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行进在现代性审美转化的途中——王国维与宗白华对传统“意境”理论的现代阐释

发布时间:2018-01-26 09:30

  本文关键词: 王国维 宗白华 意境 现代性审美 出处:《中华文化论坛》2008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在西方强大的现代性语境影响下,王国维在综合康德、叔本华、尼采诸人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以"势力之欲为根柢"的文艺美学观;宗白华在综合尼采、柏格森等生命哲学和中国传统哲学的基础上,形成了"生生而有条理"的生命本体观,他们以此对传统"意境"理论进行阐释,使其"意境"之审美内涵具有了现代性审美的特征,促成传统"意境"理论完成了中与西的融合、古典与现代的贯通。
[Abstract]: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powerful modern context in the West, Wang Guowei formed his literary aesthetic view based on "the desire of influence" on the basis of synthesizing Kant, Schopenhauer and Nietzsche. On the basis of synthesizing Nietzsche and Bergson's life philosophy and Chinese traditional philosophy, Zong Baihua formed a "living and organized" view of life ontology, which explained the traditional "artistic conception" theory. The aesthetic connotation of "artistic conception"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odern aesthetics, which makes the traditional "artistic conception" theory complete the fus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and the combination of classical and modern.
【作者单位】
【分类号】:B83-09
【正文快照】: 中国现代性审美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依托于“西学东渐”过程中西方强大的现代性语境,本文将以王国维和宗白华对传统“意境”理论的现代阐释为例,探讨中国古典美学向现代性审美转换的历史进程。由康德所开启,经叔本华、尼采、柏格森和海德格尔所继承和发扬的西方现代人本主义哲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志荣;实践论美学的发展历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2 徐明军;蔡元培思想发展的一个环节:从伦理代宗教到美育代宗教[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3 王渭清;阮籍人格建构的文化阐释[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4 张重岗;《红楼梦》悲剧说解析[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5 祁海文;徐^y:“美育”概念的最早提出者[J];长白学刊;2002年06期

6 沈阳;论“战国策”派文艺观的渊源[J];湖北社会科学;2003年06期

7 东方朔;《仁学》之通与塞──谭嗣同与古今中西之辨[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8 朱立元,王文英;以现代性为衡量的主要尺度——也谈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开端[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9 黄献文;论新感觉派小说的乡土、传统情结[J];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99年05期

10 汪树东;北村小说的文化心理特征[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云;西方前现代泛诗传统——以中国古代诗歌相关传统为参照系的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2 杨平;康德与中国现代美学思想[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3 伍世昭;比较诗学视野中的郭沫若早期心灵诗学[D];暨南大学;2002年

4 李丽;《人间词话》辨[D];暨南大学;2003年

5 温奉桥;现代性视野中的张恨水小说[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周敬山;从“艺术偏至”到“政治偏至”[D];复旦大学;2003年

7 雷淑娟;文学语言美学特征修辞论[D];复旦大学;2003年

8 卢寿荣;李渔戏曲小说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9 齐成民;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京派批评[D];复旦大学;2003年

10 陈海静;审美自由论[D];复旦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庆东;《小说月报》与中国小说现代化的转型[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2 孙燕华;鲁迅二十年代中期各体创作的诗学品格[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3 王海涛;从刘熙载到王国维——兼论中国传统美学的近代转型[D];四川师范大学;2001年

4 陈琰;朱光潜与中国传统美学[D];四川师范大学;2001年

5 王玉兰;中国当代审美文化冲突中的美学价值重构[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6 徐贞;超越忧患 走向审美[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7 谢小英;后现代主义建筑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分析[D];广西大学;2002年

8 霍婧;中国现代美学思想之奠基[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9 谈凤霞;20世纪初中国儿童文学的审美进程(1903-1927)[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10 向诤;丰子恺文艺观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熊瑛;;王国维、蔡元培美育思想比较及启示[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年06期

2 张逸婧;;有我之境中的情感因素——浅谈移情的美感经验[J];大众文艺;2011年13期

3 林柔香;;试论宗白华《美学散步》中的庄子阐释[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6期

4 刘锋杰;;朱光潜与宗白华:美学双峰的并峙性[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5 石慧;;宗白华意境观浅论[J];名作欣赏;2011年20期

6 闫丽丽;田筱源;;美在意象——对叶朗《美学原理》的解读[J];西北美术;2011年02期

7 冯学勤;;以身体为准绳——论尼采晚期美育思想的身体转向[J];美育学刊;2011年04期

8 郭勇健;;在传统文论与现代美学之间——梁启超美学思想新探[J];美与时代(下);2011年08期

9 高建平;;后文化研究时代的美学[J];美育学刊;2011年04期

10 刘毅青;;审美境界与人生境界的沟通——以虚静为中心[J];美育学刊;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皮朝纲;刘方;;中国20世纪美学与传统美学[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2 欧阳文风;;梁启超、宗白华美学的相似性及其启示[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3 钟仕伦;李天道;;二十世纪中国传统美学的研究的回顾与展望[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4 李庆本;;王国维与古典美学的现代转型[A];儒学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化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5 张文涛;;对传统的发现和阐扬——宗白华美学思考的价值关怀[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6 刘悦笛;;从美学“在中国"到“中国的”美学——一段西学东渐和本土创建的历史[A];美学在中国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金雅;;中国现代美学的精神传统及其当下意义[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徐湘霖;;“纯素”之美与文人的“禅"意识[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9 傅谨;;中国美学面临的三大问题[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10 杜卫;;论中国美育研究的当代问题[A];中华美学学会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丽;宗白华的“散步”方式[N];文艺报;2001年

2 张法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王国维:以美学接引传统[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3 叶朗;追求照亮生活的艺术之光[N];中国艺术报;2011年

4 金雅 聂振斌;现代美学的基本走向[N];社会科学报;2009年

5 曹利华;和谐社会的美学追求[N];中国文化报;2005年

6 杜书瀛;颇有特色的现代美学文献选编[N];文艺报;2009年

7 ;现代美学体系的建构和当代文化发展(下)[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潘欣信;美学何处寻?[N];美术报;2010年

9 潇牧;中国现代美学的初启与西学[N];中国艺术报;2010年

10 郑玉明 冯学勤;中国现代美学的资源与实践[N];光明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O@同壮;庄子与中国现代美学[D];暨南大学;2007年

2 王进进;宗白华美学思想述评[D];浙江大学;2005年

3 李春娟;方东美生命美学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4 田智祥;宗白华的精神人格与美学之路[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唐善林;邓以蛰美学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6 王宏超;学科与思想:中国现代美学的起源[D];复旦大学;2008年

7 王丽;中国近现代美学课程发生发展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黄文发;两种理论取向:自律和他律[D];复旦大学;2008年

9 孙琪;台港新儒学阐释下的“中国艺术精神”[D];暨南大学;2006年

10 张传友;清代实学美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海涛;从刘熙载到王国维——兼论中国传统美学的近代转型[D];四川师范大学;2001年

2 马军英;试论康德对王国维和巴赫金美学思想的影响[D];郑州大学;2001年

3 尚莲霞;王国维美育思想及其现代意义[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4 黄晖;论王国维的美学思想及其当代意义[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5 宋琼;聚焦审美与欲望[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6 赵晓冬;王国维美育思想的精神内核及其当代价值[D];贵州大学;2006年

7 王正刚;思与诗[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8 潘吉英;无用之用—王国维美育思想述评[D];厦门大学;2008年

9 智小平;宗白华美学思想的生命观[D];内蒙古大学;2010年

10 刘定祥;审美人格的现代性生成[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4652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4652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31b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