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当代语境下“审美经验”的多维观照

发布时间:2018-03-24 05:42

  本文选题:审美经验 切入点:西方 出处:《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12期


【摘要】:现代美学的重大变化之一,便是"审美经验"的探讨取代"美的本质"的追问成为主流话语。西方"审美经验"范畴经历了建构、发展、解构与重构的历史嬗变;中国"审美经验"范畴也由简化、狭义逐步走向开放、普适、兼容的现代形态。作为一种包容度极大、极具弹性的范畴,审美经验具有形式上的超越性、内涵上的包容性、个性上的圆融性、语境上的互动性以及指向未来的价值精髓。
[Abstract]:One of the great changes of modern aesthetics, is on "aesthetic experience" instead of "essence of beauty" questioning become the mainstream discourse. Western "aesthetic experience" category has experienced the development, construction, deconstruction and reconstruction of historical evolution; Chinese "aesthetic experience" category by simplified, narrow open gradually, universal. The modern form of compatible. As a kind of tolerance is great, very elastic category, aesthetic experience with form of transcendence, the connotation of inclusive personality harmony, interactive context and the value essence of the future.

【作者单位】: 扬州大学文学院;
【基金】: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指导项目《“审美经验”再认识》(批准号:2010SJD750007)
【分类号】:B83-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姚文放;;“审美”概念的分析[J];求是学刊;2008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占伟;;视觉霸权反思与多重审美感知重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2 罗海燕;;魏晋南北朝诗歌中的月亮意象[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1期

3 李明;金燕;王芹;;触类为象,合义为征:也谈电影艺术的象征[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1期

4 杨雪云;后现代社会理论对社会学的启示及其局限[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5 汪才明;;和谐发展:发展伦理学的价值核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6 李明;;晚期资本主义文化逻辑与大众文化[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7 杨邦荣;;人际关系和谐的社会文化机理及其实现[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8 李才华;;唯物辩证法对西方科学合理性理论的超越[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9 金雅;聂振斌;;中国现代美学的精神传统[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10 张晶;;文艺美学的当代建构及其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蒋继华;;宜:李渔美学思想中的重要范畴[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李鹏;;当代多数主义民主治理范式的危机[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七辑2011)[C];2012年

3 李鹏;;当代多数主义民主治理范式的危机[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4 李狄楠;;制造服务业时代石油装备制造业发展对策研究[A];2011年石油装备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11年

5 周璇;;上海市中产阶层化文化影响下的空间重构[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沈岿;;因开放、反思而合法——探索中国公法变迁的规范性基础[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法治文明的承继与融合”法律分论坛论文或提要集[C];2004年

7 贺建平;;消费社会的炫耀性消费与广告的意义建构[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8 史娟萍;;追思科学划界问题[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9 钟文芳;;库恩科学哲学思想对教育史研究的方法论启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10 陶祖莱;;从21世纪科学发展大趋势看学术生态系统[A];学术交流与学术生态建设——中国科协第二届学术交流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3 武克勤;英伽登文学本体论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4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及云辉;全景画美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曾茂林;富有生命力的教育理论创生机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刘军政;中国古代词学批评方法论[D];南开大学;2010年

9 高涵;法兰克福学派的知识社会学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张志辉;网络条件下意识形态建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雄;土地使用权征用法经济学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连青;后现代广告设计语言的风格及其操纵性[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3 李惠;中国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潘瑜;客家祠堂文化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孙超;约翰·齐曼的科学哲学思想探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6 耿蕾;后现代音乐思潮及其对中国的影响[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7 袁媛;论科学创造中的审美活动[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8 姚洪阳;试论人机关系的历史发展及其文化考量[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9 汪玉;当代消费文化对室内环境设计影响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10 朱逢春;行政价值观与行政发展的关系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裴仁伟;善美与真美──中西方美学观的一大差异[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2 辛潮;;审美经验的“无目的的合目的性”-——《判断力批判》学习札记[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06期

3 张黔;;中国古代美学对山水美的主体条件的分析[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6年05期

4 徐国超;侯庆琦;;固守与变通——也谈审美经验的边界拓展[J];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5 朱益民;;“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的再认识[J];作家;2007年12期

6 高秀暖;;我眼中的“美”[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年02期

7 周红芬;王磊;;杜威审美经验特征论[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8 陈后亮;;身体美学与人道主义——谈舒斯特曼美学思想中的身体关切[J];西安社会科学;2009年02期

9 胡冬汶;张鸿阁;代琴;;选择迷失与失去定位及真实——关于传媒时代审美体验问题的几点思考[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6期

10 郭冬梅;;杜夫海纳审美对象的真实性[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彭立勋;;走向新世纪的中国审美心理学[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2 汪济生;;建设能够直面经验、介入实践、前瞻未来的美学——关于当前及未来美学学科建设与发展策略的思考之一[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傅守祥;;大众文化时代的审美生态与身体美学[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4 王确;;论美学的人间性[A];美学在中国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蒋均涛;;触类旁通,不即不离——抒情性作品与审美体验[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6 邵同;;毛泽东早期美育思想[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七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1992年

7 祁志祥;;“自适其适”、“至乐无乐”——庄子美学新论[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上)[C];2004年

8 唐圣;;论美学的边界[A];“和谐社会中的美学与高校美学教育”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李丕显;;后实践美学析疑[A];时代与思潮(7)——20世纪末的文化审视[C];2000年

10 汪行福;;社会批判与审美理论——从本雅明的救赎批判到哈贝马斯的新启蒙美学[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6)[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彭锋;重要的是将生活做成艺术作品[N];中华新闻报;2007年

2 张节末;中国美学史研究法三题[N];光明日报;2001年

3 贾媛媛;美学:从艺术哲学走向文化哲学[N];光明日报;2007年

4 刘鑫 作者单位 延安大学文学院;城市美学与现代城市构建的美学实践[N];延安日报;2006年

5 张晶;“日常生活审美化”呼唤学理建构[N];中国文化报;2008年

6 杨晖 李平;“地方经验”:美学研究的重要元范畴[N];文艺报;2005年

7 李永新;马克思主义美学与现代中国[N];文艺报;2007年

8 厦门大学生态文学研究团队成员 卢甲甲;生态美学丛书:探究新的生态审美观[N];中国绿色时报;2008年

9 成中英 美国夏威夷大学哲学系教授;《周易》宇宙论:中国美学的理论之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10 李平;中国美学的地方经验和世界价值[N];中国教育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宇辉;审美经验与身体意象[D];复旦大学;2004年

2 王彦章;公共领域的审美经验[D];山东大学;2007年

3 胡敏;中西人体美观念及其表现形式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4 周舒;20世纪英美美学原理的对象和范围[D];中国人民大学;2006年

5 程金海;当代西方对话美学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6 刘德林;舒斯特曼新实用主义美学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7 王苏君;走向审美体验[D];浙江大学;2004年

8 杨庆杰;宋明理学美学引论[D];复旦大学;2005年

9 尹航;论杜夫海纳美学思想的主体间性内涵[D];山东大学;2010年

10 杨文臣;当代西方环境美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s,

本文编号:16569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6569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f6b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