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论人在审美活动中的主体性作用

发布时间:2018-02-03 10:57

  本文关键词: 审美活动 审美对象 艺术美 主体性作用 社会美 自然美 审美主体 审美感受 审美意识 《红楼梦》 出处:《黑龙江社会科学》1998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
[Abstract]:......
【作者单位】: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学习与探索》杂志社
【分类号】:B83
【正文快照】: 人通过长期的生产实践活动把自己从动物中提升出来,成为改造自然和发展自身的主体,,于是,发展出了属人的审美感官和审美意识,产生了审美活动。审美活动不同于认知活动、道德活动等等,它是人类的一种独特的主体感受活动,在这一过程中,人发挥着强烈的主体性作用,从而使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青才;朱德全;;主体间性哲学视角下的德育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2 孙显元;当代中国哲学研究的转向[J];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3 孙显元;;中国共产党的四大观念创新[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4 魏军;;浅议人类在生态圈中的地位[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5 李婷;;辅导员应引领大学生实现正确的人生定位[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6 邹颉;坚定的宪章派领袖 人民的桂冠诗人——纪念艾·琼斯诞辰180周年逝世130周年[J];安徽大学学报;1999年05期

7 孙显元;;科学发展观展示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兼论“两种文化”的冲突和交融[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8 孙道进;;环境伦理学的方法论困境及其症结[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9 王艳;谢军;;责任问题的价值论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10 王孝哲;;论人的发展及其动力[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邢荣;;现代性矛盾的现实根源——马克思的资本视角[A];北京高校政经、社建教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李润珍;武杰;;跨学科视野下的工程伦理[A];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第二届全国“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包国光;梁丽;;试析现代技术异化的表现和根源[A];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第二届全国“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李兰芬;王永明;;从人的全面发展看科技的伦理禁区[A];“科技高速发展对伦理道德底线的冲击及其化解”主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卢立峰;李兆友;;论科技创新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影响[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6 张军;;农民工及其动态演化研究[A];“三农”问题与新农村建设——湖北省首届涉农领域青年博士论坛论文集[C];2006年

7 庄汉;;依法行政与政治文明[A];深入学习十六大精神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论文集[C];2004年

8 喻文德;;从人的生存形式看以人为本[A];2006年湖南社科联学科前沿问题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6年

9 周建超;;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06年

10 董务刚;;接受美学与翻译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新曦;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与人的素质塑造[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2 尹维真;论社区建设中的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创新[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3 冯颜利;论全球发展的公正性[D];苏州大学;2002年

4 彭志勇;人性发展与制度创新[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5 鲁卫群;跨文化教育引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6 蒲蕊;学校的自主性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7 周江;我国房地产经济安全与政府控管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3年

8 徐峗;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存在论基础[D];复旦大学;2003年

9 张季;城市土地利用分析[D];西南农业大学;2004年

10 王苏君;走向审美体验[D];浙江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宁;评价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刘劲杨;现代创新理论与地矿科技攻关创新模式探析——以国家科技攻关305项目为例[D];成都理工学院;2001年

3 吴秀霞;论人的主体性及主体性道德人格的构建[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1年

4 肖勇;知识经济思想的产生、发展与知识经济学的构建[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5 代华英;初中化学活动化教学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6 吕强;生命的困境和超越的自由——试论庄子的“逍遥游”[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7 鲁礼新;我国农地制度演进与农业绩效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1年

8 曹永国;后现代主义视野下的教育目的探析[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9 王英纳;都市中的沉沦[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10 杨卫军;人与自然从冲突走向和谐[D];河南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景熙;;美海拾贝[J];常州工学院学报;1989年01期

2 朱建锋;现象直观与意象的诞生——从心物关系看审美活动的内在发生机制[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3 章海荣;;审美场简议[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4期

4 阮延陵;;从《乐记·乐本》谈起——关于审美活动两重客体与三个环节的假设[J];温州师范学院学报;1989年04期

5 陈红;;歌唱的目标——声乐审美[J];成才之路;2008年01期

6 索松华;;关于美学对象的再思考[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1期

7 张慧彬;论人在审美活动中的主体性作用[J];黑龙江社会科学;1998年06期

8 高瑞民;;从布洛的“心理距离”说看意志在审美活动中的作用[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6年07期

9 潘智彪;;寻找“有意义的另一个人”——论审美活动中的从众心理机制[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10 王文革;;关于日常梦的审美转化问题[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段建军;;审美活动中的自我与他人——审美创造价值观简论[A];价值哲学发展论[C];2008年

2 张云鹏;;论审美对象的存在形态[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李星良;;人性与人的审美[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第二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4 段建军;;审美活动中的自我与他人——审美创造观简论[A];改革开放三十年与价值哲学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凌珑;;略论审美想象[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五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1985年

6 索松华;;美学是研究审美现象的科学——兼论“生活美学”的合法性建构[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钟仕伦;李天道;;二十世纪中国传统美学的研究的回顾与展望[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8 娄君侠;;论建筑审美情感[A];第十五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9 李丕显;;后实践美学析疑[A];时代与思潮(7)——20世纪末的文化审视[C];2000年

10 钟华;;审美活动特性论纲[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长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养生是一种高尚的审美活动[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张丹飞;市场呼唤新型美学教材[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5年

3 尹旭;从审美对象的特征看继承与创新的美学意义[N];中国艺术报;2002年

4 中共山西省委常委、太原市委书记 申维辰;构建时代之美[N];光明日报;2008年

5 中共太原市委书记 申维辰;重视审美的价值取向[N];人民日报;2010年

6 陈海静;美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吗?[N];文艺报;2005年

7 陈新汉;审美活动的认识论新审视[N];光明日报;2001年

8 楼昔勇;审美活动是社会实践的产物?[N];社会科学报;2005年

9 侯桂林;赏石美学初探[N];河北日报;2006年

10 蒋劲松;环境美学:不仅仅是审美之学[N];中华读书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蓓;“道成肉身”:信仰和审美的相遇[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赵歌;竞技跳水美学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3 邓兰;艺术教学艺术的审美追求[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4 马衍明;论文学自主性[D];复旦大学;2003年

5 成联合;崇高的面相——审美形态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6 程金海;当代西方对话美学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7 徐波锋;教育的审美价值[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8 张志国;审美的观念——以胡塞尔现象学为始基[D];山东大学;2010年

9 董惠芳;杜夫海纳美学中的主客体统一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10 尹航;论杜夫海纳美学思想的主体间性内涵[D];山东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玲;当代消费主义语境下视觉文化的审美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苏洁;“音乐美学”的学科观念辨析[D];山东大学;2008年

3 宋国栋;想象的审美学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肖朗;回归生活世界:维特根斯坦思想的美学向度[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5 宗营芳;审美价值的基本理论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6 赵

本文编号:14872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4872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285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