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马克思美的规律论新解

发布时间:2018-03-23 11:11

  本文选题:美的规律 切入点:尺度 出处:《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摘要】:我国美学界对于马克思所说的“美的规律”一直有不同的理解。其中影响最大的一种观点认为 ,美的规律是两个“尺度”的统一 ,也就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本文对此提出了异议 ,认为应该把美的规律解释为生命自由性与形式表现性的统一。
[Abstract]:China's aesthetics industry has a different understanding of Marx's "law of beauty". The influence of a view that the largest, the law of beauty is the unity of the two "scale", which is unity of regularity and purpose. This thesis raises the objection, think should take beauty the law of unity and explanation for the freedom of life in the form of performance.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B83-02

【共引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正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2 李新曦;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与人的素质塑造[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3 董耀鹏;社会主义国有经济控制力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4 王鑫;论邓小平的发展观及其在中国的实践[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5 崔禄春;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的科技政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6 侯典明;江泽民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7 张占斌;博彩业与政府选择[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8 陈斌;私营经济发展论[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9 王广彬;中国社会保障法制史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0年

10 毛曦;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地理[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立慧;中国共产党探索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历史经验[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王惠君;当代中国政治发展模式[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3 高常营;渴望家园的回归——世纪之交人文精神重建问题的反思[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4 赵澜波;现代化进程中的生活方式与人的全面发展[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5 孙文营;论当前中国社会转型的趋势、困境与出路[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6 张春玲;对我国经济体制与经济增长方式关系的历史剖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7 李照修;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8 朱洪强;邓小平对外开发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9 游红武;后冷战时代国际冲突探源[D];暨南大学;2000年

10 廖秋红;媒介的社会伦理角色定位[D];暨南大学;200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春时;;审美是自由的生存方式[J];社会科学战线;2011年04期

2 阎国忠;;美·爱·自由·信仰[J];学术月刊;2011年02期

3 鲍俊晓;;萨特论审美喜悦[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4 谢雪莲;;艺术在消亡与涅磐之间——谈席勒美学对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影响及其现代批判[J];贺州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5 邱艳艳;张二艳;;论爱与美的相通性[J];考试周刊;2011年43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余祖信;;西部大开发的美学思考[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2 应必诚;;《巴黎手稿》与美学问题[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3 徐放鸣;张儒雅;;地方审美文化研究:一个亟待重视的美学领域[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邱耕田;实践视域中的发展美学[N];光明日报;2003年

2 张鉴君;科学发展观的美学内涵[N];金融时报;2005年

3 记者 赵文 岳鹏;我省教授梁胜明提出美学新论断[N];兰州日报;2004年

4 本报见习记者 马寅秋 万李娜;走向世界的中国美学[N];团结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石长平;刘纲纪实践本体论美学思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2 贾玮;梅洛—庞蒂现象学美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3 季芳;实践美学的生态维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4 胡俊;对接与缝合:新方法建构新美学[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0年

5 董宏;蔡仪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智伟;中国传统山水美学的人生“优存”意味[D];郑州大学;2005年

2 马林刚;席勒美学思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3 李燕;魏晋士人的自由审美及其心态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4 刘莉萍;生命美学与当代中国人文精神的价值倡导与建构[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5 裴昌胜;道家自然范畴的美学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6 苏绪丽;中国审美文化“尚清意识”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8年

7 于U,

本文编号:16532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6532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651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