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论被中国现代美学忽视的几个问题——由此推论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美学意义

发布时间:2017-12-30 01:01

  本文关键词:论被中国现代美学忽视的几个问题——由此推论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美学意义 出处:《文艺理论研究》2015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现代美学 中国古代美学资源 生命原理 美感的双向生成 多元性


【摘要】:本文将新中国美学研究称为现代美学,认为它基本上延续了西方主流美学的研究模式:即假设的概念,预设的体系和逻辑中心主义的论证方法。这里仅以美学大讨论中出现的四个流派为例,探讨一下被中国现代美学所忽视的主要问题。目前,在西方解构主义、后现代的冲击和中国古代理论资源的映衬下,它的主观臆测、脱离实际和自我封闭的缺陷充分暴露出来,主要表现为:研究方法的局限和对中国古代理论资源的忽视;对美学的生命原理的忽视;对审美双向性即主体间性的忽视;对美的存在形式多元性的忽视。也许,只有在重视中国古代美学和文论资源的现代意义基础上,中国的美学研究才能接上地气,获得新生。
[Abstract]:......
【作者单位】: 安徽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B83-092
【正文快照】: 新中国的美学研究是一个有成绩的部门,不仅美学作为一个学科被坚实地建构起来,而且还先后出现了以蔡仪为代表的“美在客观”的学派,以高尔泰为代表的“美在主观”的学派,以朱光潜为代表的“主客观统一”派美学和以李泽厚为代表的社会实践派美学。他们都企图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朱立元;;略谈当代中国语境中的实践存在论美学[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2 顾祖钊;;论中国文论的三部曲——兼及中国文化诗学的建构[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怀东;;历史 现实 方法——欧洲浪漫主义思潮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2 陈丕武;;论王僧孺的丽逸诗风[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3 阎立;象征·荒诞·求解——试析布莱克代表作《老虎》的文学意象特征[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4 张群;;论“音乐形象”的确定性、可塑性、随意性[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5 徐海云;认知语言学与戏剧欣赏和批评初探[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6 李丽英;;方苞“义法”说研究综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3期

7 杨季;;批判精神的长河——论韩愈“不平则鸣”说及其缘起与发展[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5期

8 张宏;;从汉人评“屈”看汉代文学理论批评的发展[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2期

9 战双鹃;;《苔丝》中噩梦般人生的自然写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3期

10 伏艳华;;曹丕文学思想的当代意义[J];安康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戴冠青;陈志超;;“主体间性”美学理论对中国美学发展的意义[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刘卫林;;中唐诗境说与天台宗的关系[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四辑)[C];2008年

3 顾祖钊;;新理性主义与中国文论建设[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08年卷)——理论创新时代:中国当代文论与审美文化的转型[C];2008年

4 刘顺利;;在“元文本”与“文本”之间[A];东方丛刊(2004年第1辑 总第四十七辑)[C];2004年

5 翦伯象;;人格魅力:刘勰风骨说的立论基石[A];东方丛刊(2005年第3辑 总第五十三辑)[C];2005年

6 邓新华;;鉴赏与批评的同一——中国传统文学批评的形态特征论析[A];东方丛刊(2000年第3辑 总第三十三辑)[C];2000年

7 邓心强;;江苏古代批评家类型与文体建构[A];江苏社科界第八届学术大会学会专场应征论文论文集[C];2015年

8 包兆会;;《淮南子》的新道家文艺思想——兼谈对本文研究的方法论思考[A];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二十八辑)——中国文论的道与艺[C];2003年

9 黄若舜;;对“诗言志”与“诗缘情而绮靡”的新思考[A];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三十一辑)——中国文论的方与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赵阳;清代中期扬州学派文学思想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3 邵鸿雁;中国美学“味”范畴新论[D];吉林大学;2011年

4 张惠;“理论旅行”——“新批评”的中国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赵周宽;后形而上学与美学[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何旺生;郭绍虞中国诗学批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7 常德荣;南宋中后期诗坛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8 刘云雁;朱生豪莎剧翻译—影响与比较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9 毛文琦;中国古代词学范畴举隅[D];复旦大学;2011年

10 徐桂秋;孟子文艺思想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欧洋;六朝骈文的兴盛与形式美学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方旭;论汪立三钢琴作品《他山集》的意蕴“层次观”[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范艳清;《史记》与魏晋南北朝文学[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沈飞;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预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杨丹;《沧浪诗话》的语言观[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权;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渗透[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潘高峰;论苏轼散文理论的继承与创新[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本加;藏族文学语言学及其艺术史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9 韩志;吴淇《六朝选诗定论》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李海荣;论舒婷诗歌的“二重性”[D];山东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朱立元;栗永清;;对近期有关实践存在论批评的反批评——对董学文等先生的批评的初步总结[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万象客;后现代美学[J];国外社会科学;1994年02期

2 续纪;;现代美学的玩耍性与后现代主义[J];青年文学家;2010年16期

3 彭锋;后现代美学与艺术的几种倾向[J];饰;2004年04期

4 乔焕江;神学美学视野中的现代美学困境[J];中文自学指导;2005年03期

5 李明生;用马克思主义解决现代美学问题——《马克思主义与现代美学问题》读后[J];中国出版;2005年05期

6 赵惠霞;从研究目的的变化看现代美学研究对象的选择[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7 李建盛;;后现代美学与审美真理的差异性诠释[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10期

8 周鑫;;论现代美学研究中的科学主体方法[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9 赵惠霞;;从本体到过程——现代美学研究目的和思路的转变及其哲学基础[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10 张贤根;;艺术的终结与后现代美学[J];艺术百家;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肖建华;;新疆自然风光的现代美学价值[A];“和谐社会中的美学与高校美学教育”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董志强;;析老子“道象”论——源初存在境域的揭示与呈现[A];东方丛刊(2004年第1辑 总第四十七辑)[C];2004年

3 刘开会;;杜威新经验主义艺术观的得与失[A];全国“经验主义与实用主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本报记者 李永杰;从审美体验中汲取哲学反思营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2 廖少华;中国“当代艺术”嬗变“三步曲”[N];美术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霍炬;反审美的意识形态[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3526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3526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eb6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