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潜的“人生艺术化”美学思想与当代审美教育
本文关键词:朱光潜的“人生艺术化”美学思想与当代审美教育 出处:《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人生的艺术化"是朱光潜先生早期美学思想的枢机,在当时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今天,它仍对我国当前审美教育提供重要的启示意义:一、审美教育应以塑造完整的人为其宗旨,着眼于人格的整体性和个性的丰富性;二、审美教育应以情感教育为中心,强调美育的情趣性;三、审美教育应是"人生化"的审美教育观,或生命教育观。
[Abstract]:......
【作者单位】: 淮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基金】:高校省级优秀青年人才基金项目“朱光潜‘人生艺术化’美学思想研究”(2011SQRW054)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B83-09
【正文快照】: 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在1932年出版了《谈美》一书,书的最末一章“慢慢走,欣赏啊”,其副标题是“人生的艺术化”,这一命题是朱光潜早期美学思想的枢机,它意在宣扬一种完美的人生理念,展示一种超凡的人生境界。在风雨如磐的20世纪上半叶“,人生艺术化”的美学思想缓解了当时国人的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陈建翔,马利文,王健;现代美育与人的生命节奏[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年21期
2 童庆炳;审美是人生的节日[J];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郝春燕;;生活审美化时代的艺术危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2 薛雯;朱光潜的文艺与道德关系论[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3 钟名诚;;中西交融的散文艺术观——朱光潜的散文思想与创作实践[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4 宛小平;;朱光潜美学思想中的科学精神[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5 雪文;趋于人生的艺术,趋于艺术的人生——谈朱光潜的散文观与散文创作[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6 郭世轩;;消费社会下的文学经典阅读[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7 陈琰;;桐城派文论对朱光潜的影响[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8 刘欣;;朱光潜“不即不离”说之批评[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9 薛磊;;论书评写作的公正性[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10 刘子木;;敞开“百宝箱”中的真理[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陈以爱;;钱穆论政教关系[A];北京论坛(2011)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传统与现代、变革与转型:“教育传承与创新”教育分论坛论文及摘要集[C];2011年
2 杜蕾;;“译”犹未尽——中国古典诗歌的可译性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钟名诚;;论朱光潜美学思想改造的三个层面[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王云;;消极补偿:中国特色的艺术观念和艺术实践[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懿;英汉肤觉形容词的认知语义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颜水生;论中国散文理论的现代性转变[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杨道麟;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徐萍;从晚清至民初:媒介环境中的文学变革[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何圣伦;苗族审美意识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罗绂文;李泽厚“情本体”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江冬梅;生命·艺术·直觉[D];西南大学;2011年
8 杨亭;土家族审美文化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朱羽;“社会主义”与“自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赵双花;可能与限度[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艳艳;新课程背景下高考语文试题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王丹;语言模糊性及在文学翻译中的审美再现[D];天津理工大学;2009年
3 斗格吉;论《朗萨雯波》的悲剧色彩[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4 孔元元;中国传统吉祥纹样在现代翡翠制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5 刘展;现代安徽诗人诗学批评[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吕晶;高中作文一体化教学的实践与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丽芳;生态美学视阈下的沈从文小说创作[D];南昌大学;2010年
8 袁鸿牧;明式家具与文艺复兴式家具审美比较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9 王凤英;山水、人文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10 庄宽;朱自清“透彻了解”阅读教学观刍议[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恩新;朱长利;;审美救赎论:“人生艺术化”——朱光潜前期美学思想及其理想旨归[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2 刘锋杰;;朱光潜与宗白华:美学双峰的并峙性[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3 李祥林;;朱光潜的美感教育观[J];学术界;1990年05期
4 傅阳;;解读朱光潜“人生的艺术化”[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年01期
5 陈涵平;朱光潜美育思想中的情感论[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1998年03期
6 岳介先,彭志勇;布洛的“心理距离说”与朱光潜早期美学思想[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7 杨维娜;;朱光潜前期美育思想的当代阐释[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8 张贵君;;论朱光潜的审美趣味观[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8期
9 彭志勇;布洛的“心理距离说”与朱光潜早期美学思想[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10 杜卫;;简论中国现代美学的人生艺术化思想[J];社会科学辑刊;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施江斌;;试论审美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四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2002年
2 张传燧;;论玄学与魏晋南北朝审美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潘智彪;;美育与人的审美需要[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4 宛小平;;梁启超与朱光潜的美学比较[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5 刘智;;审美与自然生态环境[A];毕节地区第五届社科评奖获奖成果选[C];2006年
6 王攸欣;;朱光潜在成都[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7 庞世伟;;人在“归途”中——马克思审美现代性批判的人学意蕴[A];美学在中国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第一次全国美学会议胜利闭幕 成立学会 通过章程 选举理事并提出学会工作计划和建议书[A];中华美学学会第一次全国美学会议简报[C];1980年
9 宛小平;;朱光潜美学思想的当代意义[A];中华美学学会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宛小平;;美学史的写作——朱光潜《西方美学史》是非谈[A];美学在中国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北方工业大学文法学院 王文革;审美教育的立足点[N];光明日报;2009年
2 杨家友;重视崇高在审美教育中的最高作用[N];光明日报;2005年
3 姚文放;消费社会:审美教育何为?[N];文艺报;2008年
4 汝信;富有创新精神的美学论著[N];人民日报;2008年
5 西南政法大学 张北坪;当下审美教育需准确定位[N];中国教育报;2011年
6 宛小平 安徽大学哲学系;朱光潜:建立从认识到实践的开放美学体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谢颖;美从何来?[N];人民政协报;2010年
8 ;三看朱光潜的美学思想[N];解放日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潘欣信;美学何处寻?[N];美术报;2010年
10 刘家友;关于《美学基础理论简论》的若干问题[N];盘锦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闫翠静;席勒的美学思想及其现实意义[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高金岭;论朱光潜对西方美学的翻译与引进[D];山东大学;2005年
3 O@同壮;庄子与中国现代美学[D];暨南大学;2007年
4 余锐;论黑格尔的象征型艺术理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5 杨庙平;《巴黎手稿》与当代中国美学理论形态建构[D];四川大学;2007年
6 王丽;中国近现代美学课程发生发展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张弓;历史视野中的实践美学[D];复旦大学;2007年
8 黄健云;“特殊”与美感[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9 黄文发;两种理论取向:自律和他律[D];复旦大学;2008年
10 周维山;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与中国当代美学[D];山东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素华;论朱光潜审美教育思想的现代性[D];扬州大学;2004年
2 陈琰;朱光潜与中国传统美学[D];四川师范大学;2001年
3 李杰;朱光潜的生命美学观[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杨维娜;论朱光潜前期的美育思想及现实意义[D];内蒙古大学;2007年
5 南华;朱光潜悲剧美学思想与尼采[D];西北大学;2003年
6 邱佳佳;对当代美育关键词之一“情趣”的考察[D];西南大学;2010年
7 刘长庚;寻求审美与生命的合奏[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8 岳友熙;人类精神的诺亚方舟[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9 冯瑜;蒋孔阳“美的生活”思想探论[D];西北大学;2008年
10 李自红;现代性的困惑[D];暨南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3530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3530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