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美学——自然生态与文化生态的平衡
本文选题:生态美学 切入点:自然生态系统 出处:《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摘要】:生态美学包括自然生态与文化生态两大系统 ,而各自又有其分支系统 ,保持各系统的生态平衡以及两大系统之间的平衡对于审美与艺术的发生、价值构成有重大意义。在人与自然逐渐隔离的今天 ,生态美学的使命就是追求更深刻意义上的天人合一 ,人与自然的和谐 ,自然生态与文化生态的平衡与统一
[Abstract]:Ecological aesthetics includes two systems of natural ecology and cultural ecology, and each has its own branch system.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maintain the ecological balance of each system and the balance between the two systems for the occurrence of aesthetics and art and the formation of value.Today, when man and nature are gradually separated, the mission of ecological aesthetics is to pursue the unity of man and nature in a deeper sense, the harmony between man and nature, and the balance and unity of natural ecology and cultural ecology.
【作者单位】: 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B83-0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嫱;赵纪新;;论基督教与科学的兼容性[J];安康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2 李欣复;偶像崇拜的多维度解读[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3 汪再祥;;生态平衡是值得维护的吗?——新生态学兴起背景下对环境立法目的的反思[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4 李醒民;;科学和人的价值[J];河池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5 李清富;;科学教育的文化回归及其意义[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6 李欣复;文化生成涨落演化论——兼评文化进化论[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7 薛现林;科技法律制度基本价值原则探讨[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8 安军;郭贵春;;隐喻与科学实在论[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6年03期
9 安军;;隐喻与科学[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0年04期
10 沈健;;从伽利略、笛卡尔到牛顿:新解近代科学革命[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1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牛文明;学科和课程的分化与综合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吕红周;符号学视角下的隐喻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3 安军;科学隐喻的元理论研究[D];山西大学;2007年
4 江光华;科学技术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柯遵科;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的科技观及科技制度安排研究[D];西北大学;2003年
2 杨玉翠;科学与人文之间[D];安徽师范大学;2004年
3 周桂英;从传统与现实看我国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4 周油富;科技负效应问题的凸现与应对[D];浙江师范大学;2006年
5 谷明付;和谐社会视野下的科技人文化[D];广西大学;2006年
6 梁剑宏;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D];湖南农业大学;2009年
7 徐福林;贺麟的儒者人格观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8 应沈漪;两种文化的分野与融合趋向[D];复旦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圣伦;;苗族服饰的生态美学意义阐释[J];贵州社会科学;2010年09期
2 李欣复;论生态美学[J];南京社会科学;1994年12期
3 李启军;;系统整体创新的生态美学[J];南方文坛;2005年06期
4 罗小平;;生态美学——音乐美学界应当关注的新视域[J];人民音乐;2010年11期
5 罗小平;;生态美学——音乐美学界应当关注的新视域[J];人民音乐;2010年12期
6 李西建;美学的生态学时代:问题与意义[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7 王素花;科技文阅读题[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4年09期
8 魏艳丽;《虹》:寻求一种“诗意的栖居”——对劳伦斯《虹》的生态美学阐释[J];巢湖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9 赵丹丹;;浅析现代生态文明中的生态美学[J];时代文学(理论学术版);2007年06期
10 ;简讯[J];哲学动态;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赖进贵;张春兰;王韦力;;文化生态数字地图博物馆建置研究[A];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2 张诗亚;;西部开发新理念——发展特色科教 构建良性自然/文化生态[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3 赵心宪;;新世纪初国内期刊文化生态概念的阐释过程——巴蜀作家群生态研究理论依据的文献整理之一[A];巴蜀作家与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论文集[C];2006年
4 潘鲁生;;文化生态保护与旅游资源开发[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5 彭培根;;从走向小康社会看中国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文化生态的发展[A];小康社会:文化生态与全面发展——2003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C];2004年
6 周念群;;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元文化的健康发展[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3)[C];2009年
7 于硕;;“发展”概念与跨文化生态[A];小康社会:文化生态与全面发展——2003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C];2004年
8 ;北京市社科联主席陶西平在主论坛暨开幕式上的致辞[A];小康社会:文化生态与全面发展——2003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C];2004年
9 张运所;;对先进文化、和谐文化与核心价值体系关系的几点认识和思考[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1)[C];2008年
10 杨雪芹;;滇西北白族、纳西族、藏族体育文化生态考察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文杰;生态文化与文化生态[N];中国文化报;2003年
2 市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 周贵玉;鹤文化生态与创建现代文化名城需要付出努力[N];齐齐哈尔日报;2005年
3 万斌生;建设文化生态名城之管见[N];抚州日报;2007年
4 张山东;城市之魂源于文[N];抚州日报;2008年
5 戚善成;无锡新区启动文化生态组团建设[N];中国绿色时报;2008年
6 中共菏泽东明集镇 彭卫成;大力发展和谐文化形成良好的人文环境和文化生态[N];菏泽日报;2009年
7 陈乃举;文化生态也要保护[N];辽宁日报;2007年
8 陈翰武;全国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研讨会在黄山市召开[N];中国旅游报;2009年
9 汪炬星 詹帮祥;打造文化生态大公园[N];江西日报;2010年
10 ;保护文化生态激活文化遗产立体生存[N];中国文化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丹麾;当代西方生态建筑的美学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4年
2 樊淑敏;审美视阈中的土地崇拜文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3 王诺;欧美生态批评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4 赵凤远;庄子生态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5 隋丽;现代生态审美意识的生成与文本建构[D];辽宁大学;2008年
6 杨文臣;当代西方环境美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7 刘敏;青岛历史文化名城价值评价与文化生态保护更新[D];重庆大学;2004年
8 陈正勇;自然、神性与美[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9 张r,
本文编号:16879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6879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