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与人生境界
本文关键词:审美与人生境界 出处:《现代装饰(理论)》2015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人生境界 爱美之心 客观属性 清湍 和谐发展 情景相生 《诗论》 心灵的慰藉 人生态度 欣然自得
【摘要】:正美是事物促进和谐发展的客观属性与功能激发出来的主观感受,是客观实际与主观感受的具体统一。人生境界对于一个人的生活和实践是具有指引的作用。人的一生是追求美的一生,一个有着审美的人生境界的人,必然追求审美的人生。"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兰亭也,不遭右军,则清湍修门,芜没于空山矣。"美不是天生存在的,美离不开追求美的观赏者,而任何观赏者都是带有创造性的。"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生活在社会中的人类,正是拥有对审美的需求,才促使人类去追求美,创造艺
[Abstract]:The positive beauty is the subjective feeling inspired by the objective attributes and functions of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things, and it is the concrete unity of the objective reality and the subjective feeling. The realm of life plays a guiding role in the life and practice of a person. The life of a man is the pursuit of beauty, and a man with an aesthetic realm of life is bound to pursue an aesthetic life. "The beauty of the husband is not beautiful, because of the people. Lanting Pavilion, was not a clear Youjun, turbulent, Wu did not carry on the mountain. "Beauty is not born in nature, beauty is inseparable from the beauty of the ornamental, and any viewer is creative. "Love the heart of beauty, all people have. "The human beings living in the society, it is the need for the aesthetic, which makes human beings pursue beauty and create art."
【作者单位】: 湖北美术学院服装设计系;
【分类号】:B83-0
【正文快照】: 美是事物促进和谐发展的客观属性与功能激发出来的主观感受,是客观实际与主观感受的具体统一。人生境界对于一个人的生活和实践是具有指引的作用。人的一生是追求美的一生,一个有着审美的人生境界的人,必然追求审美的人生。 “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兰亭也,不遭右军,则清湍修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侯淑芳;关于人生境界的界定[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01期
2 单连春;;论人生境界的生产力功能及其实现[J];生产力研究;2008年15期
3 单连春;程云鹤;;论人生境界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4 施江斌;;审美与人生境界[J];邢台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5 黎保锋;;人生境界简析[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6 桑林峰;;提升人生境界[J];政工学刊;2011年04期
7 万志全;;佛教人生境界初探[J];美与时代(下);2011年12期
8 郝永刚;;研究人生境界的当代意义[J];理论界;2013年04期
9 朱平芜;论人生境界[J];中州学刊;1998年03期
10 费利军;;对人生高境界追求的思考[J];成才之路;2009年3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方红梅;;“仁者不忧”:梁启超的“趣味”境界修养观[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2 张传有;;理想特征初探[A];理想·信念·信仰与价值观——全国理想信念与价值观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3 裴华;;论宋庆龄的生死理念[A];宋庆龄与二十世纪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培元;梦想折射人生境界[N];江西日报;2014年
2 刘应东、特约通讯员 司儆;加强修养提升人生境界[N];解放军报;2003年
3 杨卓成;人生境界的诗意升华[N];云南日报;2003年
4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系副教授 鲁庆中;老子之“无”与人生境界[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5 王元骧;学术境界与人生境界[N];文艺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薄洁萍;哲学乃提高人生境界之学[N];光明日报;2009年
7 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 张学群;法官人生境界及其砺练[N];人民法院报;2013年
8 单华;民营企业家如何提升个人境界[N];长白山日报;2005年
9 姜义华 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崇文”的当代内涵与现实意义[N];文汇报;2010年
10 广东徐闻第一中学 黄瑞槐;三首词三种人生[N];学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单连春;人生境界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王建疆;老庄人生境界的审美生成[D];复旦大学;2004年
3 阮延俊;论苏轼的人生境界及其文化底蕴[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王瑞颖;论教育与人生境界[D];河南大学;2006年
2 侯淑芳;论人生境界[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张晓;论大学生人生境界培养[D];山西财经大学;2012年
4 王趁平;论教师的人生境界[D];河南大学;2008年
5 薛慧娟;论“以人为本”视域下大学生人生境界的提升[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6 张秀文;本土化生命意义量表的初步编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3420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3420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