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达默尔与杜夫海纳关于审美存在的时间性观念
本文关键词: 伽达默尔 杜夫海纳 审美存在 时间性 现在性 效果历史 人的历史时间 出处:《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伽达默尔认为审美存在的时间性就是它的现在性 ,但是现在性又隶属于效果历史。杜夫海纳认为审美存在的时间性主要指“人的历史时间”。他们关于审美存在的时间性观念都基于胡塞尔现象学的“意识进行的内在时间”,但又对此有所突破。二人的论述相互补充和印证 ,丰富和发展了现象学时间性观念
[Abstract]:Gadamer thinks that the time of aesthetic existence is its present nature. But now nature belongs to the history of effect. Dufheiner thinks that the time of aesthetic existence mainly refers to "the historical time of man". Their conception of time of aesthetic existence is based on Husserl's phenomenology. The inner time of consciousness. However, some breakthroughs have been made in this regard. The two men's exposition complements and verifies each other and enriches and develops the phenomenological concept of timefulness.
【作者单位】: 安阳师范学院中文系!河南安阳455000
【分类号】:B83
【正文快照】: 伽达默尔与杜夫海纳是两位重要的美学家 ,他们二人对审美存在的时间性问题都有专门的论述。弄清他们关于审美存在的时间性观念 ,对于透彻理解二人的整个美学思想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一、伽达默尔 :现在性——效果历史伽达默尔关于审美存在的时间性观念基于他对审美存在构成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永清;生活世界与审美对象意义世界的本源[J];学习与探索;2001年05期
2 程金海;主客统一与现象学的审美价值观[J];阴山学刊;2003年02期
3 倪梁康;图像意识的现象学[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4 陈春保;江淹诗赋的审美心理特征[J];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5 程金海;从意味到存在——现象学美学审美价值观的发展轨迹[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6 韩鲁华,许娟丽;生活叙事与现实还原——关于贾平凹长篇新作《秦腔》的几点思考[J];当代作家评论;2005年05期
7 蒋济永;审美阅读:一种存在方式的描述——审美阅读系列研究之一[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8 苏宏斌;论现象学的主体间性文艺思想[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9 苏宏斌;;世界的复魅:试论审美经验的生态学转向[J];江海学刊;2006年03期
10 李咏吟;;文学形象谱系与审美道德价值判断[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黄伟;返回艺术的生存之源[D];四川大学;2006年
2 张家军;学校教育的隐性力量[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张邦卫;媒介诗学导论[D];浙江大学;2005年
4 管宁;消费文化语境中的文学叙事[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5 沈壮娟;论恐怖与恐怖艺术的审美接受[D];山东大学;2006年
6 韩振华;王船山美学基础[D];复旦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春萍;红柯小说的生命诗学[D];杭州师范大学;2007年
2 王千;从翻译美学的角度看林语堂译《浮生六记》中的审美再现[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3 郭毓红;论中国现代油画艺术中“真实”的消逝与重建[D];延边大学;2007年
4 宋传东;意向性与杜夫海纳美学[D];苏州大学;2003年
5 许冰;审美教育在生命和谐发展中的意义及其实施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董晔;现实主义作为艺术探究的一个维度[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7 祝辉;情境教学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8 邵君秋;现象学美学的创构[D];苏州大学;2005年
9 杨江涛;中国古典美学中的“悲”[D];郑州大学;2005年
10 王红梅;论创造性阅读[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启凯;对象化含义兼及美的本质问题[J];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年03期
2 马国柱;;论中国古典美学的价值观[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1992年02期
3 刘凤泉;试论文学发展的矛盾运动[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02期
4 徐岱;从理念到经验:美学研究的继往开来[J];文艺研究;1999年04期
5 吴海庆;伽达默尔与杜夫海纳关于审美存在的时间性观念[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6 刘凤泉;试论文学发展的矛盾运动[J];阴山学刊;2001年03期
7 徐岱;存在主义与美学研究[J];浙江社会科学;2001年02期
8 周世伟;“三国周郎赤壁”的审美存在[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10期
9 党震;画外的思绪[J];东方艺术;2003年05期
10 王世达;“诗学美学”之一——诗如梦[J];美与时代;2005年05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李祥林;戏曲脸谱的艺术魅力[N];中国文化报;2003年
2 宋永琴;飨思想盛宴[N];光明日报;2004年
3 丁杨;毕飞宇:写作之乐无法言说[N];中华读书报;2004年
4 索阿娣;温馨小家 理想天地[N];中国航天报;2007年
5 刘丰果;重新解读昆德拉[N];南方日报;2007年
6 李钢音;小说是闪光的生活之书[N];铜仁日报;2007年
7 河北省邯郸市第十一中学 刘强;浅谈中学生的审美教育[N];邯郸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凤亮;诗·思·史:冲突与融合——米兰·昆德拉小说诗学引论[D];暨南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颜同林;四重奏:独特的声部与永恒的旋律[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张丹;席勒的人性化审美观[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4670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4670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