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级夷平的悖论——论卡尔松的肯定美学
本文选题:自然 切入点:卡尔松 出处:《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摘要】:卡尔松的肯定美学即是一种主张所有自然物都一样美的观念。其产生有一定的内在逻辑:以瓦尔顿的审美理论为依托,卡尔松通过科学为自然创造新的审美范畴,从而避免了艺术欣赏中的等级与优劣之分。但肯定美学的产生潜藏着更深层的美学动机——即拯救那些为人类视角所遮蔽的自然,对当下人类精英式占有自然环境的批判。自十八世纪以来,建立在如画性基础上的自然审美传统抛弃了自然本身,而仅以人为基准。尽管肯定美学符合内外逻辑,但自身却蕴涵着巨大的悖论:它的实现以自然自律为充要条件,而自然完全摆脱人类视角回归自身只是理想的假设。肯定美学的矛盾源自卡尔松企图超越但仍无法超越的二元对立自然观。
[Abstract]:Karlsson's affirmation aesthetics is an idea that all natural things are equally beautiful.There is a certain inherent logic in its production: based on Walton's aesthetic theory, Karlsson creates a new aesthetic category for nature through science, thus avoiding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grade and merit in art appreciation.But there is a deeper aesthetic motive hidden in the emergence of affirmation aesthetics, that is, to save the nature hidden by the human visual angle, and to criticize the possession of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by the human elitist.Since the eighteenth century, the natural aesthetic tradition based on picturesque nature has abandoned nature itself and only based on man.Although positive aesthetics accords with internal and external logic, it contains a huge paradox: its realization takes natural self-discipline as a necessary and sufficient condition, and nature completely gets rid of human perspective and returns to itself as an ideal hypothesis.The contradiction of affirmation aesthetics originates from Karlsson's view of dualistic opposition nature which he attempts to transcend but still cannot transcend.
【作者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B83-05
【共引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小横;女性身体的丑怪书写[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盖晓媛;杭州市乡村景观旅游规划设计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3 徐亚娟;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中德育渗透的策略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4 高岛;论索尔·贝娄短篇小说中的叙事伦理[D];湘潭大学;2010年
5 吕建秋;“日常生活审美化”语境下的设计艺术体现[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黄欢;农业景观在风景区建设中的价值与应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7 马威;低碳背景下的乡土景观价值发掘和创新模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8 史修竹;五味调和的审美功能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9 董颖;城郊观光果园规划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年
10 张玲;浏阳市腾达生态观光果园规划设计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锋;“自然全美”及其科学证明──评卡尔松的“肯定美学”[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2 张志国;;论卡尔松自然环境美学模式[J];德州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3 ;俄罗期公开赛主要成绩[J];乒乓世界;2005年12期
4 姜弘;张晓黎;;张译,,属马,好人[J];新世纪周刊;2007年29期
5 ;童书中的“另类”榜样[J];父母必读;2008年10期
6 赵紫阳;;赵紫阳总理深切哀悼帕尔梅首相不幸遇刺身亡致瑞典政府副首相英瓦尔·卡尔松的唁电[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1986年06期
7 夏娃!本刊记者;走近瓦尔德内尔[J];乒乓世界;2000年08期
8 郭刻历;奇兵丁松[J];乒乓世界;1999年02期
9 李进;少帅奇才——论蔡振华的统帅素质和教练才能[J];乒乓世界;1997年04期
10 陈洁;瑞典队不能没有佩尔森[J];乒乓世界;200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蒋崧生;;自然界~3He起源的学说[A];同位素地质新进展:技术、方法、理论与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2 张跃斌;;自然界的主动性[A];探索 创新 发展[C];2000年
3 刘铁庚;张乾;叶霖;邵树勋;;自然界中ZnS-CdS完全类质同象系列的发现和初步研究[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4 刘毅;;自然界的道德主体身份探析——实现人类中心主义向非人类中心主义的转变[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马元良;;先秦儒家的生态哲学智慧[A];孔学研究(第十五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五次暨海峡两岸第八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寇东亮;;自然认同的人学根据[A];第八届暨第七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姜山;何明;王祥高;沈洪涛;袁坚;;利用AMS寻找自然界中可能存在的第122号元素的实验研究[A];二00九全国核反应会暨生物物理与核物理交叉前沿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白平则;;自然生物的权利——人对自然的伦理责任[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6年
9 路日亮;宋德勇;;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基础[A];人学论丛:第九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2007)[C];2007年
10 刘敏;;先秦两汉自然观发展轨迹描述[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通讯员 张剑 记者 冯国梧;自然界是科学研究的生命力所在[N];科技日报;2009年
2 富子;卡尔松集团重塑丽晶品牌[N];中国旅游报;2002年
3 记者 于迎涛;汪恕诚会见全球水伙伴主席[N];黄河报;2005年
4 葛鸥;花以“黑”为贵[N];卫生与生活报;2006年
5 中共河南省委党校副教授 孟宪平;生态善治的理念与情感[N];光明日报;2007年
6 张家诚;大气与自然界的度量关系[N];中国气象报;2006年
7 刘恕邋田裕钊;视天为友 和谐相处[N];大众科技报;2007年
8 蒋劲松(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科技所);自然界和我们想像的完全相反?[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9 ;巴巴耶夫记者见面会答记者问[N];武威日报;2007年
10 郑燃;IT企业如何过冬[N];政府采购信息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曲爱香;孔孟荀的天人观及其生态伦理[D];浙江大学;2003年
2 王毅;马克思自然概念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3 王国富;现实的历史的有限的超越[D];吉林大学;2006年
4 杨悦;回归经济的本质[D];中国人民大学;2002年
5 蔡畅宇;关于灾害的哲学反思[D];吉林大学;2008年
6 王妍;环境伦理:人与自然关系和谐的伦理支点[D];吉林大学;2008年
7 张玉荣;寻找时代的精神家园——重新确立自然的本体论地位[D];吉林大学;2009年
8 曹瑞娟;宋代生态诗学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9 刘兴章;感性存在与感性解放[D];复旦大学;2008年
10 王春荣;生态政治的利益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段存贤;有机建筑[D];同济大学;2007年
2 崔立靖;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对生态危机的解读[D];吉林大学;2004年
3 姚漪;孤独的割麦者对高歌的云雀[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4 于萍;生态女性主义与《啊,拓荒者!》中的女主人公的觉醒[D];黑龙江大学;2009年
5 杨俐芸;论歌唱艺术中的自然与协调[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6 李海英;中国古典园林的分形美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8年
7 吴茜;浅谈绘画艺术中的自然情愫[D];中国美术学院;2009年
8 幸小勤;生态女性主义视角下的生态文明观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9 王治焱;纯自然诗人还是象征主义诗人[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10 范景艳;追寻和谐的乐章[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6897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689702.html