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一种东方超象审美理论

发布时间:2018-02-15 09:44

  本文关键词: 审美理论 中国传统艺术理论 中华民族 审美特征 审美心理 诗歌创作 美学范畴 艺术创作 “境界” 内在规律 出处:《文艺研究》1992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正 艺术“境界”或“意境”是中国传统艺术理论中一个居于核心地位的美学范畴,它涉及到中华民族的诗歌创作及其他艺术创作的内在规律和某种历史原型,反映着中华民族一种渊源久远的深层审美心理。中国有关意境的理论与西方有关典型的理论究竟有何联系与区别,我们过去似乎缺乏更深入的研讨。对于意境本身的构成因素与审美特征,倒是
[Abstract]:The "realm" or "artistic conception" of positive art is a core aesthetic category in Chinese traditional art theory, which involves the inherent laws and some historical archetypes of the Chinese nation's poetry creation and other artistic creation. It reflects the deep aesthetic psychology of the Chinese nation, which has a long history. What is the connection and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heory of artistic conception in China and the typical theories in the West? We didn't seem to have studied more deeply in the past. It's true that the composition and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of artistic conception itself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史鸿文;走向生命优存论美学[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2 蔡华,申喜萍;倪瓒的道教美学思想探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年05期

3 韩石;诱引的声色:袁宏道游记新论[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4 徐难于;善恶观形成初探[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5 李裴;论张万福的道教服饰美学思想[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6 姚爱斌;意境与意象两种至境艺术形象的审美差异[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7 张灵聪;论汉代艺术气象及其成因[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8 崔涛;我国古代美意识的起源探论[J];甘肃高师学报;1999年04期

9 王远坤;饮食之味觉及其美感[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10 陈发喜;甲骨文女性文化简论[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朱国昌;晚清狭邪小说与都市叙述[D];上海大学;2007年

2 王璜生;语言与观念的嬗变[D];南京艺术学院;2006年

3 胡建次;中国古代文论“趣”范畴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4 户晓辉;中国人审美心理的发生学研究[D];山东大学;2000年

5 张完硕;宋代画论美学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晶晶;韵者,美之极[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2 刘晓晓;从中国人物画的发展看民族审美意识[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3 陆毓晗;风水理论影响下的内向空间初探[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4 骈佳;生命的言说[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5 王海涛;从刘熙载到王国维——兼论中国传统美学的近代转型[D];四川师范大学;2001年

6 刘维东;谈中国哲学气论对绘画气论的影响[D];山西大学;2003年

7 李香会;中国农业中的美学考察[D];南京农业大学;2003年

8 项之圆;巴蜀山地寺观的审美探析[D];重庆大学;2004年

9 贺文荣;唐代题画诗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10 罗明月;吴筠的道教美学思想初探[D];四川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皮朝纲;严羽审美理论三题[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年04期

2 皮朝纲;;司空图的韵味说及其审美理论[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01期

3 皮朝纲;王士祯审美理论琐议[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年03期

4 王政;略论唐宋时期戏剧审美理论的萌生[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年02期

5 王政;略论昆山派的戏曲审美理论[J];殷都学刊;1983年03期

6 彭立勋;马克思与席勒审美理论之比较——从《美育书简》到《巴黎手稿》[J];外国文学研究;1983年01期

7 舒梧 ,若人;《美学:审美理论》出版[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4期

8 赵仲牧;论中国古代审美理论中的寄托范畴[J];思想战线;1990年06期

9 蒲震元;一种东方超象审美理论[J];文艺研究;1992年01期

10 杨恩寰;恰当的选择 可贵的贡献——评《西方审美观源流》[J];中国图书评论;199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戴冠青;;消费社会的文学审美走向[A];“美学与当代生活方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永宏;行如其志 书如其人[N];人民公安报;2000年

2 许钧;以实涵虚 以探其美[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1年

3 傅堪;传统艺术研究的困境和出路[N];中国艺术报;2002年

4 沈宽 杨雅洁;赏奇石盛会 品传统文化[N];大众科技报;2002年

5 力之;执中与超越[N];人民日报;2002年

6 周雪梅;继承与拓展[N];中国艺术报;2003年

7 ;地域文化发展的理论支持[N];辽宁日报;2003年

8 屠友祥 (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国审美意识与美学[N];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

9 郑端;美学文艺学研究的新态势[N];文艺报;2003年

10 本报记者 晨晓;多媒体文化的思考[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焦小婷;多元的梦想[D];河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咏铃;爱情文学审美视野中的南朝乐府民歌[D];湘潭大学;2002年

2 欧阳文爱;当代美育新视野—中学学科教学美育探讨[D];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

3 谭娅;论通感的内涵及其在审美活动中的价值[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王莉;萧纲宫体诗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4年

5 张涛;论文学意境[D];郑州大学;2004年

6 李爱娟;网络课程的学习环境设计[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7 孙润青;中国意象审美理论于水体景观设计之运用的探讨[D];东华大学;2005年

8 赵光亚;反抗的游戏[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9 王百玲;论张爱玲小说的叙事时间与叙事空间[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10 姚静;《两个高贵的亲戚》汉译文本的艺术效果对现代翻译教学的美学启示[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5129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5129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434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