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存在主义的哲理与审美之间的关系

发布时间:2018-03-21 20:05

  本文选题:存在主义 切入点:审美意向 出处:《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通过对存在主义的哲理和审美之间关系的考察,论述了存在主义美学观的三个基本特征:一、存在主义将对人的思辨性的理论思考和美学上的直观把握融为一体,认为对人的存在方式的揭示既是哲学思考的对象又是文学所要表现的具体内容。二、作家的美感产生的过程和内容与他的意识活动的过程和内容是同步进行的,而且其内容也是完全一致的,它是通过主体的客体化和客体的主体化这一双向运动而表现出来,从中产生出审美意象即艺术客体。三、审美意象贯注了作家的思想感情,因而体现了作家的艺术个性,它来自于作家的自由的创造意识,因此自由对于创作主体来说,它是作家的艺术个性得以充分表现的一种巨大的创造力,对于作品中的人物来说,它是展示自己的情感意志和塑造自我形象的一种内在驱动力。
[Abstract]: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xistentialism philosophy and aesthetic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re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existentialism aesthetic view: first, existentialism merges the theoretical thinking and aesthetic intuitionistic grasp of man's speculative nature into an organic whole. The author thinks that revealing the way of human being is not only the object of philosophical thinking but also the concrete content of literature. Secondly, the process and content of the writer's aesthetic sense are synchronized with the process and content of his consciousness activity. And its content is completely consistent, it is displayed through the two-way movement of objectification of subject and subjectivization of object, from which the aesthetic image is the artistic object. Third, aesthetic image permeates the writer's thoughts and feelings. It reflects the writer's artistic personality, and it comes from the writer's free creative consciousness. Therefore, freedom is a kind of great creativity that the writer's artistic personality can fully express, and for the characters in his works, freedom is a kind of great creativity which can be fully expressed by the author's artistic personality. It is an internal driving force for displaying one's emotional will and shaping one's self-image.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
【分类号】:B8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倪梁康;“智性直观”在东西方思想中的不同命运(2)[J];社会科学战线;2002年02期

2 倪梁康;“我思故我在”及其现象学的解析与重构[J];开放时代;1999年02期

3 张公善;海德格尔美学的历史地位及当代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4 李霞;论儒道生命观的理性精神及其历史影响[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5 黄忠晶;斯宾诺莎论人的思想自由[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6 王列生;主体缺席的概念晚餐——关于当代文学批评失态的一种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7 方军;海德格尔的真理观——兼谈一种思维方式的革命[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8 潘德荣;诠释学:从主客体间性到主体间性[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9 潘盛;旷野的呼唤——萧红作品中对于人的异化主题的现代观照[J];安康师专学报;2003年01期

10 李锐,封彩梅;宽容与共荣:陕南民间文艺的文化整合[J];安康师专学报;200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姜铮;;论《<少年维特之烦恼>序引》[A];创造社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书俊;选择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2 周宁;独白的心理学与对话的心理学——心理学的两种话语形态[D];吉林大学;2004年

3 赵海峰;阿多诺的“否定的辩证法”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4 康永久;教育制度的生成与变革——新制度教育学论纲[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5 罗清旭;批判性思维理论及其测评技术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6 刘惊铎;道德体验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7 费多益;论科学的合理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8 赵雪纲;论人权的哲学基础[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9 余颖;城市结构化理论及其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02年

10 付长珍;宋代理学境界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迎年;海德格尔存在论差异中的世界[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邓红;论威拉·凯瑟拓荒小说中的死亡意象[D];暨南大学;2001年

3 张利芳;摹状词理论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4 王景强;网络媒体的审美阐释[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5 陈振华;刘震云小说论[D];安徽大学;2001年

6 邓友超;走向主体间意义的教师主体性——教育工具的一个目标[D];四川师范大学;2001年

7 艾战胜;波普尔理解理论的理解[D];中南大学;2002年

8 王又佳;彼得·艾森曼的建筑话语[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9 孙华程;言说的逻辑与沉默之域[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10 王宏;加入WTO的效应——从文化哲学的角度看[D];黑龙江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冬莹;;论审美活动中审美意象的生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年08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宛小平;;庄子美学和谢林艺术哲学的比较——兼谈哲学和美学关系的几种典型样式[A];美学在中国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张政文;康德美学思想对二十世纪西方美学的影响[N];光明日报;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伏爱华;萨特的存在主义美学和文学[D];安徽大学;2002年

2 翁晓玲;试论存在主义美学在中国当代的接受与影响[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6453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6453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a01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