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审美直觉之真义:心的敞亮与物的解蔽

发布时间:2018-03-23 23:16

  本文选题:审美直觉 切入点:生存本体论 出处:《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05期


【摘要】:实在本体论推重逻辑思维,直觉则与生存本体论相联系。只有从实在本体论跳开,立于生存本体论视域,才能解除“计算性的思维”对人的感性生命和审美直觉的遮蔽。审美直觉所形成的心物相通,可引导我们达到感性生存本身和生命自由意识的深处。文学艺术审美是感性直觉和理性直觉的相互渗透和结合。文学艺术语言是产生于直觉或被直觉所激活的。
[Abstract]:The ontology of reality puts emphasis on logical thinking, while intuition is related to the ontology of existence. Only by jumping away from the ontology of reality and standing in the field of ontology of existence, In order to remove the "computational thinking" from the human perceptual life and aesthetic intuition. The aesthetic of literature and art is the mutual penetration and combination of perceptual intuition and rational intuition. The language of literature and art comes from intuition or is activated by intuition.
【作者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基金】: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人的感性生命存在的审美学分析”(04ZD04)
【分类号】:B8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乔焕江;神学美学视野中的现代美学困境[J];中文自学指导;2005年03期

2 张前;现代音乐美学研究对音乐表演艺术的启示[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3 王苏君;走向审美体验——试论研究审美体验的重要意义[J];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4 杨华;建筑──作为释义学的对象[J];新建筑;2001年02期

5 吴国玖;西方文化语境中“审美文化”概念的演变[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6 李祥林;当代川剧的人文意识及舞台言说[J];艺术百家;2004年01期

7 张德胜;足球:一种审美的生命游戏[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8年01期

8 曹明海;当代文本解读观的变革[J];文学评论;2003年06期

9 谢天振;作者本意和本文本意——解释学理论与翻译研究[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10 肖伟胜;酒神精神:逃离启蒙辩证法魔圈的符咒——尼采《悲剧的诞生》的现代性解读[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杨婧;;创意产业背景下的工业设计发展探析[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2 刘俊杰;;试析《日出》中陈白露的自杀[A];“湖北作家与外国文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陈鹏;;媒介意识形态的认知与决策[A];首届中国传媒经济学博士生论坛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美禄;域外之镜中的留学生形象[D];四川大学;2007年

2 谢梅;新闻与消费[D];四川大学;2007年

3 郝永华;作为表征的文学[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4 郭嘤蔚;论辩证思维的确定性[D];吉林大学;2007年

5 潘宇鹏;科西克《具体的辩证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6 侯依成;马克思哲学革命后的形而上学补写[D];吉林大学;2007年

7 张红梅;公共危机的应对与中国政府的理性选择[D];吉林大学;2007年

8 梅红;《读者》的品牌及审美分析[D];四川大学;2006年

9 毛娟;“沉默的先锋”与“多元的后现代”:伊哈布·哈桑的后现代文学批评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10 倪素香;善恶论[D];武汉大学;199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秀容;提高中学生写作语言素养的探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2 朱唐林;朱自清与中国现代解诗学[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3 商瑞彬;音乐与道德的互动及其现实意义[D];山西大学;2007年

4 刘海峰;多元话语交响的奏鸣[D];南昌大学;2007年

5 叶美芳;哈贝马斯科学技术理论初探[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6 何蓉;以文化批评理论角度浅析“欧洲认同”界定之模糊性和流动性[D];四川大学;2007年

7 袁伟华;我国宪法文本中“公共利益”条款的解读[D];湘潭大学;2007年

8 卢迎伏;隐寓的天使与天使的隐喻[D];四川大学;2007年

9 吴俊乐;论沈从文性爱书写的效果历史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10 胡星;论宪政与公共财政[D];四川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锡坤;论审美中的直觉[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04期

2 孙绍振;诗的审美直觉的误差和审美感觉的更新[J];文艺研究;1985年05期

3 许章迅;艺术欣赏的审美直觉特征[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1985年02期

4 刘晓波;穿透浓雾,那边是霞光——直觉与审美欣赏[J];名作欣赏;1986年03期

5 俞兆平;;审美直觉的存在价值[J];贵州社会科学;1988年10期

6 韩振兴;从脑科学与心理学的角度看审美直觉中的理性因素[J];中州学刊;1989年05期

7 马国柱;;禅“悟”与审美直觉[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1989年04期

8 俞兆平;;审美直觉的存在形态[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4期

9 马国柱;试论苏珊·朗格的艺术符号与审美直觉的关系[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2期

10 ;审美直觉并不神秘[J];文艺理论研究;199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钟华;;审美活动特性论纲[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2 赵得成;;设计表达与设计思维[A];Proceedings of the 2004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Design[C];2004年

3 武才娃;;冯友兰的天地境界说——兼论王国维的艺术境界[A];纪念冯友兰先生诞辰110周年暨冯友兰学术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尹建军;;我国当前社会发展中的非理性问题举要[A];第四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欧孟秋;诗意与禅心的追寻[N];福建日报;2001年

2 赵沛林;漫步在西方文学的密林[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

3 刘海梅;神游于理论与批评之间[N];文艺报;2004年

4 柏桦;一个注满阳光的生命[N];文艺报;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陈盟;超越即回归[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2 刘恒贵;卢卡奇美学思想述评[D];安徽大学;2003年

3 张晓明;油画中笔触的价值[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6556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6556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282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