 任湘琴;《永别了,武器》中的审美现代性[D];河北师范大学;2014年

7 邹玲;《论素朴的诗和感伤的诗》的审美现代性思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8 郭少丹;消费与审美的对话[D];西北大学;2009年

9 徐辉;现代性现象及其悖论[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10 戴文静;审美现代性视角下的林语堂诗文翻译研究[D];江苏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3329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3329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fee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