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美学》的答辩——与张法对话
本文关键词: 《美学》 《美学导论》 理论批评 对话 出处:《贵州社会科学》2007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张法先生与我的分歧,首先就体现在关于美的本质问题上。第一,我认为实体性的美的本质并不存在,美的本质问题应该转换为审美的本质问题;而张法认为美的本质是存在的,他的美学研究是从美的本质问题出发的;第二,我认为审美的本质问题可以言说,而张法认为美的本质不可以言说。在审美超越性问题上,我认为审美是一种超越性的存在方式和体验方式,因此"美"不在现实领域,而在超越现实的领域。而在张法看来,只有现实的才是真实的,而超越现实不仅是不可能的,而且是不真实的。张法批评我的美学体系"无学"、"无史"、是"后现代间性拼贴",主要是因为我的美学的哲学基础不符合他的观念。而我的美学体系,综合了现代哲学、美学以及其他人文学科的成果,并且进行了独立的创造。至于它是否合理、是否有价值,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Abstract]:The difference between Zhang Fa and me is reflected in the essence of beauty. First, I think the essence of substantive beauty does not exist, and the essence of beauty should be transformed into aesthetic essence. Zhang Fa holds that the essence of beauty exists, and his aesthetic research is based on the essence of beauty. Second, I think the essence of aesthetics can be spoken, while Zhang Fa thinks that the essence of beauty can not be spoken. On the issue of aesthetic transcendence, I think aesthetics is a transcendent way of existence and experience. Therefore, "beauty" is not in the field of reality, but in the field of transcending reality. In Zhang Fa's view, only the real is real, and transcending reality is not only impossible. Zhang Fa criticized my aesthetic system of "no study", "no history", is "post-modern collage", mainly because my aesthetic philosophy basis does not accord with his concept, and my aesthetic system. It synthesizes the achievements of modern philosophy, aesthetics and other humanities, and makes independent creation. As to whether it is reasonable and valuable, it is different from the others.
【作者单位】: 厦门大学
【分类号】:B83
【正文快照】: 真正意义上的理论批评是一种对话,首先需要对作品的深度理解,同时要求一种讨论的态度。张法先生对我的《美学》进行了认真的阅读,他的评论文章体现了一种讨论的态度,因此是建设性的、有学术价值的。基于这种原因,我认为有必要继续进行对话,回答张法先生的批评。但是,如何继续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友峰;岳介先;;西方古代美学:范式与历程[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2 荣先林;;真善美及其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诠释[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1期
3 谭刚,龙建新;足球之美——对足球运动的美学分析[J];安徽体育科技;2004年02期
4 王明治;袁平;;比较北欧、日本工业设计 构建中国现代设计美学[J];包装工程;2005年06期
5 董锋;论悲伤美[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6 吕世伦,邓少岭;法律·秩序·美[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7 祝朝伟,林萍;“尔雅”的审美之维[J];西华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8 祝朝伟;从“等值”概念的产生看中西文化的差异[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9 赵松柏,赵子华;高校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高等农业教育;2003年11期
10 杜向阳,来兴显;结合理工科学生的特点 讲好唯物辩证法[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刘泽民;试论实践存在论的美学思考方式[D];复旦大学;2004年
2 王方良;产品的意义阐释及语意构建[D];东南大学;2004年
3 李哲;生态城市美学的理论建构与应用性前景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4 胡友峰;康德美学中自然与自由观念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5 傅松雪;美在生成:时间美学导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黄俊亚;竞技性艺术体操成套动作编排理论及应用模式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5年
7 逄金一;身体理论视域中的秦汉女性美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磊;基督的天国与佛佑的人间[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2 汤杰英;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国美育发展主要区域特点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张宁;融汇与创新[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罗文敏;论《堂吉诃德》之后现代性[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5 许凌冬;生态文艺学视域下的宗白华美学思想[D];扬州大学;2005年
6 毛亚玲;行走天涯的人生情怀[D];河北大学;2005年
7 牛海芳;论郭象的“适性”即“逍遥”[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8 孙运芬;中国当代新型漫画的审美特征浅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钟晓文;论罗兰·巴尔特的解构主义思想[D];福州大学;2005年
10 刘国钊;我国城市竞技体育欣赏人群的项目分布规律调查与项群美学分析[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立元;栗永清;;略论鲍姆嘉登的美学思想[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闫伟伟;迪基的美学思想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本文编号:14554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4554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