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知觉的特性:知觉即想象
本文关键词: 审美知觉 想象 艺术美 自然美 出处:《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审美知觉的特性在于那知觉同时又是想象。其实质是:那知觉形象在一定程度上潜在地符合了,或者说体现了审美主体的想象。审美知觉的内在动力是审美情感:正是审美情感使一般知觉变成了具有潜在想象性的审美知觉。知觉即想象,这无论对于艺术品的审美还是对于自然物的审美来说都如此。当然,两者各有不同的特点。
[Abstract]:The characteristic of aesthetic perception is that it is also imagination, and its essence is that the image of perception is potentially consistent to a certain extent. The inner motive force of aesthetic perception is aesthetic emotion: it is aesthetic emotion that makes general perception become aesthetic perception with latent imagination. Perception is imagination. This is true for both the aesthetic of art and the aesthetics of natural objects. Of course, the two hav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
【分类号】:B83-02
【正文快照】: 审美知觉的特性,在于它既是知觉,同时又是想象。其实质是:那知觉形象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了,或者说体现了审美主体的某种潜在的想象形象。审美知觉中没有明确的理智思考和意志欲念,这两者已消融在审美情感之中而失去了自身的形式,即概念知识和功利目的的形式。审美情感是审美知觉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师勇;;关于电影美的思考[J];电影艺术;1981年12期
2 吕晴飞;;《九歌》艺术美初探[J];北京社会科学;1986年02期
3 苟健生;;试论审美知觉的特征[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8期
4 刘安乐;;运用审美知觉的规律进行音乐欣赏教学[J];民族音乐;2007年05期
5 葛静静;;西方现象学与道家美学[J];青年文学家;2011年05期
6 孙绍振;审美知觉的变异[J];文艺理论研究;1987年06期
7 林晓鸣;审美知觉的张力与开放性思维——读阿恩海姆的《艺术与视知觉》有感[J];视听界;2001年01期
8 郝琦;麦清;;审美知觉中的创造性[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9年05期
9 章亚昕;诗艺结构之道——读台湾诗人纪弦的《过程》《狼之独步》[J];名作欣赏;1989年04期
10 杨伟;论环境形态对现代美术审美知觉的介入[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凡;;漫画的艺术美[A];论漫画——中国漫画交流文集[C];2003年
2 林中梅;;论艺术体操的美育作用[A];重庆工程图学学会第十四届图学研讨会交流暨第二届CAD应用、CAI软件演示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4年
3 郭军锋;吴健辉;孙世月;罗跃嘉;;阅读与想象的EEG频谱能量分布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王资鑫;;《水浒》武打描写的艺术美[A];水浒争鸣(第四辑)[C];1985年
5 张居华;;生活美·艺术美·典型美——毛泽东文艺美学思想探略[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八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1993年
6 高德凤;;浅谈“自然题材”在少儿舞蹈中的自然美和艺术美[A];中国少年儿童舞蹈论文比赛获奖作品集[C];2005年
7 苟学珍;;中学美术欣赏教学初探[A];教研撷华——青海师大附中建校45周年论文集[C];1999年
8 赵连元;;审美与生活[A];北京周末社区大讲堂集粹(第一辑)[C];2007年
9 丁允衍;;新闻摄影的纪实美初探[A];1983全国新闻摄影理论年会论文集[C];1983年
10 黎辛;靳绍彤;;毛泽东的艺术魅力论[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二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1998年年会论文集[C];199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小华;留住舞蹈艺术美的瞬间[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2 山西师范大学 乔延菊;自然美与艺术美[N];光明日报;2010年
3 顾书娟 余力平;把艺术美带进生活的老板[N];经理日报;2004年
4 记者 陈雅君;“首创空间”流淌艺术美[N];中国信息报;2004年
5 谭志湘;独特的艺术美 独特的戏[N];中国文化报;2009年
6 老 孙;奇石艺术美自天成[N];中国商报;2004年
7 甘立平;家具的艺术美[N];中国物资报;2000年
8 李耀林;取山川之秀 酿艺术美酒[N];西藏日报;2004年
9 刘平;粗糙生活的艺术美[N];中国文化报;2005年
10 山东艺术学院 邓云;校园规划设计的色彩艺术美[N];中国教育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春;审美知觉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2 张鸿声;文学中的上海想象[D];浙江大学;2006年
3 陈欣;论闻一多的文化阐释批评[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4 芦苇;潞绸技术工艺与社会文化研究[D];东华大学;2012年
5 蓝星;个体艺术智能的发生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6 高细媛;审美视野下的教学理解[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7 蒋小平;晚明传奇中女性形象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8 袁新;论“文学译本是‘气韵生动的生命形式’”[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9 陈晓娟;意境:艺术之为艺术[D];东南大学;2005年
10 尹航;论杜夫海纳美学思想的主体间性内涵[D];山东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海平;刻漆艺术美的体验与再现[D];苏州大学;2010年
2 王娟;歌剧《木兰诗篇》艺术美之探析[D];兰州大学;2011年
3 张颖;从青铜器的演变过程解读青铜时代的艺术美[D];吉林大学;2009年
4 陶谊;杜夫海纳的审美知觉论[D];苏州大学;2007年
5 王茜;想象与缺席[D];清华大学;2005年
6 李海燕;忧因美易逝 著为美长留[D];南昌大学;2007年
7 李英华;试析“诗性智慧”[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8 王爱红;论歌唱思维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D];河南大学;2004年
9 郭冬梅;杜夫海纳现象学美学中对深度的阐释[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
10 王金玲;希施金风景画艺术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4821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482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