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论当代美学教育的社会实践引向

发布时间:2017-12-26 16:08

  本文关键词:论当代美学教育的社会实践引向 出处:《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13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当代美学 社会实践


【摘要】:当代美学理论的论争不仅仅是学者为获得学术资本的积累而进行的对话语权利的争夺,它对于社会实践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和谐美学、超越美学、"日常生活审美化"从人与他者的关系,人与现实的关系,人与自身的关系出发触动社会实践,引起社会实践变革。当代美学教育应注重三者的实践意义,引导学生辨析美学与人生的关系。
[Abstract]:The debate on contemporary aesthetic theories is not only the competition of dialogues among scholars, but also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guiding social practic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armony aesthetics, transcendental aesthetics and "Aestheticization of everyday life", from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others, between man and reality, between man and himself, triggering social practice and causing social practice transformation. The contemporary aesthetic education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three, and guide the students to differentiate and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esthetics and life.
【作者单位】: 绍兴文理学院人文学院;
【分类号】:B83
【正文快照】: 21世纪以来,伴随着艺术终结的讨论,美学是否可复兴,该以何种方式复兴的问题,以多种形式纷争于学术界的许多个场合中,其中也隐含着美学与社会实践关系问题的交锋。虽然比起20世纪50年代和80年代,21世纪美学的社会指向作用显得弥散而疲软,却暗潮汹涌,不仅表现了美学思想与社会实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李欣复;论生态美学[J];南京社会科学;1994年12期

2 吴承笃,徐瑾琪,叶莎莎;首届全国生态美学研讨会综述[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3 王德胜;李雷;;“日常生活审美化”在中国[J];文艺理论研究;2012年01期

4 陶东风 ,王瑾,和磊,喻书琴,陈晓华;日常生活审美化:一个讨论——兼及当前文艺学的变革与出路[J];文艺争鸣;2003年06期

5 鲁枢元;评所谓“新的美学原则”的崛起——“审美日常生活化”的价值取向析疑[J];文艺争鸣;2004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明毫;;“情感真人秀”类型电视栏目的兴起及发展进路[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2 李涛;;从美学的新视野到泛审美的理解——中国审美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3 汪德宁;;日常生活如何审美化?——由鲍德里亚的“超美学”看“日常生活审美化”之争[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4 陈文忠;;文学是人学,文论即人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5 唐芳云;张移祥;;从“韩剧热播”看日常生活审美化[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1期

6 周露露;;从马克思的异化理论看新闻实践活动中的异化现象及扬弃之路[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3期

7 董素青;;电视——一只代罪的狐狸[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6期

8 刘丹丹;;真实与细节——《读库》的审美趣味与人文选择[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9期

9 郭捚;;网络审美文化反思[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9期

10 臧永亮;尹淑媛;;作为娱乐的电视[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蓓蓓;;结构与圈层:媒介文化视域中流动的“话语空间”——从“黄山门”事件进展引发的思考[A];中国传媒大学第五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曹国新;;旅游软实力:旅游业本土意识与国际营销的理论基础[A];中国旅游评论2011[C];2011年

3 康艳;;当代美学发展中的日常生活审美化现象[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于翠玲;;媒介演变与文化传播的独特景观——中国编辑出版史的认识价值[A];中国编辑研究(2007)[C];2007年

5 于翠玲;;中国编辑学与西方媒介论的比较[A];中国编辑研究(2008)[C];2009年

6 陈红兵;陈玉海;;解析新卢德主义对电视的声讨[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7 宋奎波;陈红兵;;媒介分析学派的媒介技术社会影响思想述评[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8 史艳兰;;从物的消费到符号消费——石林景区导游词的象征分析[A];全球化背景下的云南文化多样性[C];2010年

9 徐瑾;;互联网时代上海高校媒介素养调查报告[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7):媒介素养与公民素养论文集[C];2007年

10 韩瑞霞;;互联网对拉斯维尔5W模式的冲击[A];中国传媒大学第一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建营;生态文明视域下的武术发展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卢迎春;论当代中国大众传媒的政治功能[D];苏州大学;2010年

3 侯东阳;中国舆情调控机制的渐进与优化[D];暨南大学;2010年

4 董素青;消费电视[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雷冬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预期目标的偏离与调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慧子;新媒体时代公民隐私的侵害与保护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梁光焰;回到美自身的领域[D];西南大学;2011年

8 孟欣欣;大众文化视野下现代体育的视觉化生存[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9 赵瑞华;媒介文化与休闲异化[D];暨南大学;2011年

10 杨娟;中国媒介生产融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思童;从受众探析中国纪录片发展范式[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欣跃;新时代的电视媒体影响力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方敏;“功夫王”赛事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4 李惠;中国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李静;提高电视节目文化品位的思考[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郭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在结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7 郭湘仁;论情感类电视节目中的伪人文关怀[D];湘潭大学;2010年

