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构建中国形式美学的若干思考
本文选题:中国形式美学 切入点:形式分析 出处:《天津社会科学》2014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构建中国形式美学的前提条件是已经形成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现代形式论传统。中国学人对作为思想方法、知识原理、存在根基的形式分析精神的三重误解与中国当代美学和文艺理论学科建设的系统化、科学化的迫切需要不相适应。对先验形式如何回应关乎形式美学理论的普适性。象家族改造与新生的实质在于主动摄取、融会西方形式理性精神,即引入先验维度、加强形式分析、扩展构型力量、建立批判理性、重视语言之维、追求体系形态。
[Abstract]:The prerequisit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formal aesthetics is the modern formalism tradition with distinct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e triple misunderstanding of the spirit of the formal analysis of the foundation of existence and the systematization of the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contemporary aesthetics and literary theory, The urgent need of science is not suitable. How to respond to the transcendental form is related to the universality of formal aesthetic theory. The essence of family transformation and new life lies in taking the initiative to assimilate the spirit of western formal rationality, that is, introducing the transcendental dimension. Strengthen formal analysis, expand the force of configuration, establish critical rationality,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dimension of language, and pursue the form of system.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中文系;
【分类号】:B83-0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吴炫;;什么是“中国式形式”?[J];江苏社会科学;2010年06期
2 张旭曙;;从形式论看文艺学的教材建设[J];学海;2011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胥杨;;怀念狼,还是怀念失落的自我?——贾平凹《怀念狼》对人类生存和自我精神归属的忧思[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S1期
2 龙明慧;;翻译的形而上——论“忠实”之于翻译的本体论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3 雷戈;;中国思想史研究中的概念省思[J];安徽史学;2008年03期
4 季爱民;罗龙祥;;本体论与人生价值:当代本体论研究述评[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5 王蕊;;无奈的逃遁——“马原现象”初探[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7期
6 王东波;;语言本体论刍议[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4期
7 张文;《春江花月夜》与莎氏商籁体之声韵比较[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8 刘和;;从化学发展史看化学学科发展观的沿革[J];安顺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9 李德才;;新课程理念下“学科课程与教学论”建设思考[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10 朱旭东;;民族国家教育知识和比较教育研究——比较教育学科体系再思考[J];比较教育研究;200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张文;;英美诗人困境中的自觉审美精神[A];安徽省第五届“兴皖之光”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交叉学科卷)[C];2005年
2 王前;;“由技至道”——中国传统的技术哲学理念[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3 杨科雄;;公共服务:主观与客观之间[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4 刘宝良;李建中;张兆功;;基于本体的Web信息组织[A];第十九届全国数据库学术会议论文集(技术报告篇)[C];2002年
5 安希孟;;“有”还是“无”断想[A];基督教思想评论第七辑[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傅朝阳;面向实时任务求解的自治服务协同模型、形式语义及其验证[D];浙江大学;2010年
2 王汉熙;面向科学出版的科学信息本体结构及其生成与发布机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3 张福海;论海德格尔的本源之思与诗性突围[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梁光焰;回到美自身的领域[D];西南大学;2011年
5 罗绂文;李泽厚“情本体”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冯旭洋;论教育“主体”[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何江新;海德格尔对传统形而上学的解构[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华;新世纪乡村小说主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赵周宽;后形而上学与美学[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继霞;百年回族文学价值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珊珊;马克思实践本体论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许筱婷;基于本体论的知识表达[D];湘潭大学;2010年
3 张丽英;实践本体论批判[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邹兰兰;刘恒创作综论[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超;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现代转进路径探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陈章;“Being”、“Ontology”、“Metaphysics”的内涵及关系[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聂增;浅论牟宗三的政治哲学思想[D];南昌大学;2010年
8 程治隆;卢卡奇社会存在本体论思想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9 刘培源;从我国古代农业技术的发展看“道”与“技”的辩证关系[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10 覃芳圆;中国福文化旅游纪念品设计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安乐哲;张燕华;;差异比较与沟通理解——当代西方学者研究中国哲学的倾向及障碍[A];时代与思潮(6)——中西文化与20世纪中国哲学[C];199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施建华;;形式美与自然生命之美——对形式美及其“表现性”的再思考[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0年01期
2 边昭彬;;从形式对内容的颠覆看本体论形式美学[J];社科纵横;2008年08期
3 杜安;;王国维形式美学观念的现代性追求[J];天府新论;2006年04期
4 陶原珂;从中介论到以人为本的形式美学——访劳承万教授[J];学术研究;1996年01期
5 章辉;亨利·霍姆的美学思想[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6 高尚学;;西方形式美学[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8年10期
7 王文雅;;用系统理论解释形式美学[J];文教资料;2005年34期
8 张旭曙;;德国古典美学中的形式概念[J];重庆社会科学;2007年03期
9 章辉;威廉·荷加斯的形式美学思想剖析[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10 祁磊;;浅析中国传统形式美学之特点[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祁志祥;;中国美学史研究的观念更新及路径创新[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博士 杜安;王国维形式美学观念的现代性追求[N];贵州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耘;唐代美学范型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赵顺华;论康德形式美学对美育的启示意义[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2 刘汉芸;从人性和谐美论席勒活的形象美学[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3 徐炫;自然何以为美?生态主义视野中的蔡仪美学[D];西南大学;2010年
4 赵明;席勒美学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5581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5581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