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美学教材存在的问题探析
本文关键词: 美学教材 理论化 西方化 中国经验 审美艺术实践 出处:《教育评论》2016年0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当前我国一些高校使用的美学教材存在理论与实践脱离、内容西方化、多民族审美文化缺失、与当前学术前沿疏离等问题,这些都不利于审美文化教育的普及和学生美学素养的提高。美学教材建设应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重视美学的中国经验,加强与国内外美学前沿的接轨,建构反映学术前沿的、扎根于中国审美艺术实践的、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美学理论体系。
[Abstract]:At present, the aesthetic teaching materials used in som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 have some problems, such as the separ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the westernization of contents, the absence of multi-national aesthetic culture, and the alienation from the current academic frontier. These are not conducive to the popularization of aesthetic culture and education and the improvement of students' aesthetic literacy. The construction of aesthetic teaching materials should strengthen the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Chinese experience of aesthetics, and strengthen the integration with the frontier of aesthetics at home and abroad. To construct an aesthetic theory system with Chinese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which reflects academic frontier and is rooted in the practice of Chinese aesthetic art.
【作者单位】: 河南省文化产业研究基地;南阳师范学院;
【基金】:2013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多民族互动背景下的边疆戏曲审美文化研究”(编号13CZW015) 教育部2013年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美学基本理论的分析与重建”的子课题“艺术理论与美学基本理论的重建问题”(编号13JJD75001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G642;B83-4
【正文快照】: 本文系2013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多民族互动背景下的边疆戏曲审美文化研究”(编号13CZW015)、教育部2013年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美学基本理论的分析与重建”的子课题“艺术理论与美学基本理论的重建问题”(编号13JJD75001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作者何飞雁,河南省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曲家祥;;关于构建权力美学理论体系的设想[J];大庆社会科学;2010年01期
2 骆冬青;;心灵美学绪论[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3 王雨;;略谈“美”范畴与美学基本体系[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1年03期
4 吕品田;;读《艺术家的美学》[J];读书;1989年12期
5 高连峻;;美学作为方法论[J];社会科学战线;1989年04期
6 乾若;美学的思维方式[J];文艺研究;1993年05期
7 建文;面向新世纪的美学:困惑与向往——“第四届全国美学会议”印象[J];哲学研究;1993年12期
8 蒋述卓;向美学理论研究的深处掘进——评柯汉琳著《美的形态学》[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2期
9 潘知常;从独白到对话——关于美学的学科范式的建构[J];学术月刊;1997年01期
10 刘法民;美学理论课形象化教法探索(下)[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199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第一次全国美学会议在昆明召开[A];中华美学学会第一次全国美学会议简报[C];1980年
2 ;全国美学会议分别召开高校美学教学和造型艺术美学座谈会[A];中华美学学会第一次全国美学会议简报[C];1980年
3 ;第一次全国美学会议胜利闭幕 成立学会 通过章程 选举理事并提出学会工作计划和建议书[A];中华美学学会第一次全国美学会议简报[C];1980年
4 ;全国美学学会第二届年会大会发言[A];中华全国美学学会第二届年会简报[C];1983年
5 曾建平;;知识产品与美学在知识经济中的整合——关于“美学经济"命题的论证[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6 ;江苏省美学学会[A];2005:发展·和谐·公正——江苏省社科类学会学术年会成果荟萃[C];2005年
7 顾永芝;房亚红;;美学是什么[A];探寻美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2001—2006)纪念文集[C];2006年
8 王柯平;;美学研究中的可能缺漏(提要)[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吴兴明;;消费时代或全球化:重振美学的一线新机[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10 夏训智;;有关灵性的思考与美学的建设及发展[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丁来先;濒危的“美学”[N];中华读书报;2004年
2 刘悦笛;美学研究的“本土方法”哪去了?[N];文艺报;2005年
3 刘金祥;遭遇泛化后,,美学何以自省?[N];中国艺术报;2014年
4 郑州大学文学院 程勇真;美学研究不能太时尚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5 山东大学文学院 程相占;新世纪中国美学一瞥[N];社会科学报;2005年
6 张永清;当下美学研究期待解决什么[N];文艺报;2003年
7 何志钧 孟凡生 鲁东大学文学院;产业化的时代美学走向泛化与庸俗[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8 沈海牧;美学的中国特色何处寻[N];光明日报;2012年
9 赵强 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生活美学理论的建构与反思[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10 胡孝根;《价值论美学》:价值论视域中美学建构的新尝试[N];中华读书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刘成纪;汉代美学中的身体问题[D];武汉大学;2005年
2 李_";非总体的星丛[D];浙江大学;2005年
3 骆冬青;二十世纪中国政治美学与文艺美学[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4 汤拥华;先验论美学批判[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谢昌飞;阿多诺美学视域下的现代性批判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6 王妍慧;“表现性形式”的历史呈现[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7 杨凯军;蔡元培实验美学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8 邵鸿雁;中国美学“味”范畴新论[D];吉林大学;2011年
9 窦可阳;接受美学与象思维:接受美学的“中国化”[D];吉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卢志强;“消逝美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简显鹏;美学与革命[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 刘筵莉;“美学”概念在中国近代的缘起与演变[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崔璨;福柯的生存美学及当代意义[D];黑龙江大学;2012年
5 崔国清;日常生活视阈下的天气美学[D];兰州大学;2013年
6 邱艳艳;论美学中的爱[D];郑州大学;2007年
7 徐金凤;敞开美学的情感之维[D];湖北大学;2011年
8 童小畅;消费社会:美学终结的时代[D];四川大学;2005年
9 熊晓庆;视界融合[D];武汉大学;2005年
10 孙迁迁;女性审美特征与女性美学建构[D];湖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4666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4666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