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局部性理论替代到整体性范式转换——对新世纪美学研究困境与转型问题的思考
本文选题:美学研究 切入点:美学研究困境 出处:《江西社会科学》2007年12期
【摘要】:中国当代美学研究的最大困境在于从西方近现代美学的移植和改造基础上建构起来的美学研究范式已经不再能够适应变化了的新的审美现实,既有的美学理论逐渐失去了往日具有的解释力度和干预效能。新世纪的美学转型不能再度重复20世纪八九十年代美学转型的旧有套路,必须由局部性的转型进入到整体性的转型,由替代性的理论置换转向范式性的理论革命。而这种整体性的范式革命首先要在三个方面实现理论认识和思维惯性上的重大突破,这就是实现美学研究对象、美学基本问题和美学学科性质的重新认识和科学定位。
[Abstract]:The biggest dilemma in the study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aesthetics lies in the fact that the paradigm of aesthetic research, which is constructed on the basis of the transplant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modern western aesthetics, can no longer adapt to the changing new aesthetic reality. The existing aesthetic theory has gradually lost its former explanatory strength and interventionist efficacy. The aesthetic transformation in the new century cannot repeat the old pattern of aesthetic transformation in the 1980s and 1990s. It is necessary to shift from the local to the holistic, from the substitution of theory to the paradigm of the revolution, which, first of all, is to achieve a major breakthrough in the theoretical understanding and inertia of thinking in three aspects. This is the realization of aesthetic research object, aesthetic basic problems and aesthetic subject nature of re-understanding and scientific positioning.
【作者单位】: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文艺美学元问题与文艺美学学科体系建设研究”(项目批准号:06JJD75011—44008)的成果之一。
【分类号】:B8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婉华,梁涛;论后现代建筑的哲学解释学意义[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2 李树玲;;消费时代审美文化现象的反思[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3 段吉方;;意识形态与审美话语——伊格尔顿激进美学的逻辑和立场[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4 向丽;;需要与现代性:制度变革的关键词——关于广西文化体制改革的思考[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5 李西建;消费时代的审美问题——兼对“日常生活的审美化”现象的思考[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6 韦祖庆;;生态博物馆的美学内涵[J];贵州社会科学;2007年08期
7 赵勇;谁的“日常生活审美化”?怎样做“文化研究”?——与陶东风教授商榷[J];河北学刊;2004年05期
8 刘绪义;对建设中国特色网络文化的哲学思考[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9 毛崇杰;后现代美学转向——日常生活审美化与身体美学[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10 刘绪义;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网络文化的哲学思考[J];湖湘论坛;2005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巍;视觉文化语境中的八九十年代小说创作[D];复旦大学;2004年
2 苏东晓;审美无利害说与审美关系问题[D];复旦大学;2005年
3 沈壮娟;论恐怖与恐怖艺术的审美接受[D];山东大学;2006年
4 宋国栋;艺术的放逐与审美的拯救[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程镇海;对全球化语境下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若干问题的思考[D];复旦大学;2007年
6 雍青;寻求一种言说的方式[D];武汉大学;2006年
7 苏晓静;城市景观环境的生态转型[D];同济大学;2007年
8 王彬;当代流行歌曲的修辞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9 刘玲;拉康理论视野中后现代社会的欲望问题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10 黄俊亚;竞技性艺术体操成套动作编排理论及应用模式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全峰梅;模糊的拱门——建筑性的现代性现象学考察[D];广西大学;2004年
2 钱海燕;以美储善——论当代视野下的美善关系[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3 卢剑明;关于网络价值的理性思考[D];浙江师范大学;2005年
4 姜海波;设计需求的探讨[D];江南大学;2005年
5 吕太锋;“正式—休闲”在家具设计中的符号表现[D];江南大学;2005年
6 刘传兵;美学发展与汽车设计的世纪共鸣[D];江南大学;2005年
7 吴晓晖;风景名胜区文化景观变迁之解读[D];同济大学;2006年
8 石俊玲;日常生活审美化与文艺学的新问题[D];河北大学;2006年
9 孙琳;泛化与终结的双重变奏[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10 张汝山;当代时尚模特文化审美透视[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曾繁仁;生态美学在当代美学学科中的新突破[N];中国文化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宋晗;姚斯审美经验理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6886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6886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