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道德”与“审美”关系的多维分析

发布时间:2018-03-30 22:06

  本文选题:道德 切入点:审美 出处:《社会科学家》2013年02期


【摘要】:道德与审美的关系问题是一个既古老而又鲜活的议题。今天,西方许多思想家仍在对这一问题孜孜以求。国内研究者近些年也对道德与审美的关系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国内关于二者关系的研究主要在两个方面展开。一方面是从道德教育的目的出发,从多个角度阐释了文艺与道德之间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另一方面是出于寻求创作思想与艺术相统一的文学作品的目的,热切地探索美学与伦理学的结合问题。论文对近年来道德与审美关系研究的成果进行了综合述评。
[Abstract]: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rality and aesthetics is an old and fresh issue . Today , many thinkers in the West still have a strong interest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rality and aesthetics . In recent years , domestic researchers have shown a strong interest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rality and aesthetics . On the one hand , the author tries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iterature and art and ethics from various angles . On the other hand , it is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the achievements of the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rality and aesthetics in recent years .

【作者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B83-0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翔德;;伦理美学[J];学术月刊;1981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万建中;;论禁忌与道德之关系[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2 张雪琳;;《离骚》审美意识与道德意识的统一[J];滨州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3 卢彪;全球化背景下科学家的道德责任[J];常熟高专学报;2002年03期

4 李咏吟;;宗经与励德:《周易》对刘勰诗学的积极影响[J];东方丛刊;2010年02期

5 黄艳明;关于借鉴国外品德教育的思考[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6 华燕;;论“忠”之法律义务及其限度[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7 杨静;;有限与超越——《麦克白》的悲剧性[J];大众文艺;2010年06期

8 靳飞;;审美与学校道德教育:关系、作用及达成路径[J];消费导刊;2010年04期

9 李军;;关于大学生弱势群体救助正当性的思考[J];甘肃高师学报;2008年06期

10 陆永胜;;道德与审美的圆融——王阳明心学美学的诉求与价值[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吴志文;;森林文化、森林创意产业与林业新经济增长点的培育[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8年

2 张建永;;沈从文文学理论的审美现代性问题[A];湖南省美学学会、文艺理论研究会2010年年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张静;;唯美的追求 至善的旨归——从童话作品看王尔德的内在道德向度[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胡严艳;;美国南方旧道德摧毁的一朵玫瑰:论爱米丽的悲剧人生[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赵可;;我国有组织犯罪产生和发展的社会基础[A];犯罪学论丛(第二卷)[C];2004年

6 吴志文;;森林文化、森林创意产业与林业新经济增长点的培育[A];森林可持续经营与生态文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剑;美学视野中清明节日民俗的整合[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王世明;孔子伦理思想发微——现代生活语境中的《论语》解读[D];清华大学;2004年

3 胡友峰;康德美学中自然与自由观念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4 李志雄;亚里士多德的古典叙事理论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5 王焱;庄子审美体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6 赵文静;学校道德责任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曾文婕;文化学习引论[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8 王宏超;学科与思想:中国现代美学的起源[D];复旦大学;2008年

9 胡孝根;柏拉图对话文体与思想创制之关系[D];浙江大学;2009年

10 张海燕;牟宗三美学思想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岛;论索尔·贝娄短篇小说中的叙事伦理[D];湘潭大学;2010年

2 李蔚;网络游戏的道德环境建设之思考[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3 田奇;张竹坡《金瓶梅》评点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桂素;农民题材写意画的人文精神[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5 何美容;《吉姆爷》的文学伦理学解读[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6 伍敏敏;《孝经》孝道思想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7 陈亮;论纪德叙事性作品中的精神困境[D];江南大学;2011年

8 刘文凤;教育爱农民吗—农民精神之塑造[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莹;对大众文化的伦理审视[D];长沙理工大学;2011年

