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中国观念的吸收与美学教科书叙述形态的演化——高校美学原理教材建设的历史回顾

发布时间:2018-02-03 23:43

  本文关键词: 中国美学 美学原理 中国观 叙述形态 教科书 历史回顾 教材建设 蔡元培 朱光潜 文艺心理学 出处:《文艺研究》2012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正经王国维、蔡元培等人的倡导,从20世纪20年代起,美学逐渐成为高等学校相关系科的常规性课程。对应于美学原理教学活动的展开,美学原理教科书的编撰也成为相关业者的基本工作内容。和其他学术性著述相比,教科书的体系和叙述,必须较多地照顾读者的固有理解方式和知识储备,同时,它还必须更多地适应所属时代的普遍性观念预设,因此,美学教科书叙
[Abstract]:Since 1920s, aesthetics has gradually become the regular course of relation subjec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orresponding to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ing activities of aesthetic principles. The compilation of textbooks on aesthetic principles has also become the basic work of the relevant practitioners. Compared with other academic writings, the textbook system and narration must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readers' inherent understanding and knowledge reserve. At the same time, it must also adapt to the presupposition of the universal concept of the era, therefore, the aesthetic textbook narration
【作者单位】: 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
【分类号】:B83-4;G642
【正文快照】: 经王国维、蔡元培等人的倡导,从20世纪20年代起,美学逐渐成为高等学校相关系科的常规性课程。对应于美学原理教学活动的展开,美学原理教科书的编撰也成为相关业者的基本工作内容。和其他学术性著述相比,教科书的体系和叙述,必须较多地照顾读者的固有理解方式和知识储备,同时,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友峰;岳介先;;西方古代美学:范式与历程[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2 荣先林;;真善美及其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诠释[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1期

3 朱连生;中西绘画艺术美学思想的几点比较[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4 谭刚,龙建新;足球之美——对足球运动的美学分析[J];安徽体育科技;2004年02期

5 王明治;袁平;;比较北欧、日本工业设计 构建中国现代设计美学[J];包装工程;2005年06期

6 左利利;屈原的人格魅力在悲剧中呈现并升华——浅谈《离骚》的悲剧价值[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8期

7 陈颖;美·审美·审美的史学——立足于美学与史学的交叉点并主要着眼于后者发展的逻辑推论[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8 郑颖立;MCAI设计中的美学问题[J];电化教育研究;1999年05期

9 董锋;论悲伤美[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10 吕世伦,邓少岭;法律·秩序·美[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健;;现代动漫电影中的暴力美学[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建;立美教育认识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2 刘泽民;试论实践存在论的美学思考方式[D];复旦大学;2004年

3 李如密;教学美的价值及其创造[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4 鲁定元;文学教育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5 朱寿兴;美学的实践、生命与存在[D];四川大学;2005年

6 杨兴林;现代化进程中的国民素质优化[D];中共中央党校;1998年

7 王方良;产品的意义阐释及语意构建[D];东南大学;2004年

8 李哲;生态城市美学的理论建构与应用性前景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9 胡友峰;康德美学中自然与自由观念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10 傅松雪;美在生成:时间美学导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玉敏;论化学美学思维能力及其培养[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尹洪兰;太极拳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3 王磊;基督的天国与佛佑的人间[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4 庞华玮;电视新闻形式的美学价值[D];暨南大学;2002年

5 郭玲;基本物理常数教学潜科学分析探索[D];四川师范大学;2002年

6 汤杰英;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国美育发展主要区域特点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7 周维妍;主体性音乐学习方式的理论与实践探索[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8 张宁;融汇与创新[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张晓梅;实然与应然:中学诗歌教学与审美情感培养[D];北京师范大学;2005年

10 许凌冬;生态文艺学视域下的宗白华美学思想[D];扬州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章辉;;美学原理的问题意识与思想局限——评王朝闻主编的《美学概论》[J];中州学刊;2007年01期

2 代迅;;如何建设当代中国美学体系——从杨春时《美学原理》看美学教科书的撰写问题[J];文艺评论;2006年01期

3 林琳;;美学离我们有多远[J];中华文化画报;2009年10期

4 章辉;;后实践美学与美学原理写作的困境[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5 成复旺;中国美学研究的自我突破[J];北京社会科学;2001年04期

6 张法;;中西美学原理体系在新世纪面临的挑战[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7 樊美筠;当代西方学者眼里的中国美学——九五深圳国际美学美育会议一瞥[J];国外社会科学;1996年01期

8 ;美学大师——朱光潜[J];当代学生;2010年Z3期

9 孙焘;;提升人生境界与“大美育”[J];文艺争鸣;2010年16期

10 高建平;杨玉娟;;美学、美学大会与中国美学的发展[J];文艺争鸣;2010年1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张道一;;中国美学站起来[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法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王国维:以美学接引传统[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李平;中国美学的地方经验和世界价值[N];中国教育报;2005年

3 杨晖 李平;“地方经验”:美学研究的重要元范畴[N];文艺报;2005年

4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教授 刘士林;中国美学的本土经验及未来发展[N];社会科学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马子雷;中国美学如何走上“美的历程”[N];中国文化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马子雷;为中国美学赢得更多话语权[N];中国文化报;2010年

7 本报见习记者 马寅秋 万李娜;走向世界的中国美学[N];团结报;2010年

8 本报特约记者 孙焘;中国美学向世界打开了大门[N];中华读书报;2010年

9 叶朗 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教授;中国美学:新世纪新创造[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10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 刘悦笛 整理 秦韵佳;中国美学和艺术:在开放与“中国性”之间[N];中华读书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兴旺;中国美学发生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2 徐迎新;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学人比较美学观的人类学分析[D];复旦大学;2004年

3 赵建军;魏晋般若与美学[D];复旦大学;2004年

4 张家梅;言意之辩与中国美学[D];暨南大学;2003年

5 杨庙平;《巴黎手稿》与当代中国美学理论形态建构[D];四川大学;2007年

6 李春娟;方东美生命美学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7 金雅;梁启超美学思想述评[D];浙江大学;2004年

8 齐光远;梁宗岱美学思想研究[D];辽宁大学;2008年

9 刘旭光;海德格尔与美学[D];复旦大学;2003年

10 庞飞;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与审美风尚的变迁[D];山东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孔凡娟;对中国美学发展现状的几个宏观问题的尝试性探讨[D];山东大学;2010年

2 亓元;中国古典审美接受中的“过度诠释”[D];黑龙江大学;2007年

3 邹启峰;尼采与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美学[D];安徽大学;2004年

4 傅千里;管窥中国现代美学对话“美”[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5 田先方;二十世纪中国“美学原理”教材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6 唐善林;启蒙·革命·审美[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7 王怀平;在断层和废墟上重构中国美学大厦[D];安徽大学;2005年

8 刘志浩;“通”范畴与中国古代审美主体论[D];山东大学;2010年

9 梁玉水;实践美学与认知美学作为科学研究纲领——拉卡托斯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与当代中国美学状况阐释[D];吉林大学;2004年

10 刘伯珍;论“拙”[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4886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4886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440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