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异与关联:重释审美感性与审美理性
本文选题:审美感性 切入点:审美理性 出处:《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年01期
【摘要】:审美感性与审美理性是美学领域辩证关联的核心范畴。经由主体的意向性审美活动,自然感性转化为审美感性,审美感性具体表现为形式感性和象征感性两种形态。形式感性是对自然感性的秩序化,象征感性是主体在感性事物与非感性事物相遇中的意义重构。与此相关,建立在审美感性基础上的审美理性,是包容隐匿想象功能和自由价值的理性形式,也是能够诉诸直观的理性。审美理性执著于审美活动之中的意义追问,表征着生命存在的诗性智慧。所以,无论是一般的审美活动还是艺术活动,都不同程度地衍射着审美感性和审美理性的灿烂之光。
[Abstract]:Aesthetic sensibility and aesthetic rationality are the core category of dialectical relation in aesthetic field. Aesthetic sensibility is embodied in two forms: formal sensibility and symbolic sensibility. Formal sensibility is the orderization of natural sensibility, and symbolic sensibility is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meaning of the subject in the encounter between perceptual and non-perceptual things. Aesthetic rationality, based on aesthetic sensibility, is a rational form which can tolerate the hidden function of imagination and the value of freedom, and also can appeal to intuitionistic rationality. Therefore, both general aesthetic activities and artistic activities are diffracting the brilliant light of aesthetic perception and aesthetic rationality to varying degrees.
【作者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温州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B8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谭容培;颜翔林;;想象:诗性之思和诗意生存[J];文学评论;2009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德生;;胡塞尔对主客观时间关系的确立[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2 方兵;;史蕴诗文之心——钱钟书《左传》研究发凡[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3 陈文钢;;“任性”的叛逆与“坎普”的颠覆——论苏珊·桑塔格的“风格化”[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4 王浩斌;;试论胡塞尔生活世界理念的方法论特征[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5 李成玉;;符号中的艺术——简析卡西尔《人论》中的艺术观[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6 杨天民;从雕塑性到音乐性:凡·高的色彩观[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7 高飞;空白与意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8 潘啸龙;朱瑛;;潘岳人品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9 李倍雷;;中西美术的画理意味的比较研究[J];书画世界;2009年06期
10 王娟萍;;西方电影中的隐喻修辞[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春鼎;;形象思维的基本形式——意象[A];中国思维科学研究论文选2011年专辑[C];2012年
2 杨春鼎;;形象思维研究与新的科技革命和教育革命——纪念钱学森倡导思维科学研究三十年[A];中国思维科学研究论文选2011年专辑[C];2012年
3 杨春鼎;;形象思维研究对于深化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理论意义[A];中国思维科学研究论文选2011年专辑[C];2012年
4 张云鹏;;论审美对象的存在形态[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华迦;冯宝兴;;郑季翘批判形象思维论始末(上)[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6.3)[C];2006年
6 张立群;;历史的“观念”、“叙述”及其他——关于“中国当代文学史”写作[A];“中国当代文学史:历史观念与方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李江;;试析汉画图像的形态特色[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周计武;;现代主义的焦虑[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金永兵;;近30年我国文学理论的拓展[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10 张进;;活态文化及其对文艺学的挑战[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08年卷)——理论创新时代:中国当代文论与审美文化的转型[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胡文辉;语言评价理论的价值哲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武克勤;英伽登文学本体论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4 张红峰;大学组织变革中的博弈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言统;故事歌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6 崔绍怀;中国鲁迅《野草》研究史论[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长中;文学文本基本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高志明;通感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高波;论现象学方法与概念对艺术审美本质研究的意义[D];山东大学;2010年
10 程静;中西创世纪神话对比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路晓辉;史蒂文森主要小说叙事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沈丽琴;论广告对当代生活方式的影响[D];湘潭大学;2010年
