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宗白华的生命美学观

发布时间:2018-03-24 02:27

  本文选题:生命 切入点:秩序 出处:《江海学刊》2001年01期


【摘要】:宗白华吸收叔本华、柏格森的生命哲学和歌德的泛神论 ,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加以融合 ,认为宇宙是无尽的生命 ,美就在生命。生命 ,其本质在精神。宇宙的精神体现在活力上 ,故美在活力 ,活力也就是创造力。宗白华认为 ,美不仅在生命 ,还在秩序。宇宙具有严整的秩序 ,圆满的和谐。活力是美的内容 ,秩序是美的形式。艺术作为艺术家的创造 ,是生命与形式的统一 ,这个统一 ,就是“境界”。宗白华认为艺术的境界与人生的境界是相通的。他主张以艺术的态度对待人生 ,对人生持一种同情的态度、把玩的态度、美化的态度、超然的态度。这种态度不是消极的 ,它内在地具有一种创造的、进取的精神 ,是创造与审美的统一 ,因而充满着青春的气概
[Abstract]:Zong Baihua absorbed Schopenhauer, Bergson's philosophy of life and Goethe's pantheism, and fused it with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philosophy, believing that the universe is endless life, and beauty lies in life. Its essence is in spirit. The spirit of the universe is embodied in vitality, so beauty lies in vitality, vitality is creativity. Zong Baihua believes that beauty lies not only in life, but also in order. The universe has a strict order. Perfect harmony. Vitality is the content of beauty, order is the form of beauty. Art, as an artist's creation, is the unity of life and form. Zong Baihua believes that the realm of art and the realm of life are interlinked. He advocates treating life with an artistic attitude, holding a sympathetic attitude towards life, playing with it, and beautifying it. Transcendent attitude. This attitude is not negative, it has a creative, enterprising spirit, is the unity of creation and aesthetics, so full of youthful spirit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哲学系
【分类号】:B8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白生;“我与我周旋”——自传事实的内涵[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2 胡纹,苏勇,吴建川;庄子的艺术审美观与中国园林艺术精神[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3 刘容;试论嵇康的自然主义[J];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4 皮元珍;论嵇康独特的人生风范[J];长沙大学学报;1998年03期

5 夏晓春;中国画空白空间创造的意蕴[J];东方艺术;2004年03期

6 王永健;独特的审美魅力 深厚的文化内涵——试论明清章回小说形式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7 吕世伦,邓少岭;法律·秩序·美[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8 吴艳玲,潘承玉;帝王角色的悲剧——《长恨歌》主题新解[J];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9 马凌燕;论艺术教育与人的发展[J];湖北社会科学;2003年10期

10 张文刚;文艺鉴赏过程论——中国现代文艺鉴赏理论述评[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付长珍;宋代理学境界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2 滕军红;整体与适应——复杂性科学对建筑学的启示[D];天津大学;2003年

3 薛其林;民国时期学术研究方法论[D];湖南师范大学;2001年

4 皇甫晓涛;文化复兴与比较文学研究——中国文学的再阐释与现代文化的重构[D];四川大学;2003年

5 刘强;《世说》学引论[D];复旦大学;2004年

6 李伟华;中国书法艺术对明式家具的影响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5年

7 王海铝;意境的现代阐释[D];浙江大学;2005年

8 潘殊闲;叶梦得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9 余虹;禅宗与全真道宗教美学思想比较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10 王彩萍;儒家文化与新时期作家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亚卓;陆机诗歌美学风格论[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李文;深圳、北京、哈尔滨植物景观探讨与分析[D];东北林业大学;2001年

3 岳友熙;人类精神的诺亚方舟[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4 叶楚定;中学文学教学审美空白说[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5 薛松华;苏轼的思想与文艺观[D];新疆大学;2002年

6 李琦;建筑顶部形态设计初探[D];重庆大学;2002年

7 孟祥英;语感教学的理论建构与实践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杨道龙;汪曾祺小说传统意蕴和现代意识的阐释[D];扬州大学;2002年

