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意象五种
本文选题:象征意象 切入点:至境意象 出处:《中国社会科学》1993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文把古今中外的意象概念归纳为心理意象、内心意象、观念意象、泛化意象和至境意象五种,分别阐述了这五种意象的内涵和外延,指出:除心理意象属于纯心理学范畴外,内心意象、观念意象、至境意象在思维方式上有相通之处;泛化意象的产生,是意象使用过程中概念混乱的结果;而至境意象,则是象征型艺术和浪漫型艺术审美理想的表现形态。作者强调,在文学艺术向古老的象征艺术回归的今天,只有废除泛化意象,恢复意象的古义,才能建立起科学的意象观。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concept of mental image, inner image, conceptual image, generalized image and imagery to the environment are summed up as five kinds of images, the connotation and extension of the five images are expounded respectively, and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mental image belongs to the category of pure psychology, except the psychological image, which belongs to the category of pure psychology. The appearance of generalized image is the result of the confusion of concept in the process of using the image, and the image of environment is the result of the confusion of the concept in the process of the use of the image, and the image of the environment is the result of the confusion of the concept in the process of using the image. The author emphasizes that when literature and art return to the ancient symbolic art, only by abolishing the generalized image and restoring the ancient meaning of the image, can the scientific concept of image be established.
【作者单位】: 安庆师范学院中文系;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辛刚国;六朝文学批评视野中的情采关系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2 孙履芳;陌生与困境——《玩偶之家》新解[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3 王毅;;综合视野中的音乐与舞蹈观照[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4 廖四平;台湾现代派诗歌与西方影响[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5 贺智利;论鲁迅不和谐的美学倾向[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6 韩雷;救人和自救——对《废都》的症候式阅读[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7 刘莉琼;从格式塔意象看古诗《江雪》的翻译[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8 孙丰;论高等特殊教育美术教学中艺术设计基础课的素描[J];长春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9 王阳;叙述时间与叙述情景[J];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10 薛生辉;;设计符号刍议[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锦玲;意蕴不同的经典[D];暨南大学;2001年
2 王毓红;历时与共时:《文心雕龙》与《诗学》体裁理论比较研究[D];苏州大学;2002年
3 欧明俊;现代小品理论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4 张家梅;言意之辩与中国美学[D];暨南大学;2003年
5 孙辉;批评的文化之路——20世纪末以来文学批评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6 黄汉华;抽象与原型——音乐符号论[D];暨南大学;2003年
7 邵军;唐代书画理论及其审美观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4年
8 许龙;钱锺书诗学思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9 周海波;现代传媒视野中的中国现代文学[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汪帮琼;萨特本体论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牛鸿英;论老舍小说的三重价值[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杨黎红;永恒的矛盾和冲突[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3 周克平;文本的世界[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4 卢政;论文学创作的内驱力[D];曲阜师范大学;2001年
5 徐姗娜;简论文学和音乐的关系[D];厦门大学;2001年
6 吴军妍;论狄更斯《荒凉山庄》中所存在的侦探小说成分[D];河北师范大学;2002年
7 吕燕;文学虚构理论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2年
8 周静;文学符号及其解读[D];西南交通大学;2002年
9 金科;三峡文化与地域环境艺术[D];重庆大学;2002年
10 张君玲;结构主义视角下的《了不起的盖茨比》[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6011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6011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