10 樊雅丽;关于社会弱势群体问题的伦理反思[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颖;;审美:史学的一个根本性问题[J];贵州社会科学;2006年06期

2 马开吉;关于“和谐”意旨的解说[J];胜利油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98年03期

3 李保英;中国传统美学中的美与善[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01期

4 李晗龙,闫广实;人格与内在美刍议[J];鸡西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5 陈元贵;从文艺与道德的关系看朱光潜对克罗齐的批判[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6 徐清泉;审美文化、美学及其相互关系刍议[J];固原师专学报;2000年05期

7 陈大柔;科学审美创造的美与真善关系[J];山东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8 高华平;论中国古典美学的“真”范畴——兼谈中国古典美学中真、善、美的关系[J];运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4期

9 杨修品;爱便是美[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10 胡家祥;寻真·持善·求美——谈谈真、善、美[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道一;;中国审美的意蕴[A];春华秋实——江苏省美学学会(1981—2001)纪念文集[C];2001年

2 周小仪;;消费文化与审美覆盖的三重压迫[A];小康社会:创新与发展——2002·学术前沿论坛文集[C];2002年

3 胡家祥;;谈谈真、善、美[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4 罗新宇;;美的社会学定位——对美的历史起源的思考[A];贵州省社会学学会“民族、区域、社会发展研讨会”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5 寇鹏程;;文明差异与中、西审美现代性的区别[A];2004生态美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王朝元;;关于城市建设中生态审美问题的思考[A];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7 鲁晨光;;科学派美学来龙去脉[A];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8 朱青君;;《体验经济时代的审美快乐》[A];中华美学学会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张道一;;和谐社会对美学的呼唤[A];2005:发展·和谐·公正——江苏省社科类学会学术年会成果荟萃[C];2005年

10 张道一;;和谐社会对美学的呼唤[A];探寻美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2001—2006)纪念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宋广玉;常念如意处,储蓄美和爱[N];南京日报;2008年

2 童庆炳;美在关系中[N];人民日报;2005年

3 张静;审美:换一种心态[N];安徽经济报;2004年

4 陈遵沂;境界向往中的哲思与审美[N];人民日报;2004年

5 肖世敏;关于《审美疲劳》与美学研究问题[N];文艺报;2004年

6 代丽丹;中国化的审美与基督教[N];中国民族报;2002年

7 耿文婷;融合相通的“后审美”[N];中国文化报;2000年

8 陈遵沂;哲学式沉思与审美式沉思的相通相融[N];光明日报;2002年

9 陕西师大文学院 李西建;消费时代的审美[N];社会科学报;2002年

10 清华大学艺术教育中心 肖鹰;诗意地栖居在审美主义的白夜[N];社会科学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傅松雪;美在生成:时间美学导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刘丹凌;苏珊·桑塔格新感受力美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3 祁志祥;中国古代美学精神[D];复旦大学;2003年

4 时晓丽;庄子审美生存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03年

5 陈海静;审美自由论[D];复旦大学;2003年

6 潘立勇;本体工夫论与阳明心学美学[D];复旦大学;2003年

7 叶世祥;20世纪中国审美主义思想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8 刘长庚;马克思的感性理论与美学问题[D];复旦大学;2004年

9 王耘;唐代美学范型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10 程金海;当代西方对话美学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海钢;审美与自由[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胡宗勇;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美学热的缘起[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3 彭玲;“仁”的存在论意义及其美学分析[D];中南大学;2005年

4 王昭;论移情与审美欣赏[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5 何军民;审美和艺术的自由[D];安徽师范大学;2002年

6 何池友;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大众文化的审美前瞻[D];安徽师范大学;2003年

7 周燕;审美与启蒙的双重变奏[D];浙江师范大学;2004年

8 苏轲;审美价值与情感本体关系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9 刘三秀;论审美超越性[D];厦门大学;2001年

10 郭永红;论美与生命[D];郑州大学;2000年



本文编号:16878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6878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300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