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关于德国古典美学的三个基本命题

发布时间:2018-02-04 07:43

  本文关键词: 德国古典美学 感性与理性 康德美学 无目的性 理性冲动 感性冲动 情感领域 美学思想 判断力 理论意义 出处:《文史哲》1993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美是真与善的桥梁”、“美在自由”、“美是无目的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是德国古典美学申的三个基本命题。前者在认识与实践之间发现了独特的情感领域,中者在理论上实现了感性与理性的辩证统一,后者抓住了自觉性与非自觉性相结合的创作和欣赏规律。分析和理解这三个命题,并梳理出其对后世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Abstract]:Beauty is the bridge between truth and goodness, and beauty is freedom. "Beauty is the unity of aimless and purposeful" is the three basic propositions of German classical aesthetics. The former finds a unique emotional field between cognition and practice. In theory, the middle realized the dialectical unity of sensibility and reason. The latter grasped the law of creation and appreciation which combined consciousness with non-consciousness, and analyzed and understood these three propositions. It is of great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to sort out its profound influence on later generations.
【正文快照】: 德国古典美学有三个基本命题,即“美是真与善的桥梁”、“美在自由”、“美是无目的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弄通弄懂这三个基本命题是研究德国古典美学的关键。一、关于“美是.真与善的桥梁” 美是统一真与善、知与意、自然与自由、知性与理性的桥梁,这是康德《判断力批判》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立元;西方美学研究的新收获——评介蒋孔阳副教授的《德国古典美学》[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6期

2 加申;;部分高等学校、研究单位美学工作概况[J];哲学动态;1980年07期

3 周文彬;歌德美学观浅析[J];青海社会科学;1981年01期

4 欧力同;培根的认识论略议[J];学术论坛;1981年02期

5 任秉义;鲁迅论美感——读《拟播布美术意见书》笔记[J];美苑;1981年03期

6 马白;从《摩罗诗力说》看鲁迅与中国古代美学的渊源关系[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1年04期

7 忍言;;学者·战士——谈汝信[J];读书;1981年08期

8 岳介先;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03期

9 周来祥;论美学研究的对象[J];东岳论丛;1982年02期

10 卢善庆;康德前批判时期美学思想述评——读《优美感觉与崇高感觉》[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全国美学会议开幕各单位交流研究和教学情况[A];中华美学学会第一次全国美学会议简报[C];1980年

2 张德厚;;试论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现代化——从经典马克思主义美学与德国古典美学的渊源关系谈起[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3 葛新德;;横看成岭侧成峰——论纪实摄影与辩证思维[A];新阶段新路子——第六届全国新闻摄影理论年会论文集[C];1995年

4 徐鹰;;试探大学生心理咨询与关育的结合——增强正确的审美意识,发展健全的审美能力[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全国第七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暨专业委员会成立十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01年

5 汪颖;彭韧;;产品设计中的感性与理性[A];Proceedings of the 2004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Design[C];2004年

6 张惠;;信息融合的魅力[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宛小平;;朱光潜美学思想的当代意义[A];中华美学学会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杨光;;难得一个“惠普之道”——感言高建华《笑着离开惠普》[A];2006中国管理学家论坛暨第八届中国管理创新大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享温馨 居自在[N];国际金融报;2000年

2 吕工;感性与理性[N];医药经济报;2000年

3 周卫民;聆听自然的回声[N];福建日报;2001年

4 顾红亮;多角度理解实践概念[N];光明日报;2002年

5 祝东力 章启群 王锦民;中国美学的省思[N];社会科学报;2002年

6 ;摄影文学:徜徉于图像与文字之间的边缘文体[N];文艺报;2002年

7 苗雨时;人的感性与理性在实践中相统一的生存论[N];文艺报;2002年

8 ;一路行走一路歌[N];河北日报;2003年

9 ;感性与理性的纠缠与渗透[N];中国房地产报;2004年

10 关明;“感性”还是“理性”[N];中国纺织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孔建平;文艺美学的维度[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2 苗元江;心理学视野中的幸福[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3 郑玉明;试论黑格尔艺术认识范畴的实践性内涵[D];浙江大学;2004年

4 汤拥华;先验论美学批判[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胡震;傅雷艺术批评思想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6 陈碧;《周易》象数美学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7 徐晓庚;黑格尔关于造型艺术一般问题的考察[D];中央美术学院;2006年

8 顾梅珑;审美主义及其在西方19世纪以来文学中的流变[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海钢;审美与自由[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宣琳;自然人和游戏者——卢梭与席勒“复古”思想比较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2年

3 李启光;产品设计中感性因素与理性因素的研究[D];湖南大学;2003年

4 于倩;浪漫理想与古典精神[D];扬州大学;2003年

5 董志刚;诗的的复兴——海德格尔诗学述评[D];安徽大学;2002年

6 王东育;环境的制约与装饰的互动[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7 孙云宽;黑格尔戏剧美学思想评述[D];安徽大学;2004年

8 宋燕;课堂教学审美化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李琼;让美走在自由之前——席勒人性论美学探析[D];安徽大学;2004年

10 杨健;论主观批评[D];扬州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4897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4897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655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