9 周书云;民间儿歌特征研究[D];湘潭大学;2003年

10 钱华;王国维“境界说”的艺术本体阐释[D];四川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柔香;;试论宗白华《美学散步》中的庄子阐释[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6期

2 ;Face the Reality and Develop Marxist Aesthetics——An Interview with Professor Justin O'Connor[J];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11年01期

3 刘锋杰;;朱光潜与宗白华:美学双峰的并峙性[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4 韦拴喜;杨恩寰;;海德格尔的诗性救赎及其理论局限性试析——兼谈诗意地栖居何以可能[J];兰州学刊;2011年07期

5 石慧;;宗白华意境观浅论[J];名作欣赏;2011年20期

6 杨民;;透过人像艺术看中外美学观念的差异[J];艺海;2011年06期

7 孺子牛;;美学,为何成为竞争新显学?[J];黄金时代;2011年01期

8 沈立晟;;美的本质在于形象地展示幸福要素的一角以及对幸福的向往和追求[J];美与时代(下);2011年07期

9 李朝阳;;论当代美学多元格局的建构[J];文艺评论;2011年05期

10 闫丽丽;田筱源;;美在意象——对叶朗《美学原理》的解读[J];西北美术;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欧阳文风;;梁启超、宗白华美学的相似性及其启示[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2 张文涛;;对传统的发现和阐扬——宗白华美学思考的价值关怀[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3 钟仕伦;李天道;;二十世纪中国传统美学的研究的回顾与展望[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4 徐湘霖;;“纯素”之美与文人的“禅"意识[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5 宛小平;;美学和中国美学——兼与章启群先生商榷[A];美学在中国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萧湛;;论宗白华美学的伦理学内涵[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杨春时;;中西主体间性美学的互补:审美同情说与审美理解说[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彭立勋;;走向新世纪的中国审美心理学[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9 刘悦笛;;从美学“在中国"到“中国的”美学——一段西学东渐和本土创建的历史[A];美学在中国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全国美学会议开幕各单位交流研究和教学情况[A];中华美学学会第一次全国美学会议简报[C];198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丽;宗白华的“散步”方式[N];文艺报;2001年

2 叶朗;追求照亮生活的艺术之光[N];中国艺术报;2011年

3 艾秀梅;世纪初的美学新视窗[N];文艺报;2002年

4 本报记者 潘欣信;美学何处寻?[N];美术报;2010年

5 代丽丹;中国化的审美与基督教[N];中国民族报;2002年

6 陈应松;美的冥想者[N];文艺报;2001年

7 刘晓燕;作为马克思后学的阿多诺[N];中华读书报;2002年

8 祝东力 章启群 王锦民;中国美学的省思[N];社会科学报;2002年

9 韩德信;生态美学——美学转型的一种尝试[N];文艺报;2004年

10 傅国涌;美学一样能直面生活[N];中国经济时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进进;宗白华美学思想述评[D];浙江大学;2005年

2 张政文;批判哲学框架中的康德美学研究[D];山东大学;2003年

3 田智祥;宗白华的精神人格与美学之路[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唐善林;邓以蛰美学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5 O@同壮;庄子与中国现代美学[D];暨南大学;2007年

6 李春娟;方东美生命美学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7 王丽;中国近现代美学课程发生发展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黄文发;两种理论取向:自律和他律[D];复旦大学;2008年

9 孙琪;台港新儒学阐释下的“中国艺术精神”[D];暨南大学;2006年

10 李修建;名士风流[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智小平;宗白华美学思想的生命观[D];内蒙古大学;2010年

2 张爱武;宗白华生命美学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2年

3 屈小娥;宗白华生命美学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4 赵全会;宗白华生活美学思想初探[D];山东大学;2007年

5 向丹;审美化的生存理想[D];安徽师范大学;2005年

6 郎冰;试论禅宗对宗白华美学思想的影响[D];内蒙古大学;2009年

7 刘定祥;审美人格的现代性生成[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8 胡佩玲;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9 王艳明;宗白华的“空”观及其美学意义[D];郑州大学;2007年

10 杜正华;重省·接受·融合[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6563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6563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4fc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