8 吴演丽;论尼尔·波兹曼的电视文化思想[D];湘潭大学;2010年

9 袁佳穗;虚拟环境下的人际互动[D];湘潭大学;2010年

10 邹龙;1978-2008:论述王朔30年创作主体意识与叙事特征[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勇;谁的“日常生活审美化”?怎样做“文化研究”?——与陶东风教授商榷[J];河北学刊;2004年05期

2 王德胜;走向大众对话时代的艺术——当代审美文化理论视野中的艺术话题[J];思想战线;2005年02期

3 毛崇杰;知识论与价值论上的“日常生活审美化”——也评“新的美学原则”[J];文学评论;2005年05期

4 王德胜;审美文化的当代性问题[J];文艺研究;1998年03期

5 王德胜;视像与快感——我们时代日常生活的美学现实[J];文艺争鸣;2003年06期

6 朱国华;中国人也在诗意地栖居吗?——略论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语境条件[J];文艺争鸣;2003年06期

7 鲁枢元;评所谓“新的美学原则”的崛起——“审美日常生活化”的价值取向析疑[J];文艺争鸣;2004年03期

8 王德胜;;回归感性意义——日常生活美学论纲之一[J];文艺争鸣;2010年05期

9 陶东风;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与文化研究的兴起——兼论文艺学的学科反思[J];浙江社会科学;2002年01期

10 周宪;日常生活的“美学化”——文化“视觉转向”的一种解读[J];哲学研究;2001年10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强;;李渔美学的个性解读——杜书瀛先生《李渔美学心解》序[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2 姚文放;探寻当代美学研究深化的契机——“当代中国美学研究前景展望”学术讨论会综述[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1991年04期

3 庄锡华;评《中国当代美学思想概观》[J];学海;1994年01期

4 徐岱;论当代美学研究的价值支点[J];文艺理论研究;1996年05期

5 陈智英;;新世纪美学的召唤——于友先《美学漫谈》读后[J];美与时代(下半月);2009年03期

6 邢煦寰;;近半个世纪的美学求索与行动——我的学术自传(上)[J];美与时代(下半月);2009年11期

7 马国柱;当代中国美学发展的新视角──“大众文化与当代美学话语系统”学术讨论会综述[J];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4期

8 范秀娟;;民歌与当代美学问题[J];民俗研究;2008年04期

9 姚文放;当代美学的批判理性[J];学术季刊;1994年04期

10 濮礼建;共生美学——对当代美学的思考[J];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康艳;;当代美学发展中的日常生活审美化现象[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陆扬;;费瑟斯通论日常生活审美化[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周宪;;“后革命时代”的日常生活审美化[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龚举善;;转型期美学的现代化行程[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张奎志;;体验美学:当代美学的一种可行性选择[A];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6 姚文放;;新中国的三次“美学热”[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张伟;;认识论·实践论·本体论——论当代中国美学研究思维方式的嬗变与发展[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王湘桂;;美的创造的新领域——现实美创造的思考之一[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八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1993年

9 索松华;;美学是研究审美现象的科学——兼论“生活美学”的合法性建构[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孙盛涛;;詹姆逊与李泽厚:中、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个案比较[A];美学在中国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何志钧 孟凡生 鲁东大学文学院;产业化的时代美学走向泛化与庸俗[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 张天曦;日常生活审美化:当代审美新景观[N];山西日报;2004年

3 高建平;美学在文化间架起桥梁[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4 杨光;文艺学、美学新焦点:日常生活审美化[N];中华读书报;2003年

5 丁来先;当代美学应往何处去?[N];中华读书报;2004年

6 记者何兰芳;第十八届世界美学大会圆满闭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7 上海市美学学会 刘阳 整理;当代美学,,不能破坏性大于建设性[N];社会科学报;2007年

8 邢煦寰;美学需要走向行动[N];中国文化报;2008年

9 广州大学人文学院 肖建华;当代美学的审美主义转向[N];光明日报;2009年

10 刘悦笛;当代全球美学的“文化间性”转向[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卓斐;美学回家[D];山东大学;2010年

2 陈雪梅;审美超越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3 伏爱华;萨特存在主义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4 贾玮;梅洛—庞蒂现象学美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5 胡俊;对接与缝合:新方法建构新美学[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0年

6 董宏;蔡仪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7 许丙泉;从快感到美感[D];山东大学;2006年

8 杨文臣;当代西方环境美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9 田春;审美知觉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10 董惠芳;杜夫海纳美学中的主客体统一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慧;《当代美学的“生活论”转向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李春娟;“日常生活审美化”再审视[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傅瑶;“日常生活审美化”在中国的接受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4 杨也;论“日常生活审美化”的三副面相[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5 宁嘉瑜;社会美与日常生活审美化[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6 王俊杰;日常生活审美化批判与艺术化生存[D];河南大学;2011年

7 李斌;反叛,还是沉沦?[D];新疆大学;2008年

8 刘会丽;日常生活审美化论题辨析与现象反思[D];山东大学;2009年

9 孙弋岚;席勒美学理想与日常生活审美化[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康雅雄;韦尔施美学思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3379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3379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374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