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审美主义思想的价值取向
本文关键词: 审美主义 价值取向 审美独立论 出处:《江海学刊》2011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在价值取向上,中国现代审美主义思想与中国古代审美主义思想有着很大的差异,不再将审美的独立性理解成审美与生活隔绝的孤立性,不是将审美视为与"此在"人生相疏离的虚幻的"彼在",审美创造和审美研究以人的"此在"的生活为动力、为源泉。中国现代审美主义思想既不可能是中国古代凌空蹈虚的审美情怀的现代翻版,也不是对西方审美独立论思想的简单回应,只有将中国现代审美主义思想真正落实到具体的历史语境中来阐释,才能真正在"现代"的意义上把握"中国"现代审美主义思想的价值取向。
[Abstract]:In terms of value orientation, Chinese modern aestheticism is quite different from ancient Chinese aestheticism, and the independence of aesthetics is no longer understood as the isolation of aesthetics from life. Instead of viewing aesthetics as an illusory being separated from "this being" life, aesthetic creation and aesthetic research are driven by people's "this being" life. China's modern aestheticism can neither be a modern reprint of the aesthetic feelings of ancient China, nor is it a simple response to western aesthetic independence. Only when the Chinese modern aesthetic thought is truly implemented in the concrete historical context, can we really grasp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the modern aesthetic thought of "China" in the sense of "modern".
【作者单位】: 温州大学人文学院;
【分类号】:B83-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徐志啸;外来文化思潮与世纪初文坛[J];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99年02期
2 俞兆平;中国现代文学中浪漫主义的历史反思[J];文学评论;1999年04期
3 张辉;现代审美主义问题的政治特性[J];文艺研究;2003年01期
4 李华川;晚清知识界的卢梭幻象[J];中国比较文学;1998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鹰;科学中的审美主义[J];文艺研究;2005年01期
2 刘悦笛;中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审美主义思潮论[J];思想战线;2001年06期
3 姚文放;文艺价值取向的辩证法[J];学术界;1992年03期
4 邹定宾;在道德与知识之间的救赎承诺——论康德审美主义[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7年03期
5 张辉;现代审美主义问题的政治特性[J];文艺研究;2003年01期
6 林功成;现代性与审美主义[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7 刘悦笛;实践与生命的张力——从20世纪中国审美主义思潮着眼[J];人文杂志;2004年06期
8 叶世祥;现代性视野中的中国古代审美主义[J];温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9 许宏香;;自由时代的完美囚徒——从知识流变看审美现代性的边界[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06期
10 张之沧;日常生活中的审美主义[J];唯实;2003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马建高;;论梁启超“趣味”美学思想的现代审美主义追求[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2 吕宏波;;梁启超的“趣味”范畴与中国美学现代性[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3 朱志荣;;论梁启超的审美趣味观[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广州大学人文学院 肖建华;当代美学的审美主义转向[N];光明日报;2009年
2 清华大学艺术教育中心 肖鹰;诗意地栖居在审美主义的白夜[N];社会科学报;2004年
3 厦门大学中文系 杨春时邋刘连杰;建立健全的身体美学[N];光明日报;2008年
4 沈阳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长 朱爱军;审美范式转换与文化精神建构[N];光明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叶世祥;20世纪中国审美主义思想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侯春菊;艺术拯救人生[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2 张文通;海德格尔的主体间性美学思想[D];厦门大学;2006年
3 黎祥伦;论审美超越的价值取向[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李自红;现代性的困惑[D];暨南大学;2002年
5 傅玉玲;福柯的“生存美学”[D];厦门大学;2008年
6 谢许航;席勒美育思想的现代性批判[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邱佳佳;对当代美育关键词之一“情趣”的考察[D];西南大学;2010年
8 孟繁中;视觉文化时代的中国审美文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5074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5074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