3 代丽君;论哈罗德·布鲁姆的文学史观[D];湘潭大学;2010年
4 刘雪花;论《白鲸》中人与自然的关系[D];湘潭大学;2010年
5 许丽;论新时期我国社会历史批评的转型[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徐彦峰;“权力的合理架构”:论中国封建社会的君臣关系[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建军;中国山水画中留白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罗明;荒诞极处见真实[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9 韦继丰;现代性视野中的打工诗歌[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10 马丽萍;论写实油画教与学[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伶俐;;审美概念理解对审美感性水平影响的实验探索[J];心理科学;2007年04期
2 李佳;陈楠;;体育文学价值之探析[J];华章;2011年26期
3 汪洪洋;;《风景写生》课程教学初探[J];考试周刊;2011年72期
4 庞玉奇;试论汉字与图画、刻记符号的关系[J];内蒙古电大学刊;1994年05期
5 唐浩明;;“ 佛”字的意义[J];信息经济与技术;1996年03期
6 罗威;秦代度量衡标准化的过程及其作用[J];益阳师专学报;1997年02期
7 彭群,何玉长;公司治理结构简论[J];南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8 孔令玉;浅论邓小平的新思想──“搁置争议,共同开发”[J];国际观察;1998年01期
9 杨明桂;试论高校心育[J];广西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10 黄小平,钱如琳;试论“说课”在体育教学中的意义和应用[J];浙江体育科学;199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伶俐;;审美概念理解对审美感性水平的影响[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赵伶俐;;审美概念理解对审美感性水平影响的实验探索[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王敏;孙宝忠;;我国犊牛肉产业发展优势与意义探析[A];首届中国牛业发展大会论文集[C];2006年
4 刘松年;周向阳;张太玲;杨小青;;试论学术交流的本质特点及其意义[A];第六届中国科学家论坛论文汇编[C];2007年
5 朱嘉珑;;俄语颜色词意义浅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刘刚;;浅谈高等院校实验室节能减排[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年
7 吴力科;;浅谈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远意义[A];湖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6年
8 李忠祥;;冶金行业实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绩效影响评估分析[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刘丽君;;建设先进行政文化 推动和谐社会构建[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李湘兰;;朝药的用药特点来源及研究的意义[A];东北三省及内蒙古地区遗传学研究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评论员;“大立案”意义大[N];人民法院报;2000年
2 石仲泉(作者系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三个代表”思想的巨大意义[N];中国教育报;2000年
3 ;王梦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意义重大[N];经济日报;2002年
4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部发展研究中心 陈耀;加快西部非公经济发展有何意义[N];中国消费者报;2001年
5 ;中共十六大召开意义重大[N];人民日报;2002年
6 张朝松;“回到马克思”:意义与承诺[N];社会科学报;2001年
7 苇岸;少数的意义[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8 徐友渔(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一部词典的意义[N];中国图书商报;2001年
9 卢瑞华 石磊;一部具有史诗意义的著作[N];解放军报;2001年
10 本报评论员王舟波;初步实现“应保尽保”的意义[N];工人日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付岩志;《聊斋志异》诠释史论[D];山东大学;2007年
2 郭素媛;《三国演义》诠释史论[D];山东大学;2009年
3 雒洪志;基质溶解因子(MMP-7)在人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D];四川大学;2007年
4 谌来业;五权宪法之考试权研究[D];武汉大学;2007年
5 张伟;艺术精神的本体论阐释[D];吉林大学;2002年
6 李海平;论意义的语境基础[D];吉林大学;2005年
7 宋志强;残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8 朱晔;翻译的模糊性特点[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9 黄建宁;笔记小说俗谚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10 韩大梅;新民主主义宪政研究[D];南开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凤梅;智慧之花[D];贵州师范大学;2005年
2 范颖;社会文化的网络解构及其意义[D];吉林大学;2005年
3 魏晓红;论中国新安全观的确立及意义[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孔亚明;歧义之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5 韩婷;从《左传》与《东周列国志》的词语对比中看词义突显[D];兰州大学;2006年
6 邓裕芬;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网络建设初探[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7 卢丹凤;古罗马饮宴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8 杨新平;唐代诗体理论的文体学意义[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9 曲富有;中国大学先进文化发展方向及其构建途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10 邓念国;中国古代帝王的勤俭治国及其意义[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6614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6614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